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期】5203 厂 马新林 — — 我的六盘水之行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关注西北三线的朋友们:平安!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西北三线的关注及赞赏鼓励

西北三线

微信公众号于

2017年3月25日

由762厂子弟正式开通

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敬请

弟兄姊妹

多多帮忙

推广宣传

西北三线

5203厂

我的六盘水之行

马新林

2018-11-03

上图:马新林近照

上图:贵州六盘水市

心里一直装着这个题目,却难以下笔,因为六盘水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时代的标签,是一座三线建设的丰碑,是承载着三线建设辉煌历史的英雄城市。单从地名,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还以为仿若六个盘子样的水域连在一起,成就了地名。追索后,发现其名还有来由:1964年 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决定在煤藏丰富的六盘水地区建立三线建设的重点煤炭基地。这是一个战略重点的定位。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天,经国务院批准,取六盘水地区的六枝、盘县、水城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六盘水市。这才是六盘水地名的来历。也是对于一个重点地区提升品位,顺势管理,便利工作的又一举措。如此连续受用国家大略方针的城市,只六盘水一家。六盘水在三线建设的旗帜下诞生,在三线建设的大潮中引领前行。

去年盛夏的一天,我接到倪同正老师的通知去六盘水参加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还须准备一份发言稿。这有点突然。如此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邀请我这样一个处在社会最基层的三线人参会,我不敢想。就“学术”两字已经让我望而生畏,何况还要“研讨”。学术就是学问。没有学问,怎么研讨?此前以三线人自居,竟然连“什么是三线建设?”都不明白的我,心境如此忐忑。好在一日下午,我正在写稿,一个来自成都的电话打破了屋内的宁静,一个带有南方口音普通话的老者的声音进入我的耳廓,和蔼、亲切:“喂!你是马新林吗?我是王春才。”啊!是王老。我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应答。虽然从没见过王老,可电子媒体和纸质媒体对王老连续的报道和王老的许多文章,早已灌输在我的脑海里,与三线概念走的近了,对王老的认知也就多了:王老是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长者、前辈,是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是中国作协会员,是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有人说王老是国宝级人物,我毫不怀疑。王老说:你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书,能把三线建设的故事写出来很不容易。我说我没有学历,是我对三线建设的感情和敬畏,青春的回忆和留念促使我写成了这本书。王老说:你的写作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王老的鼓励增强了我参会的信心。王老还关心地询问我的现状,得知我还在打工,说路程已经替我安排就绪,来回路途费用由会务组承担(后来得知,会务组承担代表路途费用的也就十来个人)。并告诉我乘机日期和具体时间,还说兰州到六盘水没有直飞航班,须坐火车到西安乘飞机。王老把这样细微的事宜都替我想到了,的确令我非常感动。此时只有一个信念: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参会。

上图:马新林与王春才王老

上图:与会的代表们

上图:与会的代表们

上图:马新林

上图:左一为王春才王老

上图:陈东林副会长(左)和代表们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

上图:参加三线建设研讨会的代表们

此前只知道六盘水在云贵高原腹地,卡斯特地貌使六盘水地区难有大块禾田耕作,在传统意识里,没有农耕的一方民居日子是很苦的。但上天不会厚此薄非,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六盘水如披金挂银,身价倍增了。飞机备降,进入眼帘的是别有一番景象的南域小城六盘水,昵称:凉都。

六盘水与三线齐名。

不仅仅是她开发的时间在三线建设的号角声中起步,更有她辉煌的成就为三线建设作证。这个思绪随着飞机的落地而落实。

三线建设伟业的研究,已经被或正在被专家学者和从事三线、热爱三线的人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今天,来自全国的参会人员齐聚六盘水,研讨三线建设的过去与现在、当前和未来,显得更有意义。

