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湾村

大余湾属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占地面积300亩,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现存50多户石砌屋,大部分至今仍保持较完好。这些石屋雕梁画栋,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历史辉煌。当地民间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尤以窑匠居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大余湾村

所属地区

武汉市黄陂区

面积

300亩

人口

324人

著名景点

木兰风景区

古建筑群

明末清初

目录

1村情概况

2地理交通

3历史沿革

4建筑风格

5人文风俗

6文物保护

7开发旅游

8风味饮食

折叠编辑本段村情概况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如今,这里制陶业仍十分发达,远近百余里还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兰"川里货"的习惯。

大余湾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山附近。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而川南的大余湾则至今保留明清时代(主要是清嘉庆年间)石砌宅子数十幢,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虽说大余湾现已声名渐起,村民们依旧过着质朴平静的生活,老人闲坐在屋门口聊天,小孩子在巷子里自由玩耍。遇到进村参

村景

村景

观的游客,他们会热心地为你指点路线,任凭游人自由地穿行在村中。

大余湾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大余湾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间,气定神闲。

坐落在木兰山下的大余湾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大余湾由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武汉市十大魅力乡村。

小桥流水、青瓦飞檐、鸡鸣狗吠、锅巴米粥……走进大余湾,现代都市的喧嚣浮躁被置诸脑后,剩下的,是对能在水墨画般乡村里闲适定居的羡慕与神往。

记者来到大余湾时,80岁的余永奇爹爹正在村口与居民闲聊,曾担任黄陂区文化馆馆长的他对村里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大余湾的先民于明初从江西婺源迁移而来,600多年的历史在此留下了大批明清民居和参天大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让生活在此的人们普遍长寿。

"东村古西街新南桥流水寨屏北风吹,春芽萌夏叶绿秋色连山梅映白飞雪。"这是贴在余爹爹门上的一副对联,也是大余湾村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外工作生活多年以后,余爹爹拒绝了儿女邀其同居广州的建议,也没有在武汉市区生活,而是选择回到村里颐养天年。

在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大余湾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历史文化博览、古建筑观展、电影摄制城、农家休闲为老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开起了农家饭庄,年轻人在家门口的旅游区找到了工作,就连农闲时自娱自乐的踩龙船、唱戏也成为每年正月赶庙会吸引大批游客的重头戏。

据大余湾村负责人余绍良介绍,下一步,村里将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楼房供村民居住,提高人居环境,也利于老民居的保护开发。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交通

折叠概况

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居民324人,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大余湾距武汉市区40公里,坐落在乡村的公路边。村头是一望无垠的农田,田边散见丰收后堆积的小山似的稻草垛,还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田间放牧。走进小溪环绕的村口,青石小径蜿蜒前伸,一幢幢古旧的房屋连环而建,一律的青条石墙,黑瓦飞檐,形成院落交错的小巷,石磨、古井、油漆斑驳的木亭散布其间,偶见残缺的木石雕刻、画梁牌匾,依稀可以想见旧时的精美。

折叠交通

搭车:从汉口竹叶山转盘处乘车到"梳子店"的班车,一日数班,票价8元,到大余湾需时1.5-2小时。也可乘车先到研子,再乘面包车东行5公里左右至大余湾。(票价10元左右)。自驾:去大余湾与去木兰山是同一条路线。如走南线,从研子岗镇就要东拐了,从木兰山川下游进入,不必翻山坡,但要经天然堤涉过滠水河。如走北线,从长岭镇东拐,有一条南向岔道可翻山入川(可惜还未安装指路标牌),翻山时有几个盘山弯道还是要格外小心。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西北一隅,隶属闻名遐迩的木兰风景区,距武汉市区约40公里,依山傍水,宁静如画。该村的古建 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现存50多户石砌屋,大部分至今仍保持较完好。这些石屋雕梁画栋,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

大余湾与婺源一脉相承。这个湾子的先人系余姓大户,最早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赣湖大移民时,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到如今的木兰川,在余氏宗谱上有明确的记载。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大余湾古村落体现了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木兰山是大自然钟灵毓秀的杰作,木兰川是一条10公里长的画廊般生态山谷。大余湾位于木兰山东南坡,木兰川南端出口处,使得这一带绮秀的自然景致也有力地参与了大余湾乡土文化的塑造。这里村前屋后的山水都被纳入到村落整体规划布局里来并被分别赋予了独特的人文含意。

由于显著的建筑特点、人文特点,2002年11月,大余湾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9月,大余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早在2007年,黄陂区就完成了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和修建的两部规划,并通过专家组评审。按照规划,投资商将对大余湾总投入约1.5亿元,建设"三线十二节点"、"五个自然组团"、"前庭后院"。建成后的大余湾将形成古建筑参观区和后山体验区。

