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文心]第36期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综述及备考建议
又是一年升学季。中考作文试题,再一次以它独特的存在成为大家关注、评论的焦点。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精彩纷呈、各领风骚,给人们带来不少思考和启发。本期公众号推出大连市西岗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语文研训教师邵丽的文章——《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综述及备考建议》,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注:该文刊于《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增刊
笔者搜集了全国各地85套中考语文试卷,涉及125个作文题目。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创意之精巧、与学生生活关联之密切,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一场写作命题的盛宴。既最大程度地检验了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引导其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又促进了命题方向的改革和写作教学的完善。
1
贴近生活,形式多样
纵览今年的全国中考作文题目,内容上紧贴考生生活。形式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依旧各自占得一面江山,且大多以二选一的方式存在,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写作余地。如辽宁大连“久违的美好”、辽宁沈阳“__是我的启明星”、广东深圳“见证美好”、山西省“那一刻的绽放”和“藏在心底的__”、给材料作文如内蒙古呼和浩特“结合诗句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河北省“对'习’的理解和感悟”、天津市“'调节自己’等都和生活完美衔接,自然地把考生带入到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中。文体除考场“常青树”——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涌现了一些新鲜的元素。如北京的想象作文、温州的说明文、金华和丽水的仿照诗句续写、四川眉山的写景抒情小作文等都让人眼前一亮。另外,应用文体在南方一些地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杭州市的“创建社团申请书”、绍兴市的“劝导表妹的一封信”“向杂志专栏投稿”“国旗下讲话稿”、温州市的“分享笔记经验”、宁波市的“推荐语”等等。这类题目没有在客观上设置命题障碍,又特别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使每一位考生都能非常容易地进入写作情境中,既符合语文(写作)教学规律,又为考场写作开辟了一条务实、宽广的道路。
2
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
对比各地中考作文题目,我们还会发现,命题非常关注考生面对生活的精神态度。如湖北省的“担当”、河南省的“我的危机故事”、福建省的“学习与性格”、甘肃省“有这样一句话”、甘肃兰州的“我为我的__而自豪”、四川成都的“'到达’、'出发’(二选一)”、山东济南的“希望,就这样生长”、黑龙江牡丹江的“有一种精神叫锲而不舍”、重庆A卷的3个小材料作文“崇大的理想源于渺小的起点”“生活给我以乱麻,我还生活以新衣”“志在山顶的人,不必贪恋山腰的风景”、江苏无锡的“那些灿烂的细节”、安徽的作文题目:“根据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里的'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四句话来写作文”、辽宁大连“现在从地球这边看到的是日落,而在地球的那一端看到的是日出”的给材料作文……细细读来,这些有温度、有情怀、有深度、有趣味的题目,不但能唤起考生写作的冲动,触发考生对生活的多面联想,更能够促进考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反思,助其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其对生活进行哲理性的思考,符合中考命题作文“让每一个考生有言可发、有情可抒”的命制初衷,更能把学生考场的写作思维带到更深更远处。同时,我们也看到,某些省、市的作文命题别具创意,呈现出文化与艺术的况味。比如上海的“有一种甜”、南京的“食趣”、无锡的“风从这边来”等,这些情趣盎然的题目,能够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表象深入生活的本质,探寻到文化之美、精神之美。尤其是南京的“食趣”,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陈晓卿的《风味人间》等,实在是洋溢着不可言说的生活妙趣。比起“爱、青春、成长……”一类,这样的题目还是特别有嚼头、有回味的。
3
关注热点事件,富有时代气息
新的一年,留下新时代的足音。不少命题,紧跟时代脚步,关注属于这一年里的人物及事件。如四川广安的中考作文题目:“结合李子柒的有关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疫情防检者虽身处险境,却用这一双双手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疫长城……,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一双手,给过你温暖和触动?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题目:“2020,我的抗疫生活”;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目:“疫情当前,一群90后00后奔赴前线……青少年的力量就是中国力量,青少年的速度就是中国速度……根据要求写作文”;四川德阳中考题目:“'……坚定如钢,昂然而行,这是逆行的背影,是时代英雄的美……’联系引文,自选角度,以'美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此以外,嘉兴、舟山的中考作文题目是对天门山翼装女大学生飞行失联引发的热议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从以上作文题目可见,2020年网络人物、重点事件,尤其是当下的疫情,都备受中考作文命题的青睐。这些命题直击当下社会的重点和热点,能促进学生敏锐地感知平凡岁月里的更迭变化,引发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对于大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特别是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2020,我的中考”让考生在2020年这样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不同寻常的改变,感受社会正能量对自己的积极作用,把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理想相结合,把自己和社会相结合。
4
提示语引领,升格文章
考场作文,不是每个题目都可以立刻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时,哪怕命题通俗易懂,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情境下,学生也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提示语的出现就很有必要了。况且,有的提示语本身就具有指导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畅表达。例如:四川攀枝花市的作文提示语“请以'极限’为话题,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写身边人的故事,也可发表议论”。这样的提示语,既提示了内容,也提示了可供选择的文体,既让学生选材有“抓手”,又让学生落笔有方向。衢州市的提示语:“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吸引人,请从所学课文或本卷阅卷材料《第一定律》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也可以学习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叙述的方式。”你看,这里的提示语,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引领着学生运用艺术的手法写出更吸引人的文章,相信学生走出考场之后,一定收获了一份别样的畅快和满足。