历史很慷慨,三线建设被封闭三十多年后终于解密了,接踵而来的是无数个问号正被今天和后来的研究者们一一拉直。

7月29日下午到了六盘水,下了飞机,进入月照机场候机厅,与到过的其它城市候机厅嘈杂、人繁的景象截然不同,出乎意料的安静。候机厅小巧玲珑,人不多,节奏随意,旅客和安检人员脸上一片安详。月照机场位于钟山区、月照乡,2014年通航。不用寻找,接机的志愿者举着写有:

三线建设的文化价值与改革发展研讨会

接站牌

的纸牌在等着我们,六盘水的豪放肆意张扬、温情来袭,代表们拥了过去,和接站牌合影。

六盘水城市很精致,也很特别,栉比鳞次的高楼中酒店占据份额较多,距知情人说来这里旅游观光、开会研讨的个人和团体络绎不绝。为嘛?除却三线建设的重大影响外,依山枕水、秀丽的卡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和平均19度的气温吸引着人们,凉都的雅称据此而来。

次日上午,代表们参观六盘水湿地公园,公园里花团锦簇,蝴蝶飞舞,木质栈桥曲径蜿蜒。近处看水,水波涌动,摇晃着人和山的倒影。放眼观山,山无峭峰,但也叠嶂,多如馒头状,兀自孤赏。三线建设孕育了六盘水,六盘水展露姿容笑迎八方来客。我在这山水迷人的景色里畅想、追梦,探寻着三线建设在湿地公园的蛛丝马迹,惊奇六盘水人是怎样揽回渐次远去的三线记忆。朱建华老师喊我并指向前来的几个人:“王老来了”。朱老师是位享誉贵州和三线建设圈里的道德模范人物,她为人谦虚、热情。我忐忑着疾步迎着王老前去,八十多岁的人了,精神矍铄,目光深邃,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王老接过我送给他的书:“是马新林啊,好啊!”转身又把我介绍给陈东林副会长,我语无伦次,说我当了一辈子工人,没上过什么学,书写的不到的地方可能很多。陈东林副会长说:“我也是当过工人的,你能写出这本书来就很好。”短暂的交谈,突兀却自然。因为有了三线建设浓浓的氛围,我顿感周边的花更艳、树更绿,水更清。温煦的美色,熨贴着大地,天蓝得让人痴迷,白云迅疾地行走,掠过了我的思绪,我的思绪滞留在眼前这些人群里,这群人里拥有三线建设的参与者、后时期追踪研讨的专家、学者,也是三线建设研究的先行者。

下午参观十里画廊和彝族文化乐园。十里画廊有字面上善意误导的意思。她不是我想象中的熔岩壁画长廊,此处并无画,意在山水中。带你进入画廊的不是向导,是目不暇接的自然景观。美景看多了会产生审美疲劳,十里画廊的美景有三线建设的元素在发酵,那红色的基因将每一个参观旅游的人们在欣赏山水花海中,却急于去寻觅若干年前还保密的三线建设艰苦创业的神秘情景,这就没有了疲劳,反而多了一份追密的心情。进入画廊,岩石奇踞,形态模拟,似人、似兽、似植物。每一个石头几乎都被人们注入生命,灵动、鲜活地生出自己的故事来,仔细揣摩,也会令人动容。我追逐着诱人的景色,走在人们曾经踏歌而行的林中小径,迅速腾空大脑里仅有的空间,尽量收藏大自然更多的美丽景观。大自然不会阻止某一朵鲜花的绽放,但一朵鲜花的怒放覆盖不了众多花木的璀璨,我盯着一朵被两只硕大的黑蝴蝶嬉戏的蓝花遐想,美景余未了。

我们走进了彝族文化乐园。彝族文化可说是大汉文化的一个分枝,其中的精髓是都信奉、崇拜、祭祀龙。庄禾干旱时都祭龙求雨。彝族人信神,认为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灵魂进了阎王殿,一个灵魂在坟里守候着自己,还有一个灵魂则在家里保佑子孙平安。这与汉族祭拜亡灵流露的祈愿几乎如出一辙,只是汉族祭拜时认定一个灵魂,这个灵魂事无巨细,凡事都操劳,这里生出一个万字,叫万事如意。由于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有着某些相同的出处,在中国现代史上演绎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义为兄弟,歃血为盟的佳话。这个情节为了解彝族文化,彝族历史都会起到启迪作用,也为三线建设在这里全面铺开加注了一个索引。三线建设在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水城古镇。

