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上期最后聊到清末民初,每年的夏天,北京城里的不少的有钱人坐游船去庆丰闸,也叫二闸,消夏。今天咱们继续聊二闸。在二闸曾有位被称为“奇人”的管闸人,就是闸头儿他能根据天气情况判断何时下雨,下多大雨,河水会长多高,应该落几块闸板。每当汛情到来,他便敲起铜锣,沿着通惠河的南岸、北岸边走边高声呼喊:“老少爷们儿们,起闸板喽!”只要听到这呼喊声,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就像听到军令一样,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计,赶紧汇集到二闸闸口。接着大家就会看到一幕非常惊心动魄的场面,十几个男子汉赤条条的站在水中,把住闸口的绞棍,将钢丝钩准确地勾住闸板两头的大铁环,“嘿呦嘿呦”地齐声喊着号子,齐心合力地把闸板推到一边,河水瞬时向东冲泻下去,场面特别壮观。这个二闸原来有十三块闸板,后来二闸这个闸口废弃了,仅保存下一块闸板,历经多年却丝毫没有糟朽,当地人称“万年青”。二闸这地方的景色真是别有特色,其主要特色突出在“水”上。二闸的水势猛且深,凛然气势如飞珠泄玉、寒星激进,似狂飙卷起千堆雪,似银蛇浮蹿激流中,这在从来看不见潮汐的北京,可谓是一奇观。二闸不仅是老北京人览胜之地,更是老北京人夏日消暑的好地方。消暑伴随着娱乐,这是老北京人最引以自豪的。放眼水中,三三两两的游船载着游人荡行水面,尤其是那一艘艘大船每船载着二、三十位游客,撑篙缓行于水面之上让游人尽情享受水面阵阵凉风,浏览两岸风光;小舟则尽显泛舟者争渡之快意。一般乘坐大船的游客,都是在东便门外集体坐船,沿水面缓缓而行饱览两岸景色。而二闸两岸繁茂的树木主要是垂柳和老槐树等,那槐柳交覆,汇为阴凉的两岸地面又是游人乘凉歇晌的胜地。据说二闸这地方在清末民初之时极为热闹。尤其是每逢夏季,北京城里的人们都争先到此来赏览野景,消暑解乏,人人趋之若鹜。
佛手公主坟位于通惠河二闸附近,图中可见银汉分光石牌坊。摄于1890年。
二闸两岸绿树葱郁,庆丰闸北的村庄叫'二闸村',庆丰闸南称'庆丰闸村',南北村落里有酒楼、饭馆、茶肆、旅店、店铺等,同时演出秧歌、舞狮、高跷、唱大鼓、说评书、唱二黄、莲花落、时调等,此起彼伏,声声环绕。闸北有龙王庙,引来八方游人进庙烧香,有颇具规模的饭馆望海楼。闸南边有更为宽敞的饭馆望东楼,美酒香飘、高朋满座。河里还时常有人放河灯,吸引无数游人至此。很多人是从大通桥下租条船来这里品茶,消遣,但也有人是从东便门步行来这儿赏景,游玩,吃美食,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在清代曾有人作竹枝词一首称赞在这里可以一边品珍馐美味一边观赏窗外风景的感觉:“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作者在词中提到了“望东楼”,其实望东楼还曾经与曹雪芹有一段故事。曹雪芹有一好友名叫敦敏,北京的风筝玩家都知道这个名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常与曹雪芹在二闸相聚,友谊深厚。在曹雪芹去世后,敦敏在二闸的“望东楼”酒楼写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这首诗被后来的红学家们称为《二闸题诗》。由此可见,二闸也是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的地方。爱新觉罗·敦敏(1729年-1796年),字子明,号懋斋,敦敏与弟爱新觉罗·敦诚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交好。他曾经写过多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在他的著作《懋斋诗钞》中就有六首直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文。后来在1947年,29岁的周汝昌先生从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懋斋诗钞》,从此他上了研究红学的道路,这是题外之话了。除了喝酒、赏景,到二闸喝茶也是当时的时尚。当时的北京城流传着一句话:要喝茶,到二闸。二闸的茶馆很有特点,一个是多,少说得有几十家,一个是野,在漫荒野地,野花野草丛中,搭起个棚子就是茶馆,茶馆的名称起的也有特点,柳树下面的叫柳连居,篱笆墙上爬满喇叭花的叫大花障。很多人说二闸的茶馆别看简陋,可是茶水是特别的好喝。我估计那里的茶水好喝不一定是使用的是上好的茶叶,而是客人们大夏天的,从东便门乘船到这里,都口干舌燥了,喝什么茶都是香的。说完二闸的吃饭、喝茶,再说说二闸的风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闸的风景在北京是相当有名气的。在上世纪30年代初,马芷(纸)庠(祥)编写,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中,就在《北平东郊》一章里特别编写了“二闸”一节,他写道:两岸芦苇掩映,垂柳疏杨,夹河森荫。岸旁村舍三五,点缀其间,风景绝佳。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尤具林壑景象。清季游人极盛,两岸列肆,供客游憩。茶招酒帘飘荡于密树丛林间,别饶风味……盛夏游人多时,肆主间设什不闲、八角鼓等游艺,以资招徕。这本儿《北平旅行指南》那可是当时的畅销书,书里再现了90年前北京的许多风光,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盛夏来二闸游玩,一是白天的热闹,二是夜晚的凉爽。先说白天的热闹,这里除了水面上的游船、画舫,岸上的茶肆、饭馆,最热闹的当属狮子、五虎棍、高跷等各档民间花会在岸上、在船上的表演。北京有句歇后语,叫“二闸的狮子——会浮水”,就来自这里的舞狮表演。狮子怎么会浮水呢?二闸的舞狮会,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那时这个舞狮会的旗标上写着:“大明正德 京都二闸钢铃舞太狮公益助善童子老会。”据传,在清末的时候,一档太狮会在大船上表演,船一摇晃,表演黄狮的两个演员没站稳,一起跌入水中。这本是个失误,可这俩演员凭借好水性,在水中又舞动起来,留在船上的青狮子见状,也索性跳入水中,一对狮子在水中上下舞动,弄出水花四溅,煞是好看。这段故事一经传播,便有了“二闸的狮子会浮水”的歇后语。再说晚上的二闸,人们喜欢在这里纳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块“避蚊石”。早先,在二闸闸口边上有座石桥,桥面用大石块雕砌而成,在石桥南燕翅附近有一块接近两米的长方形石头,上刻有一条龙,这块石头从不招蚊子,人称“避蚊石”。一到夏天,村里的人就在上面歇凉。游客们听说了,也到这块石头上乘凉。这块石头还有另一神奇之处,冬天不管多大雪,落在石上随即融化。后来二闸被废弃没用了,再后来,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代市政府决定把庆丰闸拆除了,这块“避蚊石也失踪了。再后来,政府安排在原来水闸的位置修建了汉白玉拱桥一座,名“庆丰桥”可惜没能找回来避蚊石。在河畔保留有元代虎皮石河墙及闸门漕。拱形结构,栏杆、板柱均采用元代建筑模式。桥西,南北两岸坡上安置重5吨的元代镇水兽、石刻青龙和泗马等吉祥物。闸区北岸修建仿元代屋脊式艺术壁画,壁画由三部分组成。在遗址旁,还有一通仿元的庆丰闸遗址碑,碑身文字记载了通惠河整治工程、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建成的全部历史。前几年,市政府又在通惠河南岸修建了庆丰公园。这里又成了京城一处怀古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