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想的
文:张宇奇 聂传安
孩子们背唐诗宋词,写与之相关的文章,但我依然会提醒:度娘上能度出来的东西尽量不要写。
所以,诗的内容、背景、分析、手法,尽量要绕开。实在绕不开的,必须是简洁的交待。
对,你要写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能独创已经不易,而如一班张宇奇这般的让人震惊的独创,就更难得!
他文章题目是《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刚开始背《唐诗三百首》时,心里便有一个疑问;越到后面,这个疑问越清晰而强烈:“为什么唐诗都这么凄惨悲凉?”(能有这个疑问,不简单)
随便翻翻《唐诗三百首》不难发现,似乎大部分唐诗多少都带些伤感、批判和讽刺意味!(再次佐证)
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唐诗三百首》,对啊,这才300首诗(据说是三百零几首),怎么能完全代表持续了几百年的唐朝呢?!(这个问题有力。据说《全唐诗》录有五万多首诗)
显然,看这本书,无疑是在管中窥豹罢了。(结论令人信服)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这本书的选编者是蘅塘退士——孙洙。这更能说明,这三百首只是他老人家按主观喜好选编的,不能说明什么。(深有道理)
但是,这也引出了一个新问题:孙洙他老人家的喜好咋这么奇怪呢?美如有“孤篇盖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都不能入他的法眼,为啥选了那么多首低沉而伤感的诗?(问题一环套一环。不断追问下,文章又进入另一境界)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最终,我似乎摸索到了一丝头绪,那就是孙洙先生所处的时代——清朝。(探寻可能性答案。这也是在知人论世)
你的老师可能跟你说过:“人的心情受环境影响,也会影响你眼中的环境。”孙洙又何尝不是呢?这位老先生虽主要生活在尚且繁荣的乾隆年间,但凡稍懂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清朝时中国已经走向深深的衰败!也许他正是因为见证了自己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衰亡,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只能将心中的怨恨与悲痛夹杂在自己选的诗中并记录下来。(这个结论的得出让我这个老语文老师大为震惊!这才是个13岁的孩子,已经能从大历史中推测孙洙所选唐诗风格大致趋同的原因。这个观点,即使是出现在中文系大学生的论文里,我也丝毫不觉得奇怪)
于是,再看这本《唐诗三百首》,已经不仅是一本诗歌集,而是一本不输于四大名著等佳作的文学著作。而孙洙,也不仅是一个闲着收集唐诗的人,而是一个有思想的不会写诗的“诗人”!(这是对书、对人的高度评价。语言概括力强,站位非常高)
当然,这一切臆想与揣测都建立在我浅薄的知识和并不丰富的阅历基础之上。大家不必当真,看看就好(求生欲极强)。(非常谦虚)
不过,我发自内心地想知道:针对这个问题,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把问题抛给读者,调皮了一把)
我们常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是因为问题的提出需要怀疑的品质与敏锐的眼光。面对三百首唐诗,宇奇居然发现众诗的共性:“凄惨悲凉”(即使这个发现不一定准确也丝毫不影响此文的价值)。然后层层深入,探究这个发现的成因:与选编者所处的大背景有关(即使这个结论不一定准确也丝毫不影响此文的价值)。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推进,逻辑严密,于是结论有力。
宇奇文章这学期进步非常大。曾经读唐诗,他抒情;这次读唐诗,他言理。情理之间来回穿梭,正说明他对不同类型文章都要尝试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