据史料记载,水城古镇始建于雍正十年,迄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古镇以文化,山水为主题,融入了三线建设时期保留的建筑元素,建筑物上三线建设时期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这些标语口号曾经深深地穿透一段历史,染红一代人的心境,凝固一代人的文化,激励过千千万万参与过三线建设的人们去历练、去实践、去实现每个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与信念。也像光盘一样刻录着当年三线建设者“心中有着目标和旗帜,工作挥汗如雨是自愿的,奉献青春和生命是崇高的,不建好三线誓不罢休的!”豪迈誓言。这些标语、口号与现实社会放在一起是溶不进去的。但在其背后,在四十年前,它却是真真切切的一幅幅惊天地、泣鬼神;用青春搏杀,用生命璀璨的历史画卷。那每一段铁骨铮铮的影视画面、每一幅定格历史的图片资料,都会让尊重历史、心有良知的人们静下心来去追问、去思考、去研讨、去留下一些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子嗣,对得起为三线建设流血流汗,奉献青春,甚至献出生命的那一代人的文献来。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一说到三线建设,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炙热的感情、滚烫的语言来叙述她、赞美她、讴歌她?是因为我的青春在那里闪耀,我的灵魂在那里坚守,三线建设辉煌的历史在那里铸就。我在一片文章里不由自主把三线建设喻为'奇葩。’是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强大的语言词汇都无法释放三线建设所产生的能量。三线建设虽说划定在三线,但真正的施实过程却动用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一线、二线的力量:北至齐齐哈尔,南到两广腹地;西起新疆阿拉沟,东跨上海之滨,哪里没有三线建设辐射出去的踪迹?就连民用企业也在为三线建设添砖加瓦,兰州弹簧厂在三线建设时期为某军工厂提供武器装备所需的专用弹簧。兰州模具厂在三线建设后期为 5203 厂协作加工模具。跨省区的技术合作,如江苏仪征锻压厂为5203厂批量加工铝合金尾杆。跨部级区间的技术合作,5203厂和宝鸡二机部的一个军工单位就有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所有的军工、民用企业都在为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民族的力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感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做到了。由此,我把无限大的三线建设浓缩了看,就奇了,也葩了,也成了唯有中国才有的瑰宝了。假如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还愿意生活在三线建设的那个年代。因为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精神诉求最为纯洁、道德水准最为高尚、伟业最为功盖千秋的制高点。如果三线建设是一部庞大的生产机器,那些标语口号就是强力发动机、高效润滑油。三线建设使贫瘠落后的大西南的开发挖掘让当地广大民众福祉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同步、国家工业布局趋于合理、军工有了强大的支撑、国防力量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就是三线建设生产出的高品质的“合格产品”。

