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六:分道扬镳

北魏名臣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孝文帝初年,李彪做中书教学博士,后来又官至御史中尉、度支尚书等,是朝廷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很受孝文帝赏识

李彪做御史中尉时,有一次,因公外出,他的车驾所经之处,老百姓早早地就回避了。他们正往前走着,对面远远地出现了一辆马车,旁若无人地向前走来,毫无避让之意。李彪对此感到很十分奇怪。

(李彪出行)

原来,在当时,官员们出门往往会带着很多随从,而且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也显得越威风;而官职低的,随从就少。两个官员若是在路上遇到,官职低的,必须让高官先走;若官职相仿,就彼此让道。老百姓如果在街上遇见官员出行,离得老远就得赶紧回避。

(古代出行的车马复原雕塑)

李彪一看对面仅来了一辆马车,并没有多少随从,就知道对方官职不高。但是对方还不肯给自己让路,他当然感到奇怪了,就打听对方是谁。左右禀告他:“大人,对方是洛阳县令元志的车驾。”

那么,元志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原来,元志字猛略,河南洛阳人,河间郡公拓跋(tuò bá)齐之孙。他从小博览书传,口才极佳,性格耿直,不惧权贵。元志最初做洛阳县令,后来他官至雍州刺史、西征都督其实,从历史上看,元志和李彪都是北魏的忠臣,而且都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此时,他们二人在马路上相遇,互不相让,真是针尖遇到麦芒了!

李彪对元志早有耳闻。他皱了皱眉头说:“原来是他。”说完,就叫车夫照直赶过去。这回可真有意思了,李彪和元志的马车,都走在大路中央,谁也不肯偏让一点,结果谁都过不去了。看来,这两个刚直之人,要难免有一番唇枪舌剑的争斗了!

李彪首先发话了,他气呼呼地说:“我官居御史中尉,你不过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怎敢挡我的道!”

元志官职虽小,胆子可不小,而且能言善辩。他当即反驳李彪说:“我是洛阳县令,京城所有人都编入我的户籍,受我的管制,你也不例外,凭什么要我给你让路?”

(古代的铜车马)

二人各执一词,争持不下,只好去见魏孝文帝,请皇帝评个是非。

孝文帝听了他们二人的陈述,觉得各有道理,又不愿意评判谁是谁非,就给他们和解说:“御史中尉的官职当然比洛阳令要高。但是洛阳是我的京都,洛阳令也不是一般的地方官。这样吧,以后你们相遇的时候,各走大路的一边就是了。”

(北魏孝文帝画像)

皇上发话了,李彪和元志就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于是,二人就带了尺子,把大路分成两半,各走一边,总算解决了这场争路风波。

这个故事记录在《魏书·河间公齐传》里,成语“分道扬镳(biāo)”即出于此,镳,马嚼子,指马口中所衔铁具露出在外的两头部分。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原意是分路而行,现在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汉代铜衔 镳一套)

请注意:“分道扬镳”不能指亲朋好友间一般的分别,而是指两个人因人生志趣不同,从此不再交往,也就是绝交了。

错误用法:

1.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辨析:成语“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不能用于形容好友间因“各自回到故乡”而产生的分别。

2.昨晚放学后,我和好友小伟在校门口分道扬镳,各回各家了。

辨析:成语“分道扬镳”指两个人因人生志趣不同,从此不再交往,不能用于形容好友放学后“各回各家”。

正确用法:

1.这两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终因志趣不同而分道扬镳,令人唏嘘感慨。

2.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0)

相关推荐

  • 地方史考:邳州著名举人陆世勣(作者 陆赏赐)

    "陆世勣,字汝嘉,邳州举人,万历二十年知萍乡县事.精明果断,爱士恤民,葺文庙,置祭器书籍,辑县志,建占鳌阁,县例照米编差余米入官,勣编差之后馀米尽蠲士,民颂之."这是摘自<江 ...

  • 【鸢肩格:县、志】​“联都空谷诗钟社”第107期练笔活动结果公布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107期练笔活动结果公布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107期练笔活动结果公布 一.总策划 潇湘妃子.竹山布衣 二.评委 本期主评:云南陈鑫近照 [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五:气冲斗牛

    西晋名臣张华,字茂先,是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画像) 张华自幼颖悟绝伦,豁达大度:勤学不辍,学识渊博:工于诗赋,辞藻华丽.在曹魏时,他曾担任太常博士.中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四:卷土重来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脍炙人口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二: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他谦虚谨慎,聪敏勤恳,善学好问,学识渊博,在卫国有很高的声望.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孔圉这样聪明的人,也犯了一次糊涂,改变了当时很多卫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信口雌黄

    清朝学者赵翼曾经写过四首谈论诗歌创作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论诗>(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诗人赵翼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六:文不加点

    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年少成名.但是他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 (祢衡画像) 汉献帝建安初年,祢衡到许都(河南许昌)游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六:囤积居奇

    最近,我在今日头条上注意到,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全力以赴加强疫情防护用品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六:好谋无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其中,北方的曹操势力尤为强大.曹操手下有六大谋士:郭嘉.荀彧(xún yù).司马懿(yì).贾诩(xǔ).荀攸(yōu)和程昱(yù).这六大谋士为曹操统一北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十六: 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这个成语,跟西汉时期一桩冤案有关.       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有一位出将入相的官员,名叫公孙贺.公孙贺年少即从军,曾经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七:沆瀣一气

    "你就在那忽悠我们,我们买一袋米,还要买草纸,酱油买一堆,畜生!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说这都是褒奖你们了! " 最近,这段出自一位武汉嫂子的汉骂火遍全网,她骂的畅快淋漓,而且意外地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