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中医四诊(4)望诊

全身望诊

(一)

方法与要求


1.方法

(1)病人面向自然光线,坐位或仰卧位。

(2)病人体态自然,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遇到一些望诊内容在就诊刻下无法获取的,可通过询问病人、家属获取,或事后有条件时再观望获取。

2.操作

(1)望神

望神时医者首先应观察眼睛的明亮度,即目光是明亮有泽还是晦暗无光;其次,应观察眼球的运动度,即眼球运动灵活还是运动不灵。具体操作时医者可将食指竖立在患者眼前,并嘱患者眼睛随医者的食指做上下左右移动。若患者眼球移动灵活是有神的表现,反之,若移动迟钝或不能移动均为失神的表现。然后,观察患者思维意识是否正常,有无神志不清或模糊、昏迷或昏厥等。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无精神不振、萎靡、烦躁、错乱等;应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是丰富自然还是淡漠无情,有无痛苦、呆钝等表现。最后得出病人得神、少神、失神或假神等结论。

(2)望色

望色,是指观察人体皮肤色泽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色是颜色,即色调变化;泽是光泽,即明亮度。除了皮肤色泽之外,望色还包括对体表黏膜、排出物等颜色的观察,但在临证过程中望色的重点是面部皮肤的色泽。
(3)望形体
观察患者体型、体质、营养、发育状况。有无体胖、体瘦、虚弱等。重点观察体型、头型、颈项、肩部、胸廓。

(4)望姿态

观察患者行走坐卧姿势有无异常改变。体位、步态、运动是否自如,有无蜷卧、躁动不安、强迫体征等。坐形要观察是坐而仰首还是坐而俯首,是端坐还是屈曲抱腹或抱头。卧时要观察卧时面部朝里还是朝外,仰卧还是俯卧,平卧、斜卧还是侧卧等。立姿要观察端正直立还是弯腰屈背,有无站立不稳或不耐久站或扶物支撑的情况。行态要观察行走时是否以手护腰,行走之际有无突然停步以手护心或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的情况。异常动作要注意有无脸、唇、面、指(趾)的颤动,有无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的情况,有无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的情况,有无恶寒战栗、肢体软弱的情况,有无关节拘孪、屈伸不利。儿童还应注意有无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的情况。

(二)

望诊注意事项

1.充分暴露,细致观察

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完整、细致地进行观察。

2.静心凝神,排除杂念

望诊时医生应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这样才能发现异常体征,捕捉到疾病的相关信息。如望神的方法是“以神会神',即是以医生之神去观察、体会患者之神。

3.辨别真假,排除假象

望诊时医者应注意辨识假象。如假神与疾病好转的区别在于二者虽然都是以病情危重为前提,但假神出现多为久病、重病治疗无效的前提下,突然出现个别现象的一时性好转,且与整体病情危重情况不相一致。

在对患者的面色、唇色进行望诊时一定要注意是患者本来的颜色还是化妆使然。故对女患者进行面部和口唇的望诊时,一定要嘱其在卸妆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头发,应注意是真发还是假发,头发颜色是本色还是染色,观察头发色泽时还应注意是否刚上了发蜡、发油等。

4.注意非疾病因素影响

望诊时应注意排除各种体内外因素所致色泽的生理性改变(如饮酒、气温、情绪激动等)及人为因素所致改变(如染发、化妆等)。要注意将病人色泽的变化与正常的色泽进行比较。

(三)

望神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得神

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2)临床意义

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的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少神

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1)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息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

(2)临床意义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的人。

3.失神

失神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

(1)精亏神衰

1)临床表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消著骨,动作艰难等。

2)临床意义: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功能活动衰竭。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

1)临床表现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

2)临床意义: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4.假神

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的表现。

(1)临床表现:

如久病、重病患者,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或原本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但却浮光外露,目睛直视;或久病面色晦暗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等;或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或久病脾胃功能衰竭,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等。

(2)临床意义:

提示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常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故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5.神乱

神乱是指神志错乱失常。临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猝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1)焦虑恐惧

焦虑恐惧是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的症状。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常见于脏躁等病人。