水城古镇三线建设时期遗留的建筑和标语口号不光留住了三线建设的印记,还将为三线建设的后续研究做出贡献。

大巴带着我们去参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钟山的历史古城“荷城”中。走入三线建设纪念广场,铁黑色钢部件构成的“大三线建设”标志牌矗立在那里。右侧彭德怀与邓小平雕像进入眼帘。伟人到过的地方,总会留有深深的历史刻痕。这个刻痕表述的一定是逾越过无数个“不可能”;超乎自然但遵循自然科学的一种智慧;创造出的是惊骇世俗,造福后人的人间奇迹。往里走,赫然醒目的主席语录,使我仿佛又来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火热年代。右侧二楼某一房间是彭德怀曾经办公的地方,我凝目久久地张望,脑海里幻出他从那门里进出的身影,似乎看到了他昼夜伏案工作的情景,还有他风尘仆仆忙碌的足迹。一代伟人啊,出现在那里,都是一颗闪耀着光芒的星。广场上陈列着三线建设时期的机器设备,那时空肆掠过的久远年代,那岁月抚摸过的斑斑痕迹,让人顿感历史的无情,历史的率真,足以让你心灵无名地震颤。博物馆的前墙是用玻璃镶制的充满现代化建筑造型,红砖墙的陈列馆室显得庄严、厚重。内分三大区域,七大展厅。博物馆导游词将你带入到那空前绝后的激情岁月:“三线建设是中国西部开发史上一部气吞山河的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昂的宏伟交响乐……六盘水市是中国20世纪60 年代'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是在'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展区里,三线建设时期遗留的作业场景无不渗透着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特征。老锈的生产工具、机械设备、生活用具、静卧在哪里历数时间的远去,各种特殊年代才有的票据、证书把历史定格在那里。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三线建设无可超越的壮举,无与伦比的壮烈,无以复加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衬托抚爱难以忘怀着你。当年,面对列强的利矛坚盾,我们刚从废墟上站立起来,要真全面开战,我们还是比较脆弱的。正确面对,加紧准备,制止战争的爆发,是当务之急。没有三线建设,很难说抗苏战争没有爆法;没有三线建设,谈不上六盘水的存在和发展,六盘水在逆境中成长、在逆境中收获。没有三线建设,贫穷落后的大西南乃至半个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到现在还处在更低一个层面上缓慢发展。

主题研讨会在盘江雅阁黄果树厅召开。盘江雅阁大酒店建筑风格沿用了澳洲的建筑理念,典型的BOX建筑(方形建筑)。这样的建筑在六盘水随处可见,这种城市的张扬,宣示了六盘水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理念。钟山区区委书记张涛致欢迎词,语句里透露着六盘水人对三线建设的深度解读,把生命融入这块红色热土的情怀,发自肺腑的真切感恩。联想到我们在六盘水逛商店,乘出租车,知道我们是参与过三线建设的,他(她)们都会用一种敬慕的眼光接待我们,用一种传承的热度去温暖三线建设精神,使我们感到一种回到家,寻到根的感觉。三线建设是一顶崇高而辉煌的历史桂冠,三线建设精神更是需要我们担负的,代代相传的历史重任。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王春才王老、副会长陈东林作了主旨发言,把三线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一一做了说明。几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和论述在理论上把会议品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得出不失偏颇的理论。优秀企业代表讲述了企业立足当下、砥砺前行、顽强开拓、自主创新、持续引领行业的经营策略。代表们的发言有根有据,有理论、有实践,有现实、有未来,把一个个完全崭新的企业面貌展现在会议现场。“三线”好儿女代表,“三线”学子代表相继发言,他们的发言更加丰富了会议的内容。下午进行的《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专题研讨会让我这个三线老兵有机会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坐在一起,共商三线建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温三线建设历史,感受三线建设文化,学习三线建设精神,传承三线建设精髓。我做了《三线文化的传承和三线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待遇思考》的发言,我来自基层,发言接着地气,与当地军工人的意愿有着某种契合而引起共鸣。会议结束后,有当地军工代表围着我说:你的发言结合实际,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

这次参会遗憾的是未能见到令人尊敬的倪同正老师,他因忙于编纂《三线风云》第三集未能参会。令人欣慰的是在会期间我得到了王老的关爱,多次和我合影留念,我明白:这是王老对关山地区三线建设者的关爱,是对陇东乃至甘肃三线建设研究的关注和寄托。

三线建设神秘悄然地起航,又神秘悄然地回港,历时十四年,博狂涛、击海浪;削尖峰、填低谷,诞出的是一个磅礴辉煌、造福万代、人类史上空前的奇迹。

8月1日,我离开了六盘水,但我的心却落在了那里,久久不愿跟我回去。

这是一座有温度有诚信的城市,有着三线红色基因可传承的城市;在这座城市的深处有一种奋进和燃烧的力量,你可在这里把压在心底的三线建设记忆安然放下,把留给后代的精神嘱托储存放大,还可为参加和参与过三线建设的人们找到精神的永久归宿。