古建筑参观区通过对5户重点古民居的展示和百来户民居的集中打造,让游客从房屋的精雕细琢中、从装饰摆设的讲究中、从家庭文化的打造中,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民居文化。后山体验区以大余湾600年的人文历史、典故传说衍生出系列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在爬山的过程中去探寻、去体验,如孝子文化--摞子石的故事,风俗民情的传统--晒米石的传说,大余湾的读书传统--西峰尖的书院和文庙,大余湾繁盛的根源--葫芦塘探秘等等。两个区域自成一体,特色鲜明,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大余湾的综合旅游体。景区的道路改造、塘堰整治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正在进行,预计将于2010年全面开园迎客。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风格

大余湾地处鄂东,其建筑形制、风格与石作、木作技术近于赣北民居。村中尚存民居50余幢,建筑大部分保留明、清时期的局面。

当地有一民谣形象概括了古民居建筑独有的特色:"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大余湾村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及建筑风格均体现出儒家厚德载物精神及安居乐业构想,是湖北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中地区也是实为罕见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帝宅经》 :"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建筑是介于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汇聚集之处,是人类社会家庭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明史·舆服志》里记载明代民居"三间五架,禁用斗拱。饰彩色"。大余湾民居就是采用三合院形制,由三间正房、两厢和天井组成。

正房中间前为堂屋,后为灶房,左右两间为卧室,有的隔为四间。按左大右小、前大后小分长幼而居。厢房一至二间,加上五间正房共七间,当地叫"联五转七",天井很浅。四面外墙一般不开窗,而通过天井和屋面明瓦来采光。主房屋较高,为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双坡顶,分长短坡,短坡坡向外墙,长坡坡向内院(如图3,顶平面图),正房与厢房屋面相交,均采用小青瓦。 "天井凼"用石头铺砌,可调节室内空气、阳光和排水排污。大门内侧建走廊,一般称廊沿,与正房和厢房的廊沿相接,利于雨天通行。

早期修建的宅子,尺度一般都比较大,颇有情趣。村里房屋有的呈三合院并联式(如图5),这并联的两家,住的是兄弟手足或亲戚,两家有着共同的墙和相连的屋架,相邻的两间正房前端则被打通作为两家联系的过道。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房子正门一般向内退一步(如图3、图5中底层平面图),取"退一步海阔天空"之意,这大概也是村民的处世哲学。

墙体叫"滴水线石墙", 厚度约60厘米。正面刻有纹路细密均匀的斜线。从正面看去,整面墙好像檐口的滴水线,又似雨丝斜织;大门、门洞装砌石门夹,其上均有砖木制的出檐式门楣(如图6)。其他细部也别具匠心,如外墙角有的成弧形,有的成多边形,有的成锯齿交错状。

折叠编辑本段人文风俗

在大余湾村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里,人们信奉"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生活理念。村民除了基本的农业劳作外,还广植花木,美化庭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谱写和吟唱着一首悠远舒缓的桃园之曲。在他们自娱自乐创作的作品中,有这样的诗句:"流水穿村过,过溪搭桥梁,出门到田间,观鱼清池塘。"他们保留和继承了古代遗存中那种难得的恬静与淡泊的生活模式。

该村盛行读书之风,历代"学而优则仕"者众多,几百年来,涌现出的进学、中举、点翰林的学人雅士,在家谱中记载甚详。据村谱记载,曾有宗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荣耀,近代和现代则演绎出名流一百多,如余传斌是我国棉花专家,余传典是我国铁路专家,余家菊生前曾任"台湾省政府"国策顾问、青年党主席、"国大"主席团主席等职。大余湾堪称黄陂区著名侨乡和台乡,其"父子四留洋"的辉煌成就在黄陂区家喻户晓。

如今,这里的男女老幼,无论从工从农,从军从商,大都能背颂一些唐诗宋词,至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木兰辞》和"三十功名尘如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满江红》,则更为普及。

该村还有一种"晒书"的习俗,这是在中国其他民俗村落中所鲜见的。所谓"晒书",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各家各户将自己家里私藏的古老典籍、字画和书信拿出来晒,防其霉变。这是最泛书香的日子。据长辈们说,他们所晒的作品中,有不少岳飞的手迹书信,因为岳飞当年曾长期在这一带策马扬鞭,其书信手令等数量颇多,几乎每家都有珍藏。但许多珍贵的东西,不幸毁于文革。无论这些传说是否属实,都表达了大余湾人礼乐并行、情理通融的人生追求和讲求耕读文化的生活乐趣。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大余湾村保护规划所需要保护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

物质性要素主要是其村落格局和明清建筑。古村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是村落物质、精神生活以及地域文化的载体。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性要素即无形文化遗产,对大余湾村而言,主要无形文化遗产包括当地的地方民俗、民间工艺、节庆活动、农耕文化、风水文化等。