(2)狂躁不安

狂躁不安是指病人毫无理智,狂躁不安,胡言乱语,少寐多梦,甚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症状。多由痰火扰乱心神所致,常见于狂病等。

(3)淡漠痴呆

淡漠痴呆是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多由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常见于癫病、痴呆等。

(4)猝然昏倒

猝然昏倒是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的症状。多由于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蒙蔽清窍所致,属痫病。

(四)望色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望色要重点观察患者面部肌肤所属色调(青、赤、黄、白、黑)及光泽(荣润含蓄或晦暗枯槁)的情况,以区分常色与病色。必要时结合其他内容进步区分常色中的主色与客色及病色中的善色与恶色等。

在观望整体面色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面部不同部位(如额部、鼻部、左右颊部、左右颧部、下颌部等)的色泽进行重点观望,为判断疾病的部位提供依据。

1.面部分区

中医认为,面部不同区域,分候不同脏腑,通过观察面部不同部位的色泽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具体分法有两种;

(1)《灵枢·五色》分候法

即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别命名,鼻称明堂,眉间叫阙,额称庭或颜,颊侧称藩,耳门为蔽。然后再将上述不同部位分候五脏,即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山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准头)候脾,方上(脾两旁)候胃,中央(颧下)候大肠,夹大肠候肾,明堂(鼻端)以上候小肠,明堂以下候膀胱、子处。
(2)《素问·刺热》分俟法
左颊一肝,右颊一肺,额一心,颏一肾,鼻一脾。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病色大致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1)赤色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颊部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是脏腑精气衰竭殆尽,阴阳虚极,阴不敛阳,虚阳浮越所致,属病重。

(2)白色

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面色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白者,多属阳虚证;面色白而虚浮者,多属阳虚水泛;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3)黄色

黄色主虚证、湿证。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4)青色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面色青黄(苍黄),多见于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5)黑色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疼痛。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虛;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五)望形体

望形体包括形体的强弱、胖瘦和体质类型三个部分。

1.形体强弱的判断要点

皮肤是润泽还是枯槁,肌肉是结实还是瘦削,骨骼是粗大还是细小,胸廓是宽厚还是狭窄。

2.形体胖瘦的判断标准

男子BMI>25为肥胖,BMI<20为消瘦。女子BMI>24为肥胖,BMI<I9为消瘦。

注;BMI(国际通用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1)体胖

是指身体质量指数超过正常者。体胖能食,为形气有余;体胖食少,为形盛气虚,是阳气不足、痰湿内盛的表现。

(2)消瘦

是指身体质量指数小于正常者。体瘦食多,属中焦有火;体瘦食少,属中气虚弱;体瘦颧红,皮肤干枯,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久病重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为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病危。

3.体质形态的观察要点

体型;矮胖、瘦长还是适中。

头型;偏圆、偏长还是居中。

颈项;粗短、细长还是适中。

肩部;宽大、窄小还是居中。

胸廓;宽厚、薄平还是适中。

姿势;后仰、前屈还是挺直。

通过对上述部位的观察,再结合询问患者平素的寒热喜恶、大便溏结情况,就可对患者的体质形态进行判断。

(六)望姿态

望姿态以动静、强弱、仰俯、伸屈为要点,观察患者自然状态下的动静姿态。

观察患者患病后被迫出现的一些特殊姿态,注意姿态变化与病情变化间的关系。观察患者患病后出现的一些异常动作(如半身不遂、四肢抽搐、肌肉软弱、行走困难等)。

1.坐形

坐而喜仰,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等所致肺实气逆;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体弱气虚;但卧不得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或肝阳化风;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为精神衰败。

2.卧式

卧时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能自转侧,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卧时喜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为虚寒证;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咳逆倚息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肺气壅滞,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或肺有伏饮。

3.立姿

站立不稳,伴见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或脑有病变;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倚靠他物支撑,多属气虚血衰;若以两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之征。

4.行态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多为腰腿疼;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多为脘腹痛或心痛;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为肝风内动。

