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解读高安博物馆这几件元青花

元青花如此受到世人的钟爱和追捧,

始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元青花拍品,

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

加佣金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同时也掀起了元青花研究和收藏的高潮。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收藏元青花瓷19件,

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元青花名列第一,全世界第三。

高安馆藏元代窑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在特征、造型、钴料、釉色、绘画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元青花大件器物均采用多段抖接成型工艺,痕迹明显。

从绘画装饰、运笔等工艺上对照分析,高安窖藏元代青花的牡丹纹、龙纹以及青花高足杯纹饰分别由两人以上绘画创作完成。

高安的元青花馆藏为我们在今后研究元青花、收藏元青花、鉴别元青花等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剩余94%

根据高安馆藏元青花的成型工艺的特征进行反复比较,认为大部分元青花有拉坯成型工艺的痕迹存在,

但也不否认如大件梅瓶的瓶口、底足则采用印坯成型的可能。

如一些元青花和釉里红小件器物的绘画与印花相结合装饰的器物均采用印坏成型,工艺痕迹明显,这一现象毋庸置疑。

不管是拉坯还是印坯我们需对元代陶瓷制作工艺仍然要作进一步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和更准确的使人信服的答案。

兽耳盖罐

元代典型器物造型之一,主要见于景德镇窑的青花产品。

洗口,束颈,溜肩, 肩部两侧各贴塑模印铺首一只,

鼓腹,腹下渐收,广底浅圈足,涩胎,偶见带盖及铺兽口中穿铜环者。

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兽耳盖罐1件。

尺寸:通高46.5cm,罐高38.7cm,腹径32.6cm,口径14.6cm,底径18.5cm。

造型工艺:该盖罐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盖呈盔状,直壁,莲苞钮,内带子口。

罐洗口,束颈,溜肩,肩部两侧各贴塑模印铺首一只,铺首口中穿铜环各一,鼓腹,腹下渐收,广底浅圈足,涩胎见旋纹、积釉斑。

内壁荡釉法施釉,内底见刷釉痕。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中心青花绘向心式弧线,盖面饰变体覆莲纹,花瓣内绘杂宝纹,盖沿绘卷草纹一道,外壁饰回纹一周。

口沿绘回纹一周,颈部绘缠枝菊纹一周,罐身纹饰分为四段,

中间两段为主体纹饰依次为云龙纹、缠枝牡丹纹一周,

首尾两段为辅助纹饰,罐身首段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花瓣内填绘杂宝纹,

末段绘变体仰莲纹一周,花瓣内绘变形花头和垂珠纹。

小结:该罐造型新颖古朴,高大雄浑,借鉴兽首贴塑于罐身。

釉色白中闪青,釉质莹润,伴有橘皮纹,纹饰繁密多达12层,繁缛有序,

青花色泽苍翠浓艳,积料处有结晶斑,纹饰运笔酣畅有力,属国内外元青花中的佳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器莲苞钮青花花脉在高温氧化作用下,一笔绘画的青花呈现青翠、青灰两种色差。

荷叶盖罐

元代典型器物造型之一,常见于景德镇窑和龙泉窑产品。

器型有大小之分,盖作覆荷叶状,置有子口,大罐的盖钮作卷曲莲杆状把柄,小荷叶盖罐大多无实用把柄钮。

荷叶盖罐均为广口,溜肩,鼓腹, 腹下渐收,胫部略外扬,浅圈足,素胎多见积釉斑。

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荷叶盖罐2件。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1)

尺寸:通高36.8cm,罐高29.3cm,腹径35cm,口径21.3cm,底径20.2cm。

造型工艺:该盖分三段抖接成型。

盖呈覆荷叶状,钮作卷曲莲杆状把柄,置有子口。

该荷叶盖罐为广口,溜肩,鼓腹, 腹下渐收,胫部略外扬,

浅圈足,足部有一支钉点呈内凹状,圈足修胎工艺欠规整,胎呈浅黄色,见积釉斑。

该器内见刷釉痕。

绘画装饰:该罐纹饰构图疏朗,别出心裁,有别于众多元青花布局繁缛的特点。

盖面的四向分别绘有鳜鱼、青鱼、鲶鱼及螃蟹一只,穿戏叶脉之中。

盖罐口部绘二方锦地纹一周,罐身仅有三段纹饰,腹部为主体纹饰,绘两条云龙纹;

肩部、胫部为辅助纹饰,肩部绘缠枝牡丹一周;

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盖罐整个造型新颖,纹饰布局合理,蓝白相间,赏心悦目。

纹饰绘画娴熟流畅,两条三爪龙呈追逐状,遒劲有力,青花发色青翠,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质肥厚光润,釉色白中闪青,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

此器釉面呈现冰裂纹,腹部与底足均见有接胎断痕。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2)

尺寸: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通高32.7cm,罐高27.5cm,腹径34.7cm,口径21.8cm,底径20cm。

