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待三思而后行——《论语》悟读【108】

言行举止须有度,何待三思而后行。

《论语》第五篇第十九章: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他的谥号。

【悟读】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思”,程子言思在善一边说,方得圣人之旨,那胡思乱想,却叫不得思。所谓三思,并非言次数的多少,而是应做到思之尽善

凡事三思,一般而言,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不同意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显而易见,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生出各种弊病。处事多思,固然好事,然过则有患,这与孔子“过犹不及”思想是吻合的。

“三思而后行”被世人奉之为处世法则。孔子在这里给人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凡事皆须有度,慎重过头,犹豫不决,往往错失行动的良机。

按照圣人的教化,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固化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应该是比较趋向于正确的。遇到事情时,第一个思考应该是本能的反应,本能反应过后,应是固化在头脑里的意识形态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圣人以为到此即可。如果再继续深入思考,就易生出私心,私心重了,就难称君子了。

中国传统文化有深深的忧患意识,这是一种好的思维。但忧患过甚,则会变得谨慎胆小。有人总结道,日本人往往想清楚了就说,说了就干;德国人往往干了也不说;中国人则总是思之再三,有时说了也不干,这是一种弊病。

何待三思而后行。贤人君子,但求合理,不在次数;愚者俗人,难以开窍,何须三思。

三思而后行之,吾日三省吾身,都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思与省,指的是一种慎重处理的态度,不在乎次数。三思应是事前的慎重,三省则是事后的慎重。

(0)

相关推荐

  • 论语:回也,非助我者也(11-4)

    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一生都在孔子身边学习,对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在孔子面前始终毕恭毕敬.为此,孔子多次称赞颜回.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注释 ...

  • 论语:吾有知乎哉(9-8)

    人不可能对世间万事万物都十分精通,但孔子有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叩其两端而竭",只要准确抓住问题的两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子曰: ...

  • 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7-24)

    孔子对弟子言传身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注重因材施教,又坚持一视同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以启发.提醒.称赞.批评,也不乏称赞,时时处处都是真情施教,在弟子面前没有任何保留. 子曰:"二三 ...

  •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书一定要读出声,印象才会深刻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

  • 论语: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4)

    孔子曾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处又谈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发自肺腑地说,自己会不厌其烦地向着圣与仁的方向努力,同时也会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 子曰: ...

  • 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孔子说了这6个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孔子界定人的四个标准: 圣人 > 君子 > 善人 > 有恒者 子曰:圣人,吾不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仁德家邦万代崇——《论语》悟读【343】

    长征气概千秋敬,仁德家邦万代崇.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

  • 漫漫红尘人为先——《论语》悟读【336】

    红尘漫漫,为人是先.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章: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楚国的令尹,名申,字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

  • 举贤荐能千秋事——《论语》悟读【344】

    举贤荐能千秋事,知人善任百代业.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八章: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