5.异常动作

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者,在外感热病中,多是动风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常见于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等。猝然昏到,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猝倒神昏,口吐诞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恶寒战栗(寒战),见于疟疾发作,或伤寒、温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儿童手足仲屈扭转,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包括望头颅、囟门、头发和面部。
要观望头颅的大小及形状,以辨别是否存在头颅过大、过小及方颅等。观望小儿囟门的形状,以判断是否存在囟陷、囟填及囟门迟闭等。观望头发的色泽、形质、多少等情况,以判断是否出现发白、发黄、发稀疏及脱发等。观察面部及五官是否对称,表情是否自然,以及有无肿胀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口眼㖞斜、肌肉抽动、腮部肿大、颜面水肿以及惊恐貌、苦笑貌等特殊面部表情。观察头部的动态是否自然,以判断有无头摇、头颤等。
1.头颅
重点了解其大小和形状。其大小是以头部通过眉间和枕骨粗隆的横向周长来衡量的。一般新生儿为34cm,半岁为42cm,1岁为45cm,2岁为47cm,3岁为48.5cm。明显超过这个范围为头颅过大,反之为头颅过小。
2.囟门
重在观察前囟有无突起(小儿哭泣时除外)、凹陷或迟闭的情况。前囟位于头顶前部中央呈菱形,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3.头发
主要观察头发颜色、疏密、光泽以及有无脱落等情况,其中光泽是头发望诊的重点。
4.面部
有无面肿、腮肿、面削颧耸或口眼㖞斜,有无特殊面容,如惊怖貌、苦笑貌等。

(二)望五官

包括目、耳、鼻、口、唇、牙齿、牙龈和咽喉。
1.望目
(1)目色
观察目眶周围的肤色有无发黑、发青等,白睛的颜色有无变红、黄染、蓝斑、出血等,目内外眦脉络的颜色有无变浅及变红等,眼睑结膜颜色是否变浅或变红。
(2)目形
观察眼睑是否浮肿、下垂,有无针眼、眼丹;眼窝有无凹陷,眼球有无突出等。
(3)目态
观察其眼睑的闭合、睁开是否自如、到位,有无眼睑的拘挛,有无不能闭合或昏睡露睛等;眼球是否可灵活转动,有无瞪目直视、戴眼、横目斜视等;两眼的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以及有无瞳孔缩小、瞳孔散大等。
2.耳
(1)耳郭
观望耳郭的色泽、大小、厚薄等,以辨别是否出现耳轮淡白、青黑及红肿、干枯焦黑、甲错等;对于发热小儿,观察其耳背有无红络出现,以辨别是否麻疹将出。
(2)耳道
观望耳道内有无分泌物、耳痔、耳疖及异物等。
3.鼻
观察鼻部的色泽、形状及动态等,以辨别是否出现鼻部红肿或生疮、酒渣鼻、鼻部色青及鼻翼扇动等。观察鼻道内有无分泌物及其质地、颜色等。
4.口与唇
(1)口唇
观察口唇的颜色、形状、润燥及动态的情况,以辨别口唇的色泽是否有淡白、深红、青紫等改变,口唇是否出现肿胀、干裂、渗血、脱皮、水疱、糜烂、结痂等,口角有无流涎,口开合是否自如及有无口噤、口撮、口僻、口振、口动、口张等。
(2)口腔
观察口腔内有无破溃、出血及黄白腐点等,以辨别有无口疮、鹅口疮及糜烂等。
5.齿与龈
(1)牙齿
观察牙齿的形质、润燥及动态,以辨别是否存在牙齿干燥、牙齿稀疏松动、齿根外露及牙关紧闭等。
(2)牙龈
观察牙龈的色泽、形质等,以辨别是否存在牙龈色淡、红肿、溢脓、出血及黑线、萎缩等。
6.咽喉
观察咽喉部的色泽、外形等,以辨别咽喉部色泽有无加深变红、出现伪膜,喉核有无肥大、红肿、溃烂及脓液。如有伪膜应观察其颜色、形状、分布范围及擦除的难易程度。

