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点画之四三点水、横三点、横四点、聚四点
今天我们学习《兰亭序》中比较复杂的组合点的写法。写好组合式的连带点画,比较单独的点更需要我们具备扎实深厚的楷书运笔技法,因为如果运笔技法不到位,是很难一气呵成书写出非常复杂微妙变化的点画线条,表现出清晰明快的运笔节奏。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组合连带点画非常优美生动,更见畅达有致之笔趣。一般情况下,多点组合要有断有连,如三点水则采取一带二点连带方式。横四点水(火字底)的四点变化更丰富,有前二点独立,后二点连带 有一断三连的,也有采取省减的,二点画露锋横画的。
由组合点是多点连带书写,往往需要我们一气呵成,方不至于点间笔意断裂,气不贯神也散。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强读帖分析,在临摹前多做分析研究,组合点画的字形与运笔技法系数在心,然后才落笔一气呵成。写好组合式的连带点画,还特别需要注意用笔的节奏,虽然几个点画是一笔完成书写的,但不能写成一条没有用笔变化的粗细一律的线 ,无论行书和草书都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虽然是一气呵成但点画的基本形态仍然需保留,就是有所省减也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同时还需要注意与上一笔的呼应已经其他有关点画的避就关系,毕竟他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大环境有着紧密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较好的临摹与读帖功夫,并不是看了此文就马上掌握的,需要有一定的对书法的临摹实践经验的积累。【三点水】由撇点、竖点和挑点组成,三点呈左弧形排列,下两点或三点可连笔写。
【清】字的左三点。整体看左轮廓有一个左弧线,上点和下两点笔断意连,后二点连带书写,但点画造型非常清晰,脉络清楚。要注意最后一点的收笔出锋的长度,不能写成点,有挑画的意趣。长度的处理与空间分割有关。
“三点水”的第一点以方笔为主,整体角度米宫格的斜线近。起笔由左向右上落笔,调锋后有一个短促的运笔过程,并不是一按即可,要有造型。驻出下角后回锋收笔到点的中在铺毫向左下出锋。如此写出来的点画不但饱满,笔法完备,由于又毛笔又在点画中复过一遍,落墨又加了一次,也增加了点画的厚度。如此运笔,能有效的避免点画形质单薄问题。第二个点的位置略偏左一点,两点间的过度阶段由第一点的露锋收笔起到第三点的起笔阶段,要注意不是直接过渡过去的,只有中段略竖直,之间有三段曲、直、曲的变化。
第二个“清”字的三点水,由上点,下竖挑组合成。书写比较简洁洗练,干净利落,用笔略重。上点三笔写成起笔,行笔,回锋由内向左下出锋。写得比较率意。竖挑用笔厚重,起笔横起,调锋向下,中段粗细无变化,至收笔出先向左下提笔顿挫,调锋后向右上出锋,挑画部分的长度与竖段约三分之二有余。锋尖不可指向字形造中心,而是指向下一笔起笔的位置,其运笔轨迹一般会在空中画一个圈。整体轮廓近似一个不规则的等腰三角形。
【横三点】由仰点或挑点组成,三点笔势相连,一气呵成。
【横三点】王羲之的横向点画的连带处理非常美,往往让我们联想其洁白如雪的鹅在碧波荡漾的池水中嬉戏带来的水波。甚至有“红掌拨清波”的意趣。
写好横三点的难度要大于三点水的写法,因为用笔节奏更为复杂。
“絲”字的左部三点(小)的写法就是如此。第一点的起笔接上一笔起笔,由内部逆锋起笔向顿出起笔的方笔形态,调锋向左上完成第一点笔不离纸,在由上向下运笔,作顿,然后提笔向上,完成中点的书写。第三点仍然是在笔不离纸的情况下由上向下顿薄,然后回锋于画内向上竖直提笔出锋。
【横四点】由挑点和撇点组成,通常四点连写,笔势起伏,首尾呼应。
【横四点】更是意趣横生。
“无”字的四点,起笔见方,收笔见圆。分五个节点完成书写。收笔出锋向内,如浮鹅梳理羽毛。用笔如楷。
“然”字的下四点书写节奏比“无”字更加流畅,简捷,具行书笔意。第一部分用笔轻灵,第二部分用笔厚实,用笔灵活而丰富。
【聚四点】左两点连写,笔锋启由萦带右两点,四点各具情态,相互呼应。
“聚四点”近草书笔意。化四点为连带符号。左部用笔厚重起笔轻灵收笔凝重,右部则相反,前部分流便后一部分用笔略厚。收笔处不做露锋处理。
关于“笔断意连,字断气连”从字面上讲,所谓笔断意连就是在写一个字特别是行书或草字的时候,点画并没有连带在一起,但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整体一样没有分离,字断气连是指在章法措置上,字与字虽然个个分明,毫不相连,但总体看来却顾盼照应,气韵统谐。实际上,这两句话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时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总原则,遵循这个原则,一个个毫不相干的点画才能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特立的字;而一个个毫不相连的字オ能协力组合,朝揖相连,形成一篇完整的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所谓字的精、气、神,所谓笔意、风采、韵味,都是在这种“笔断意连,字断气连”的完美组合中得到体现的,否则,就会像王羲之说的那样:“上下齐平、前后方整、状若算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其原因之一就是王羲之的字有“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见李世民《王羲之论传》)的气韵。可见,这里的“连”,并不就是把有形的点画和单个的字联系起来,而是一种活跃的生命力的连结,就好像人体中的血脉经络一样,虽似无形无踪,却统领着人的生命的运动,若血脉全无,经络不通,就成了僵尸一具。因此,把握“笔断意连,字断气连”这一原则是写好书法的至要关键,正如王謝所说。“以虚为实故断处相连,以背为向,故连处皆断…正正奇奇,无妙不臻矣!”(见《书学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