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喜丨商都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下篇)
“家家户户离不了,山药莜面大皮袄”
二件宝,莜面
莜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叶子细长,莜麦秸 莜麦壳可作牧草。耐旱生长周期短,特别适合寒冷的乌兰察布地区种植。
在 '’ 人养畜,畜为人 '’ 的集体年代。为解决牲畜的草料,二分之一的土地种植了莜麦,余下的土地种植小麦和杂粮,收获的小麦还得上交国库,庄户人家分不多。不论在学校食堂厂矿食堂,午晚餐多数是莜面品,馒头少得可怜,偶然吃一顿馒头,高兴的象押住了赌红。
莜麦变成莜面很复杂。第一步是淘莜麦。父亲是淘粮的老行家,用水浮力淘粮省时省事。笸箩筛子箩子笊篱不能缺一。想磨出既白又筋的莜面。莜麦在锅里先洗上两遍。笊篱在水中来回搅动,把漂起的麦芋捞出外面,箩子在水中涌来涌去,沙子沉在下面,一箩一箩地捞在筛子中,捞满一筛子,清水浇两遍,倒入笸箩中风干后,迈向第二步,炒。
莜面有三生三熟的特性,炒莜麦是一项技术活,炒得过了火,磨出了炒面,炒得生了,和出来的莜面还搾粘。
没有专炒莜麦的大锅,70cm的饭锅当炒锅。一次炒多半洗脸盆。为防止莜麦毛圪燥,父 母亲脖子上掸一条水洗的白毛巾。树枝火炒莜麦最好,对铁锅受热均匀,好把握火后。母亲烧着火,父亲拿着一个1.5米长的炒莜麦刮刮,一边圪搅着莜麦。一边听着莜麦的响声,莜麦的响声大,意味着火大。让母亲住风箱,火顺其自然。莜麦的响声小,让母亲拉风箱传树枝。
饭锅当炒锅。辛苦的父母亲,炒一囗袋莜麦得多半天。母亲把炒好的莜麦掘上几掘,干煸成黄莜麦,出锅时一半倒上糖精水,一半倒上咸盐水。制成甜咸两种黄莜麦,是孩子们的干粮。
上篇叙述了山药与莜面的混合做法。莜面的单独做法也很多.........推莜麦窝窝,搓莜面鱼鱼,是妇人们细摆抄的做饭活。
当时在农村,推窝窝搓鱼鱼是农村女孩们必学的做饭活,不会推搓莜面嫁人后,婆家人说你不裳俐,好茶饭也不会做。
玻璃板是妇人们推窝窝的工具。用左手的食指与无名指的缝隙,夹住粘在左手手背上的莜面,大拇指顺便拽一块,放在璃玻板上,左手托轻力推,右手的食指将莜面片片卷起来,薄薄的窝窝放在蒸屉上。
搓莜面鱼鱼也得有功夫,有一只手搓的,有两只手同时搓的,有搓三股的,四股的 五股的。剂子放在案板两端,两手同时搓,两手相遇案板中间打断盘住,就算二株株莜麦搓成,搓完鱼鱼后,在案板上再搓几个柳叶片片,放在蒸屉两边,特别好看。
'’ 揭笼莜面三口香,还得配上好沾汤'’。搭配上好蘸水,吃莜面才有味道。水萝卜丝,黄瓜丝,波菜,倒上醋加上葱花油凉拌,不论凉拌那一种蔬菜,放上芫荽更有味道,莜面窝窝鱼鱼沾上这蘸水,莜面味扑鼻而香回胃无穷。
到了腊月,山药鱼 窝窝 鱼鱼沾上猪肉汤,猪肉豆腐汤,那才是般配。每次吃这样的饭,母亲常叫我 : '’没饱猴 '’。猪肉山药圪垯与干白菜烩出了糊促促的烩菜,拌着莜面窝窝鱼鱼吃过一会满头大汗,吃过后既舒服又御寒。
莜面省时的做法也很多,老汉靠墙,手捣窝窝,大板片子,一握猴,莜面条子......... 都是忙人懒人的做法。
到了抢收的季节,大人们有时过了晌才回家,没时间细摆抄。锅底烩着山药菜,锅圈上贴几个老汉。着急地吃完,圪躺上一会,再忙着干活。常吃老汉靠墙不想吃,得换个吃法。手捣窝窝...... 莜面条子...... 搭配上烩菜才好吃。沾奄汤没有焖山药陪伴,嚼在嘴里干饿不想咽。
莜面与山药一样,它们都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改革开放后,莜面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碾子推箩子箩,到万能磨一箩磨到底,从大囗袋装的粗莜面,到超市专供5斤10斤装的精莜面,从家庭美食到大城市的餐饮业。它每走过一段历程,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打工在外的游子,莜面就是思乡的根。唯有吃上粗莜面,才能吃出了乡愁,想起乡情。不论走到那里乡音永不改变。莜面与土豆是绝配,谁也离不开谁。两件宝是天生的一对,再来一件大皮袄,三件宝全配。
三件宝,大皮袄
大皮袄在多数人的脑海里,是一件下垂膝盖的白茬皮袄。大皮袄的类型很多,人们工作的环境不同,大皮袄的类型随着不同。商都地区多数是绵羊皮皮袄,猫皮的兔皮的极为少数。不论那种皮袄,在酷寒中都得到了考验。
毛毛匠与栽缝不同,是专门缝制白茬皮袄的民间艺人。想缝出一流的大皮袄,首先将生皮子变成柔软的熟皮子,从生皮子到熟皮子得好几道手续。
生羊皮铺在热炕上,皮子上洒上芒硝与食盐,几张羊皮踏在一起待发醇,发醇好的能闻到恶臭味,将皮子上的腐皮铲掉,再用皮刀将皮子拉柔软,羊皮上的毛梳掉一部分,羊毛洗干净,皮子才算熟好。
毛毛匠量体栽皮。大茬针穿上尼龙线,用熟练的引线技术,将零散的部件缝合在一起,制成一件保暖的大皮袄。剩下的边料,大人们给孩子做成皮袖袖,皮袜子,暖鞋垫,皮靴靴。
栽缝的精细制品有 : '’ 羔皮筒子,狐皮帽子 '’。这些上等的皮制品,都是女孩子出嫁时的嫁妆。猫皮,兔皮是制造裹身子皮袄的好原料。有大襟的,对门门的,有拽桃圪达的,有拽黑扣子的,外面调的面子都是兰色或黑色。
到了寒冷的冬天,公路上驶着三套马车,往东的往西的,有重车有空车,骡马呼出的汽体,在嘴上凝成长长的冰溜溜。车倌们都穿着下垂膝盖的大皮袄,脚穿毡圪跶,头戴狗皮帽子,车倌们毛制品武装,不管气温直降多少度,手拿三米长的大挑鞭子,坐在车上岿然不动。牲畜不听话的时候,朝它的耳朵上甩一个套雀鞭子。
牛羊倌是牲畜的守护者,不管酷署烈日,寒风刺骨,一年四季坚守在放牧的前线。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大皮袄陪着他们,走过温暖的一冬又一冬。
曾经助人走过辉煌的大皮袄,在现代人的眼里有点不起眼。但是,大皮袄的精神与山药莜面永远共存,永不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