(三)望躯体

包括颈项、胸胁、腹部、腰背。
1.颈项
观察颈项部是否对称,活动是否自如,生理前曲是否正常,有无平直或局限性后凸、侧弯、扭转等畸形,局部肌肉有无痉挛或短缩,有无项强及项软等。观察颈项部有否包块,并结合按诊辨别是否存在瘿瘤、瘰疬、外伤以及颈脉搏动、颈脉怒张等。
2.胸胁
(1)胸廓形态
观察胸廓形态是否正常、对称,注意有无桶状胸、扁平胸、鸡胸、漏斗胸、肋如串珠等。
(2)呼吸
观察胸式呼吸是否均匀,节律是否规整,胸廓起伏是否左右对称、均匀协调,吸气时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有无凹陷等。
(3)乳房
观察两侧乳房、乳头的大小、形状、位置、对称性、皮肤及乳晕颜色、有无凹陷、有无异常泌乳及分泌物。男性有无乳房增生等。
3.腹部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注意有无胀大、凹陷及局部膨隆。观察腹式呼吸是否存在或有无异常。观察腹壁有无青筋暴露、怒张及突起等。
4.腰背部
观测腰背部两侧是否对称,脊柱是否居中,注意颈、胸、腰、骶段之生理弯曲是否正常,注意有无脊柱侧弯、龟背或驼背、背屈肩堕及脊疳等。观察腰部活动是否自如,有无局部的拘挛、活动受限等。

(四)望四肢

1.手足
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萎缩、肿胀的情况,四肢各个关节有无肿大、变形,小腿有无青筋暴露,下肢有无畸形,观察患者肢体有无运动不灵,手足有无颤动、蠕动、拘急及抽搐的情况,高热神昏的患者还应观察其有无扬手踯足的情况。对于病重神昏的患者,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循衣摸床或撮空理线等异常动作。
2.手掌
注意观察手掌的厚薄、润燥以及有无脱屑、水疱、皲裂的情况。
3.鱼际
观察患者鱼际(大指本节后丰满处)是丰满还是瘦削,颜色有无发青、红赤等情况。
4.指趾
观察手指有无挛急、变形,脚趾皮肤有无变黑、溃烂,趾节有无脱落。注意爪甲颜色是粉红(正常)还是淡白、鲜红、深红、青紫或紫黑,另外,为了观察气血运行是否流畅,医者可用拇指、食指按压患者手指爪甲,并随即放手,观察其甲色变化情况及速度。若按之色白,放手即红,说明气血流畅,其病较轻;反之,按之色白,放之不即红者为气血不畅之象,病情较重。

(五)二阴

1.前阴
观察男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有无肿胀、内缩及其他异常的形色改变。观察女性的外阴部有无肿胀、溃疡、肿瘤、畸形及分泌物等。
2.后阴
观察肛门及其周围有无肿物、脱出物以及红肿、分泌物等,注意有无肛痈、肛裂、痔痿、脱肛等。

(六)皮肤 

观察皮肤的色泽、润燥、形质等,注意有无肌肤颜色的异常,是否出现肌肤干燥、甲错,及有无斑、疹、水疱、疮疡等。

(七)排出物

观察病人的痰、涎、涕、唾、月经、带下、大便、小便、呕吐物等分泌物、排泄物、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等。望排出物总的规律是色白质稀者属虚寒,色黄质稠者属实热。

望小二指纹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对象为3岁以内小儿。部位在食指掌侧前缘部的浅表络脉。

(一)操作方法

让家长抱小儿于光线明亮处,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数次,即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络脉愈推愈明显,直至医者可以看清络脉为止,注意用力要适中,以络脉可以显见为宜。病重患儿,络脉十分显著,不推即可观察。

(二)观察内容

观察络脉显现部位的浅深(浮沉)及所在食指的位置,络脉的形状(络脉支数的多少、络脉的粗细等)、色泽(红、紫、青、黑)及淡滞(浅淡、浓滞)。
风关(又名寅关)即食指的第三指节(近端指节,即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气关(又名卯关)即食指的第二指节(中间指节,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命关(又名辰关)即食指的第一指节(远端指节,即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三)注意事项

