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轴完全使用指南
这本书很实用,不仅讲的是如何使用泡沫轴,更精髓的在于对相关肌肉的一个剖析,让我对解剖知识了解的更深刻了。最后一章对肌肉损伤的一个分析,让我对理疗康复有了新的认知。
简单总结一下这本书,泡沫轴几乎人人都会用,就是来回的滚动,但如何滚也挺讲究的。
首先哪些部位不能滚,很容易理解就是比较脆弱的、没有主干骨头支撑的,比如颈部、腰部、腹部、腹股沟、脚踝。
哪些部位能滚动呢?脚底、小腿外侧和后侧、大腿四周都可以(大腿外侧要注意的是只能滚动扩筋膜张肌部分即大腿外侧上半部,下半部分是髂胫束韧带不能滚动)、臀部、上背部(下背部第11-12胸椎是浮肋,支撑太少滚动会对内脏产生影响)、肩部、胸部、侧腰(肋骨以上至腋窝部分)、手臂。
如何滚动呢?开始滚先找到压痛的部位压30秒,疼痛减轻后,再来回缓慢的滚动60秒。如何判断疼痛?只要压痛的时候稍微咬牙坚持,还能保持均匀呼吸就可以,如果痛到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就要放弃了。
使用泡沫轴的目的是放松,这才是我们的初衷,当然仅仅也是放松,只是暂时的缓解,和按摩的原理类似,只不过泡沫轴更加省钱实用。当然所有的运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坚持,泡沫轴进行系统的练习,也会达到健身康复的效果。
这本书最干货还属于全身评估和康复这部分,对平时我们给会员做身体评估和理疗排课都有很大启发。
首先全身的一个评估,一个简单动作:双手上举的下蹲。可以展示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理想的下蹲是脚踝弯曲20度,膝盖弯曲120度,髋部弯曲120度,肩部弯曲180度。
从这个动作就可以判断出很多问题,下蹲的过程哪个关节受限就可以针对性的理疗了。可以判断膝盖内/外翻、骨盆前/后倾、头前颈、驼背。在实践中中肯定还会发现很多问题,一节课练习后也可以让会员做一个动作和练习前做对比,会让会员知道练到了哪里。
今天大课一个骨盆前倾的人开始一直说腰酸,练了20分钟到后面不酸了,她特别的开心感觉到了运动有效果,老师、会员都会很有成就感。
除了外部的急性创伤,我们因体态不合理,运动受伤都属于是累积受伤,累积受伤有6个步骤。
1、组织创伤,这就是第1次受伤后的结果;
2、炎症,这是细胞开始修复的过程并引发疼痛,这是这个部位在提醒大脑“少让我动,我需要康复”;
3、肌肉痉挛,可以理解为周围的肌肉收紧,以保护这个脆弱的部位,防止我们做出导致疼痛和更大损伤的动作;
4、黏连,可以理解为结痂,降低了柔韧性和肌肉的能力;
5、改变神经和肌肉系统控制的能力,这里动不了,神经就会寻找替代的相关部位,“用进废退”的原理;
6、肌肉不平衡,这就是最终的形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体态都出现问题。
我们深层的肌肉和表面皮肤受伤一样都是变厚结痂而引起严重的疼痛和损伤,所以我们理疗的思路就是在这个结痂的部位进行组织再破坏,然后给它建立新的力量,即正位。
当然万事都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用戴维斯定律解释就是“功能性结痂”,用合理的动作产生压力形成的疤痕,让动作更加的自然、功能更加强大,比如蜜桃臀、马甲线。
看吧,我们看似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谈单失败了,反而是好事,只有失败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才会有突破的方向。一直不行动或者一直成功最终会导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无论什么知识都可以联想到人生哲理,其实就是多动脑、多思考,把自己所学的所有知识给它们关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