六盘水是一座辉煌的城市

是一座知恩图报的城市,

是一座记录三线建设、传承三线精神教科书般的城市。

你认识了六盘水,你就认识了三线建设。

你读懂了六盘水,你就读懂了三线建设。

六盘水是三线建设者的精神福地,进也蒙福,出也蒙福。为此,我也愿六盘水是物质生活的天堂,你也小康,我也小康。

注; 1 奇葩的近义词是瑰宝。

马新林

2017年12月25日于兰州

追忆彭总“三线”岁月  世代铭记“三线”精神

《巴山蜀水“三线”情》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无法忘却吉林辉南县的那些'三线厂'

    作者:心悦如海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 ...

  • 【分享】端午攀枝花之旅——(三)中国历史上的三线建设!

    为纪念三线建设五十年而修建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攀枝花花城新区干坝塘,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主要展示当年涉及三线建设的全国十三个省.自治区的建设过程.建设成就,展现三线建设的历史意 ...

  • 风雷618

    风雷618 "风雷618",一个响亮而略带有些时代色彩的名字,其实是秦岭脚下一座废弃的三线工厂,过去,官方的叫法是"国营风雷仪表厂",代号"618厂& ...

  • 什么是60年代的“大三线”、“小三线”?

    yizhenfeng一号 2006-06-29 '三线'是如何来的 三线建设主要从60年代开始,具体说是从1965年开始大规模实施.此前,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三线建设,但是,还不是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

  • 【 第45期】5203 厂 马新林 — —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朱建华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西北三线的关注及赞赏鼓励 西北三线 微信公众号于 2017年3月25日 由762厂子弟正式开通 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敬请 弟兄姊妹 多多帮忙 推广宣传 西北三线 5203厂 回报父母养育 ...

  • 写一首与“出游”有关的诗词|希音阁诗词活动第48期

    有奖题诗活动 本期题目: 本周诗赛适逢五一小长假,不少诗友都出去玩了吧?就写一首与"出游"有关的格律诗或词吧. 获奖作品展示: 见朋友圈晒五一出行图戏题 文/冷眼看花 路入盲肠山入 ...

  • 词话现代诗歌第48期

    雨打芭蕉 --文/龙开白 我不能给天空 留下几声怒吼 请求大地谅解我 别让我一再回首 我那一声滴嗒 吐不出细细的蚕丝 我这无渔的鱼 吞不下圆圆的草露 我需要断一次风筝线 摆脱天空给我的茫茫云雾 在落地 ...

  • 肿瘤思维导图48期 | 乳腺癌CSCO 2021诊疗指南

    作品为系列作品,后续会不断更新和发布, 请点击和关注上面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 本期制作人 肿瘤思维导图-乳腺癌 Tumor Mindmap -Breast Cancer 肿 瘤 思 维 导 图 ...

  • 第48期:20210423

    第48期:20210423 伙伴: 今天分享主题:[安全] 1.生产车间各工序,请注意衔接和配合,确保人.机.物.料在安全的状态高效工作:也要注意脚下.视野内.头顶等立体多层次的安全! 2.出行请检查 ...

  • 【青青子衿诗苑微刊第48期】

    编者按: 本期微刊是针对近来网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即:身为人子,却为了给自己的媳妇出气,往自己的母亲嘴里塞草,引起了公愤. 婆媳吵架本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公正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为了讨媳妇的欢心而 ...

  • 【河粉文学沙龙】一件小事(48期同题合集 )

    河粉文学沙龙让你的文字飞向远方......  本期作者 1.曹延斌2.2.梁雯3.孙双立4.谢丹丹5.莫予子6.许捷7.佟子婴8.朱平9.陈振10.许艳芳11.田瑛12.陈红为13.邵彦山14.袁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