保护规划要在物质形态上保护和恢复这些非物质要素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大余湾村的地理环境、独具风水布局内涵的村落格局、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明清建筑、有魅力的民俗文化,这些自然、人工、人文环境要素反映在空间上为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它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共同构成村落特色,并通过结构组织构成完整的保护框架(如图15)。保护框架规划通过对现状调查研究的总结概括提炼大余湾名村传统特色,整体地保护古村传统物质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内涵。

折叠编辑本段开发旅游

大余湾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与保护现状,反映出现代人们对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感悟,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当一栋栋高楼威严耸立时,同时推倒了许多不被人们注意的民族建筑,摧毁了一个个代表着我们历史与文化的村落,诚然社会的发展也会继续创造很多新的东西,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个个曾经令我们自以为豪的文化亮点正逐渐暗淡甚至是熄灭,在中国应该有很多像大余湾村这样的有着特色时代建筑的村庄,之所以选择大余湾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缩影,从这个点去窥探整个中国的全貌。

武汉黄陂大余湾距市区40公里,是距武汉最近的古镇,隶属黄陂区管辖的研子岗镇。大余湾百户,民居依山而建。众多古宅虽已陈旧,仍然显出昔年的气势。一些古宅檐下还有壁画,足可以佐证大余湾明洪武的起源。

4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保存完整,20多条小巷纵横分隔,五口池塘、三座花园、一湾流水,构筑出"流水穿村过,小溪横桥梁,出门到田间,观鱼清水塘"的幽深图画。

穿行在古村内:黑瓦石墙,飞檐翘首,木雕花床---时光仿佛倒流数百年;对联红、龙灯散、彩旗舞---乡土气息传统氛围依旧;品香茗、背古训、聊神话---见证靠"依官继世十三代,忠厚传家五百年"古训生存的大余湾人,这个一直把文化奉为至高的村落,先后出了莘莘学子70余名。

大余湾老宅虽已陈旧,仍可看出昔年的气势。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连先祖余秀兰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存下来。

大余湾人砌筑的宅院,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折叠编辑本段风味饮食

当地尚未充分开发,没有商业旅馆饭馆,自然也不收门票。可借农舍食宿,交点小钱即可,10元钱可住一晚,有热水供应。10元也可在乡民家中吃上一天,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如香椿炒鸡蛋、萝卜干煨排骨汤、白菜薹炒豆丝、锅巴米汤浠饭等。

一,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西湾民居位于碛口东约1公里,系明清古建筑群,依山傍水,占据长250米,宽约120米的地带,总面积约3万平米.建筑群由2米多高的村墙封围(现残缺),大院内横有两条街,竖有五条巷,把全院有序地联系起来.院 ...

  • 隐匿在深山的徽式古村落大余湾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乘坐公交到武汉远郊的景点去游玩,先坐地铁2号线到汉口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登上一票直达的292路专线车,终点是黄陂钓台道客运站,到客运站时10点刚过了,发往大余湾的P51刚走了一趟,下 ...

  • 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 ----湖北武汉市大余湾村

    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西北,隶属闻名遐迩的木兰风景区,距武汉市区约40公里. 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 ...

  • 余氏村落-木兰乡大余湾村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 湖北黄陂:木兰山下小婺源 300年古村大余湾

    默认段落 黄陂,是武汉的一个区,其北部与大别山余脉接壤,是大武汉都市的远古发源地.我初识黄陂是从看云雾山的杜鹃花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年时间游逛了区内很多风光秀丽的地方,见识了它作为武汉后花园的魅 ...

  • 临洮县后地湾村:大山深处建设美丽乡村

    漫步在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村,所见所闻令人欣喜:村委会办公楼前,篮球架.花台.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不远处的广场上,宽阔的舞台古朴大气:沿着平整的柏油路走进村子,入户小路由花砖和鹅卵石铺就,户户门前悬挂的 ...

  • “乐湾村陈氏宗祠”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34)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隽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 ...

  • “乐湾村陈家大屋”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33)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隽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 ...

  • 深秋时节山西游之一 西湾村 碛口古镇

    深秋时节山西游之一 西湾村+碛口古镇 羊羊得意 04-16 阅读 215 关注 2019年10月23日早5:18,我和同学夫妻三人一起从西直门乘"滴滴"快车去大兴国际机场,我们打算 ...

  • 2016年春晋陕川甘掠影之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2016年3月,初学摄影的我应王强同学的邀请,随盘锦快乐摄影小分队去晋陕川甘采风.3月12日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西湾村期间拍下部分照片.在我看来这些照片显属稚嫩,权当是旅行的记录.现予分享,敬 ...

  • 大余湾

    大余湾 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黄陂区木兰川.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而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