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释名》之足太阳膀胱经

孙真人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本文是臆测其意之言,非真实之名义。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在目内眦,为督脉、阳跷、阴跷、手太阳、足太阳、足阳明之会,两目如日月,故为明。近于睛,名睛明。

攒竹

眉毛犹竹也,丛生攒聚之竹。眉为目之盖,目如光明之窗,竹以荫之,且肝主目,故又聚肝木之英秀,为攒竹也。

眉冲

阳气从眉以上冲汇于头顶处。

曲差

头顶如穹庐之圆,从眉冲上冲过来的水拐个弯,故为曲。拐弯后顺圆顶有的回旋,有的直接注于五处,水行前后参差不齐,放为差。

五处

“处”古字“處”,老虎趴着,即停留.休止处。既前有曲差,必后有等侍会齐处,以合气之行度,“五”古字“”,即有交叉团结之意。五处,即交叉扭结等待处。

承光

人打坐时,觉有光明在头上,此即承其光处,是神光之返照处。人目所及约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不能及,承光约当目视能接触光照之处,头上承接感光处,故名承光。

通天

足太阳在接近巅顶最高处,如穹庐之顶名天,其轻清至极之气在此上通于顶,故名通天。有向上宣通之用,通彻上窍开其郁滞。治鼻内无闻。按:会通天气当在百会,修行者大通彻得天眼,都觉头顶一声炸雷响,所通贯者即此处。通天也,必真气聚、神明朗而后彻。天机通达之人则其通天当微透,否则窒塞.

络却

是却非郄,却古字卻,与郤近似,郤即郄。却,节制而却退之也。交巅顶百会,足太阳中有坎,坎有隐退之义,不敢擅登极也。通天在前,将上也,此在后转折处,已当危却,亢龙有悔也。百会在督脉,督于经也。虽络之而不敢越位擅上,故曰络却。

玉枕

玉,坚也,又贵称也。此处在枕骨之旁,为人寝息着枕之处,故名玉枕。

天柱

人体以头为天,颈项为其支柱。穴在颈上大筋之傍,故名天柱。

大杼

椎骨横突,形秩整齐,有如织机之杼篦。椎骨旁侧之横骨当杼骨,大椎之旁尤大,故名大杼。“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或当此处。

风门

通风之门,以清凉泄热。这大约是个风口,旁邻秉风。背为阳,上接于头,阳中之阴,坎巽也。此处当雨水下入之处,故上有陶道分水,雨下则是风,故为风门。风门之下则胸中脏腑之俞。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中膂俞  白环俞

诸多脏腑输注之穴,皆通足太阳,太阳兼寒,当天气也。足太阳应寒水位在最上,如六爻之上爻,太阳为经为父,犹司天者。司天之气以乾兼坎言,脏腑在内则坤兼离,坤顺承乾,坎离相济,五脏六腑皆当会通于天气,故皆输注于足太阳在背。此脏腑在内之气与天与标相输注处,脏腑与经脉在本的内外出入输注则在手足五输六输穴。足太阳是水气与天气相并之脉,经天下也,故脏腑皆输注与会。

白环俞,白即精液,男女所分泌,环,环绕圈禁所在,又名玉房俞,精室胞宫之所输也。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此八髎之骨空,治腰痛。

会阳

督脉与足太阳之会,故名会阳。

附分

本经之气,由大杼穴分开旁枝,傍于本经之外,分道并列,直下偕行,故名附分,虽分而附也。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盲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夹脊旁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譩譆,譩譆应手,”因此得名。阳纲,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少阳为纪,内有纲也。膈关,膈为关卡,隔清浊也。秩边,缝边收秩也。

承扶

在臀模纹正中,承受扶持着手之处 ,故名承扶。

殷门

依《说文》,殷为作乐之盛,即厚意于中也。其处肌肉丰盈,脾主肉,脾藏意,故殷门者厚意之门也。

浮郄

浮溢之大隙,名浮郄。

委阳  委中

在委之阳,在委之中。委即委屈处,女子敬献即委也,当腘窝。委中是合穴,艮,止,寒气所入,留止溪谷,阳气陷入故委。病在上,下取之,既名为委,亦可取腰之委疾。

合阳

足太阳直线与分支相合处。

承筋

足太阳主筋所生病,此处是筋结下承之枢纽处,主治转筋等。人之动皆因筋,此筋力所承接之处也。

承山

此处如承接于山,以其上肌肉凸起如山,直承至腰。在艮、离之间,山在上而浮撑者在下也。

飞扬

络穴。在离之上,未即于艮之止,分道扬镳上络到头之处,有飞黄腾达之意,故名飞扬。

跗阳

跗为足背,足跗之阳。

昆仑

经穴,离,明,寒气所经。巍巍昆仑,地之脊梁,犹提挈于地而柱天地者,在足外踝处,乃身之砥柱。是寒凝刚健之气明示处,故如昆仑。

仆参

仆,仆从,参,参赞从事。昆仑犹砥柱,一个好汉三个帮,下有稳定之助手。

申脉

伸行其脉,是阳跷脉所申通处。

金门

在震离两火之间,震为动出,离为甲胄、兵戈,犹雷电交加、刑罚之象。太阳为乾,战乎乾,故合为行军之象,誓师出兵之门,称金门。

京骨

原穴,震,动出。京有升高眺望之义,京骨即足背高拱之骨,因骨而名其穴。寒气动出之处,骨气当高拱也。

束骨

俞穴,巽,入。寒气所入注,骨气收束也。亦因骨而名穴。

通谷

荥穴,坎,陷。坎为陷,为通,为沟渎,此当寒气所溜,故为通谷。

至阴

井穴,兑。兑为清凉。至阴肃肃,出乎天。此寒气所出,亦足太阳天气下行之极,故有至阴之象,其气寒凉也。


不学医则已,学必入根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