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悟道辩是非——《论语》悟读【285】
眼亮分真假,心明辨是非。
《论语》第十二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断案)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
孔子说:“根据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悟读】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
语自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只言片语可以明白所有意思,坐案驰笔可以驱使广袤的景象,一般指的是睿智之人。
中国先贤,最伟大最厉害的,或许是发明了一个“道”字,道即规律。凡事皆有其道,具有普遍性,对应的是“术”,具有独特性。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分,也有钱道人道世道之论,个中深意,不一而论。世人之成败高低,一个至要点,在乎是否明道悟道行道,即是否以规律指导自己的人生。《天道》中强调所谓强势文化,即遵循自然规律的文化。
本章夫子表面谈子路断案,实则强调凡事皆须明道悟道行道。
“片言”,又叫单辞,单方面的言辞。古代审案之程序,原被告皆须说,叫“两造”。《周礼》有明确规定,先取两券,将原被告之陈述分别书于上面;开庭之后,再用一个书契,将判决书于其中,此谓前券后契。两券两契,缺少其一,则不合程序,判决就不合法,也不能生效。“券”和“契”,皆为最严肃、分量最重的凭证。古代最厉害的,应该是皇上发的铁券,即免死金牌。
“片言”而“折狱”,历来解释不一。其一说子路明决,凭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作出判断;其二说子路忠信,人们都十分信服他,在他面前都不讲假话,子路凭一面之辞就可明辨是非。这些解读,无外赞许子路在刑狱方面的卓越才干。
子路是一个严肃而又着急的人。综合理解本章内容,夫子其实是批评子路的审案,不遵守司法程序。“子路无宿诺。”也在暗示子路是个急性子。
关于审案,《周礼》也有强调,“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这“五听”即要求审案之人擦亮慧眼,全面听讼,了然于心,明辨是非。这与夫子本章之深意,似乎也有某种契合。
心静明窥人世理,人情练达文章通。
明道悟道,方能眼亮心明,这也是重要的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