浅析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其高光的历史时刻,而这些高光时刻的造就者,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帝王或横扫六合八荒,实现大一统,或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大分裂大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终结者——“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君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颁布了一系列影响非常深远的政策,接下来我们就一一盘点。
一、政治方面
1.皇帝制度
在秦始皇之前,所有的统治者都被称为“君”或者是“王”,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这些称号不足以表明自己的丰功伟绩,他自认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于是从“三皇”这里取一个“皇”字,从“五帝”这里取一个“帝”字,又因为其是第一个,所以前面加上一个“始”字,称之为“始皇帝”。然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如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用的印叫“玺”,皇帝下的命令叫“制”或“诏”。同这一系列的措施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2.“三公九卿”制度
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主要掌管行政事务。太尉掌管军事,但是该职务在秦朝时期并不常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之为“九卿”。分别为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
3.地方机构
西周时期采取分封制,为日后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伏笔。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纳李斯的意见“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二、经济方面
1.统一度、量、衡
六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度量单位是不一样的,这样是不利于整体上经济的发展,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度”指长短,“量”指容积,“衡”指重量。通过这项措施,清除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
2.改革币制
六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币制不统一,不利于经济发展,秦始皇统一之后,采取两项措施,第一就是国家收回铸币权,严惩私人铸币。第二就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三、文化方面
1.统一文字
统一六国之后,各个地区之间文字不统一,不利于政令的颁布执行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于是秦始皇下令,让李斯等人进行整理、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以战国时期秦人所用的大篆为基础,吸收其他文字的优点,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称之为“小篆”。这次统一文字,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焚书坑儒
统一的王朝势必要对于思想领域进行管控。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一些儒生出来反对“郡县制”推行,要求恢复分封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此即为“坑儒”
四、军事方面
1.北击匈奴修长城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忙于战乱,匈奴乘机骚扰与其相邻的秦、赵、燕、三国的北部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决心解决匈奴的困扰。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在现在内蒙古包头一带设立九原郡,解决了匈奴对于北方的骚扰。秦始皇还把原来秦、赵、燕三国旧有的长城连接起来,防止少数民族入侵。
秦始皇的贡献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他不体恤百姓,虽然干这些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是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民不聊生,才会导致其“二世而亡”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对待历史人物,要辩证的看待,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要吸取秦亡的教训,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