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亲近田野
如今城里的孩子们离田野越来越远了,平日里家长上班他们上幼儿园,家长下班他们才能回家;闲暇时间则被送往各种音乐、绘画训练班,回来路上顺便逛逛商店,在五光十色的现代文明中享受一番;假日里至多去趟公园,游览一下精致的人文景观,什么是真正的田野,他们没有任何鲜明的印记。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亲近泥土的童年即没有真正的童年。泥土是万物之始、生命之母,充满着勃勃生机。带着孩子在各种植物间穿行,耳闻目濡于蓬勃的生命和无尽的形象之中,感知领略生命的魅力。这是孩子人之初很重要的一课。
田野也是位艺术大师,在田野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线条、形体、色彩、音响、生态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而且能孕育诗情画意,并能激发出神奇而珍贵的灵感和想象力。这种独到的体验正是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永恒的源泉,要知道这一切在画室和琴房里是学不到的,画室和琴房所能学到的只是技巧,而技巧什么时间开始学习都不算晚,但如果到了青少年以后再踏进田野自然,那时对社会的认识已较为成熟,就不会再有那种新奇、幻化、天真的感受了,庄稼不再是排队的兵,鸟儿不再会说话,泥土里也没有任何宫殿……
田野更是一部大教科书,这里包含着生物学、地理学、遗传学、化学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美国有一对夫妇,男的是社会学家,女的是中学教师,他们认为在学校学不到真正科学知识,便把四个孩子带到偏远的农场自己培养。除了每天收听广播里的高中课程辅导外,其余均在翻土、施肥、喷药等劳动中讨论种子发芽、遗传、农药等知识,然后到图书馆借来书籍进行专题阅读,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尤其是学与用的结合,促使孩子不断地探索,养成了很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反而变得容易起来。结果,四个没有读过中学的孩子均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分别成为电脑、畜牧、天文、造船方面的博士或专家,成了教育学上的一个奇迹。
所以,我们这些家长应该从繁忙的工作中,从金钱物欲的追求满足中抬起头来,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一个日子,牵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车上,迎着田野吹来的风,走上通往田野的路。在阅读田野的舒畅中,边走边和孩子亲切交谈,并用自己的感受引导、点拨、提升他,还可以大声朗读唐诗宋词……
在田野这个大课堂里给孩子奠定一个富有活力的人生基础,让他成为一个富有自然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