造型工艺:该盖罐采用三段抖接成型。

盖呈覆荷叶状,钮作卷曲莲杆状把柄,置有子口,

该荷叶盖罐为广口,溜肩,鼓腹, 腹下渐收,胫部略外扬,

浅圈足,底足中部有一支钉点呈内凹状,圈足修胎工艺欠规整,

胎呈浅黄色,见积釉斑。

该器内见刷釉痕。

绘画装饰:该件盖罐的盖面纹饰与前者不同,单以荷叶叶脉为装饰。

其它纹饰与前罐相同,构图疏朗,盖罐口部绘二方锦地纹一周,罐身绘有三段纹饰,且间距布局恰当。

腹部为主体纹饰,绘两条云龙纹,肩部、胫部为辅助纹饰,肩部绘缠枝牡丹一周;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盖罐造型新颖,但约小于前者。

纹饰布局合理,蓝白相间,赏心悦目。

纹饰绘画娴熟流畅,两条三爪龙纹呈追逐状,遒劲有力,

青花发色青翠,略带晕散,积料处有结晶斑,

釉质肥厚光润,釉色白中闪青,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

釉面布有粽眼,并有多个5毫米大小不等的釉泡呈破裂状。

梅瓶

梅瓶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为当时盛酒之器。

这种可装酒一斗、名为“酒经”的小口修腹瓷瓶,是宋代人对梅瓶的称谓,因此梅瓶也称作“经瓶”。

到了元明时期,从古人的诗文分析,此时的梅瓶又被称为“酒樽”、“酒瓶”。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梅瓶共6件,造型雷同,

只是口颈部分有“短颈型”和“马蹄型”之分,小口平折,宽沿,

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胫部稍外扬,平底涩胎浅圈足。

6件梅瓶均带盖,元青花梅瓶带盖者甚少,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内壁素胎,盖内分锥管和无锥管两种结构,呈锥管状结构的盖使得瓶盖套合后不易脱落。

梅瓶底部和盖内壁上,分别用墨书楷体“禮”“樂”“書”“数”“射”“御”儒家六艺编号,

6件梅瓶盖内壁墨书字体均在,瓶底部的墨书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 仅“書”字款尚存,余者不复。

六艺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求学者需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由此能看出窖藏主人在品味上力求高雅,有意崇尚儒学,有异于俗见的“x宅置用”,“x记”等标识。

高安窑藏的6件梅瓶不是偶发性的,而是窖藏主人在拥有时就有意而为之,

儒家六艺编号成组就证明了这一点。

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

墨书“禮”“樂” 2件梅瓶主体纹饰为缠枝牡丹纹,构图繁缛,属至正型元青花构图,

“書”“数”“射”“御” 墨书款梅瓶主体纹饰为云龙纹,在器物的整体构图上别出心裁,使之出现蓝白相间的立体空间效果,

与牡丹纹梅瓶布局繁缛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照,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青花梅瓶共6件。

元 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 (“禮”字)

尺寸:元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 通高48cm,瓶高42cm,腹径23.9cm,口径6.4cm,底径14cm。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小口,唇口平折,短颈,丰肩,圆鼓腹下收,矮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有跳刀痕,底足中部有一支钉点,配覆杯型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子母口套合结构,子口呈锥管状。

内壁素胎,一侧墨书楷体“禮”字,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无存。

绘画装饰:以瓶盖花苞钮尖为中心,青花绘花苞脉弧线,外壁绘覆莲纹一周,莲瓣内填云头托垂珠纹。

梅瓶主要纹饰大致分三段,腹部为主体纹饰绘缠枝牡丹纹一周;

肩部绘四如意云肩纹,内以海水纹地、蓝地白花荷叶及荷花纹为饰,云肩纹间以折枝灵芝纹;

胫部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段与段之间,分别用卷草、菱形纹、弦纹、双弦纹相间。

该梅瓶主次纹饰多达十层。

小结:此器造型优美,雍荣华贵,纹饰繁缛而不乱,主题突出而层次分明,绘画运笔粗中有细,显示出元青花成熟期产品绘画创作的时代特征。

该梅瓶青花色泽略显青灰,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色白中闪青, 釉面失透,莹润度欠佳。

胎质洁白,坚致细腻,底足呈浅黄色。梅瓶烧成温度也稍许偏低。

元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樂”字)

尺寸:元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 通高48.6cm,高42.6cm,腹径24cm,口径6.4cm,底径14.2cm。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该梅瓶小口,唇口平折,短颈,丰肩,圆鼓腹下收,矮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出现跳刀痕,底足中部有一支钉点,配覆杯型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子母口套合结构,子口呈锥管状,内壁素胎,壁上墨书一楷体“樂”字,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几乎无存。

绘画装饰:以瓶盖花苞钮尖为中心,青花绘花苞脉弧线,外壁绘覆莲纹一周,莲瓣内填云头托垂珠纹。

梅瓶主要纹饰大致分三段:

腹部为主体纹饰绘缠枝牡丹纹一周;

肩部绘四如意云肩纹,内以海水纹地、蓝地白花荷叶及荷花纹为饰,云肩纹间以折枝灵芝纹;

胫部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段与段之间,分别用卷草、菱形纹、弦纹、双弦纹相间。

该梅瓶主次纹饰多达十层。

小结:此器造型、纹饰等均与前者一致,两件牡丹纹梅瓶从造型工艺来看,应是一个工匠拉坯制作;

从纹饰布局和运笔分析,两件梅瓶是由一人绘画创作完成的。

该梅瓶青花色泽略显青灰,积料处有结晶斑,梅瓶烧成温度也应偏低。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2件牡丹梅瓶应是6件一组梅瓶中的对瓶。

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書”字)

尺寸: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通高47.7cm,高44.1cm,口径5.6cm,腹径23.09cm,底径13.5cm。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底足中部有一支钉点,配覆杯形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内壁素胎,盖内无锥管,壁上一侧墨书楷体“書”字与底足墨书楷体“書”字相对应。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中心,绘花脉纹,外壁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如意云头卷草纹。

瓶身纹饰以弦纹分为三段,腹部主体纹饰三爪双云龙纹一周,肩部绘凤穿牡丹纹,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梅瓶属4件龙纹梅瓶中的1件,造型优美,主题突出,层次蓝白相间,立体感观效果强。

龙纹梅瓶一改元青花牡丹纹饰繁缛之常规,以上下空白突出双龙追逐天空般的艺术效果,可谓匠心独具。

青花色泽略显青灰,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色白中闪青, 莹润。

胎质洁白,坚致细腻,底足窖藏包浆明显 。

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数”字)

尺寸: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通高 47.1cm,高42.4cm,口径5.6cm,腹径23.7cm,足径13.5cm。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配覆杯形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内壁素胎,盖内子口呈锥管状,内壁素胎,一侧墨书楷体“数”字。

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无存。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圆心,绘直线花脉纹,外壁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莲瓣内绘云头纹。

瓶身纹饰以弦纹分为三段,腹部主体纹饰四爪双云龙纹一周,肩部绘凤穿牡丹纹,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梅瓶属4件龙纹梅瓶中的1件,同其它4件梅瓶一样造型优美,主题突出,层次蓝白相间,立体感观效果强,绘双龙追逐遨游天空。

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色白中闪青, 晶莹剔透。

胎质洁白,坚致细腻,底足窖藏包浆明显。

该件梅瓶烧成温度偏高,致使青花晕散明显。

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射”字)

尺寸: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通高48.5,瓶高43.5,腹径23.9,口径5.8,底径14。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配覆杯形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盖内子口呈锥管状,内壁素胎,

一侧墨书楷体“射”字,涩胎圈足,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无存。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圆心,绘“S”花脉纹,外壁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莲瓣内绘云头纹。

瓶身纹饰以弦纹分为三段,

腹部主体纹饰四爪双云龙纹一周,

肩部绘凤穿牡丹纹,

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梅瓶造型优美,主体纹饰为四爪双云龙纹,龙纹上下处留白,

似行走在蓝天白云之间,画面构思融合了我国民间传统寓意“龙凤呈祥”。

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色白中闪青, 晶莹剔透。

胎质洁白,坚致细腻,底足窖藏包浆明显。

该件梅瓶在窑内处于最佳位置,烧成温度偏高,致使青花晕散明显,梅瓶下腹并有两处爆胎点。

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御”字)

尺寸: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通高48.8cm,瓶高43.2cm,腹径23.7cm,口径5.2cm,底径14cm。

造型工艺:该梅瓶采用五段抖接成型。

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配覆杯形盖。

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盖内子口呈锥管状。

内壁素胎,一侧墨书楷体“御”字。

涩胎圈足,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附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无存。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圆心,绘花脉纹,外壁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莲瓣内绘云头托宝珠纹。

瓶身纹饰以弦纹分为三段,

腹部主体纹饰四爪双云龙纹一周,

肩部绘凤穿牡丹纹,

胫部绘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

小结:该梅瓶在造型上与其他3件龙纹梅瓶一致,尤其是四件龙纹梅瓶马蹄形颈与两件牡丹纹短颈成型工艺差异巨大,龙纹梅瓶应出自一个工匠成型之手;

从纹饰布局和龙纹及其它辅助纹饰的绘画风格来分析,4件龙纹梅瓶为一个绘画工匠创作完成。

该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积料处有结晶斑,釉色白中闪青, 晶莹剔透,有“冰肌玉骨”之感。

胎质洁白,坚致细腻,底足窖藏包浆明显。

由于该梅瓶在窑内处于受温条件较佳位置,烧成温度偏高,致使青花晕散明显。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