1.注意小儿卧位时,如果侧卧则下面手臂受压,或上臂扭转,或手臂过高或过低,与心脏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都可以影响气血运行,使食指络脉色泽形态失真。
2.医生诊察所用手指或小儿食指络脉局部有皮肤病变时,则不宜用该侧进行望小儿食指络脉操作。
3.医生应严格按照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进行操作。推指时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用力不可过大或过轻。
4.重视个体差异,体质有强弱胖瘦之别,反映在食指络脉上也各有不同,应综合考虑。
5.诊病时可因小儿哭闹而使食指络脉失真,应注意使小儿保持安静。
6.结合四时分析。四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有重要影响,望小儿食指络脉也不例外,要排除情志干扰。
7.注重食指络脉与证合参,注意食指络脉色泽形态变化与病儿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8.医生在望小儿食指络脉时面部表情宜和蔼可亲,或使用玩具,以免由于小儿对医生有恐惧感及陌生感而产生的紧张或哭闹现象对食指络脉产生影响。

(四)正常食指络脉

正常小儿食指络脉的表现是;浅红微黄,隐现于风关之内,既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关。其形态多为斜行,单支,粗细适中。食指络脉的长短与年龄有关,1岁以内的最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

(五)异常食指络脉与意义

对小儿异常食指络脉的观察,应注意其沉浮、颜色、长短、形状四个方面的变化。
3.三关的意义
根据食指络脉显现的部位判别疾病的轻重。达于风关属病轻,达于气关属病重,达于命关属病危。若达于指端,叫“透关射甲”,属病凶险,预后不佳。
(0)

相关推荐

  • 四诊

    ​四诊之 望诊法 吃非罪 再胖的人 也有权利 来去增肥 苗条背后 实是憔悴 爱你的人 不会在乎 你的腰围 阔别已久 美食滋味 撑死也是 一种最美 减肥最可怕的 不是感到饥饿 而是明明不饿 但总觉得非得 ...

  • 实践技能||中医四诊(2)问诊

    问诊 一.问诊方法 (一) 一般病人的问诊方法 1.一般情况   询问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单位.现住址.邮编.电话号码(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   ...

  • 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速记歌诀

    中医 感冒 寒荆热银暑新加, 阴蕤参气感冒解. 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 湿陈热清肝火泻, 肺阴亏虚沙麦冬. 哮病 哮冷射干热定喘, 寒包青石风痰亲, 虚哮固本喘脱回, 肺脾六君肾生金. 喘证 喘寒麻盖 ...

  • 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外科 方歌速记

    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外科 方歌速记 阿虎医考帮6月11日 ·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为病案分析,占实践技能考试分值的40%,属于必须拿分的大项. 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的选方速记歌诀,希 ...

  • 中医实践技能——手太阴肺经腧穴

    中医实践技能——手太阴肺经腧穴

  • 速背│2020年医考,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一站歌诀汇编

    还有三天就要考试了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朗朗上口的歌谣 帮助大家快速记忆,中医.中西医技能考试 第一站考点歌谣 感冒 寒荆热银暑新加, 阴蕤参气感冒解. 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 湿陈热清肝火泻, 肺阴亏虚 ...

  •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速记歌诀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速记歌诀 Backlight 2019-04-13 1.感冒 感冒风寒荆防服, 风热银翘暑香薷, 虚体阴虚加葳蕤, 虚体气虚参苏饮. 2.咳嗽 咳嗽风寒三拗止, 风热桑菊燥桑杏, 肝 ...

  • 2021中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医心医考 专业中医类考试辅导平台. 看我一眼,逢考必过.18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一.全面进入操作复习2021年中医类别的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安排在6.19-6.27,今天(4月21号)距离实践技能考试只剩 ...

  • 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一站15个得分点

    实践技能第一站是各位考生的敲门砖,第一站发挥好了,那么接下来的两站基本上都不成问题.还有很多考生不了解第一站的内容,以及第一站的得分要点,别担心. 阿虎小编下面总结一下答题得分要点,供21年医师实践技 ...

  • 20天搞定中医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以及助理医师)方证

    20天搞定中医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以及助理医师)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