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笔者试图在这千变万化中,探寻未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1
追随时代脚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倡的文章要反映实事,为现实而作的主张,无论何时,对写作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时代的江流不舍昼夜,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层出不穷,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表达。中考作文题目,促成了学生与社会、时代的亲密互动。在对作文题目的解读中,学生们可以深层次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知社会的跃动,从而抒写广阔时代背景下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
2
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是学生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考作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或者说,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才能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才是符合育人宗旨的命题。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不同,在文字中所折射出的精神气质和道德修养也有所不同,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不但可以考察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能够考察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无疑是一个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考对人才选拔应有的量化标准。
3
规避迁移套作
有一种备考,叫“迁移文”。就是说,准备几篇文章,到考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删删改改,机械扣题,换汤不换药。长此以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表达能力必然日益弱化,人云亦云越发严重,更有甚者,靠盗用别人的文章,背作文选的文章应付中考。这显然背离了中考对人才的选拔标准,更背离了教育对“人”的培养和教化。因此,中考作文的题目命制必然要有意识地压缩“迁移”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出一个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筛选素材的能力以及围绕中心表达的能力。
4
形式灵活多样
从现在的趋势看,中考作文的命题会更加灵活,形式会更加多样。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等将各竞风流,百花齐放,其他文体也会更多地活跃在中考舞台上。但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学生有扎实的语言理解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就可以不受禁锢,游刃有余。
1
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
作文,表面上考的是表达,归根结底考察的是思维和情感,考察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力和感受力。中考作文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品味无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所以,不俗的选材和不凡的立意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对于生活常常三点一线的中学生而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几近常态,如何在日常读书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理解、锤炼高级的语言品味就成了重中之重。
笔者以为,借助教材和课外阅读,建立学生与生活的情感联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一年四季,不同节气,不同风景;大江南北,风俗不同,情思各异。借助教材序列文章和相关课外阅读,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一端连着作者的情感,一端连着学生的生活。师生在共同的阅读欣赏文本、观察感受生活之后,展开的分享无疑是最好的碰撞和提升。通过阅读,建立学生和自然、艺术、他人、自我的情感联系,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欢喜和感动、启示和思考。这样,文本的阅读就不会止于浅尝辄止,而是激活了内在的情感、勾连了相关生活的深度体验。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写作就能自然而然地如山泉流淌,清新生动,不落俗套。
2
培育学生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写作更是需要在勤思勤写中长进。要想在中考中胜出,绝非临阵磨枪所能及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成就坚持”,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和自然和谐共生,与时光握手言和,修一颗欢喜心,在生活里感受愉悦与满足,沉淀感悟和发现,你会发现,这些和生活的真实美好的情感联系,犹如条条锦线,织就了作文的七彩锦缎,熠熠生辉,动人心弦。黄厚江老师就主张,中学生写作应把“指令式写作”和“自由式写作”合二为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写出心声。
3
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
中考作文,学生和老师往往不遗余力地雕琢语言,以至于作文呈现出浓妆艳抹的态势,让阅卷老师眼花缭乱,言之无物,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语言的理解力、鉴赏力,更谈不上运用力了。经过九年的语文学习,语言表达的能力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在读书中,如果能为得体、深情的别致表达凝神会意,那么,在习作中学以致用,准确优雅的表达就指日可待了。
4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良好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尤其是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才能渐渐习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拥有良好的语感,考场作文就常常“文思泉涌”,这对于限时的中考作文而言,无疑是省时高效的理想的写作状态。
5
日常教学兼顾多种文体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写作文体,像书信、日记、申请书等已经在各地频繁出现。这就提示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对此类文体应有所涉及,有所辐射。这也并非只为考试服务,能熟练驾驭多种文体本就是写作教学的题中之意。
愿2021年中考作文,又见一片锦绣,一片欢颜。
邵丽老师这篇文章,从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试题特点、中考作文发展趋势和中考作文的备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对于中考作文备考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写作的本质,就是跟生活的对话。感悟了生活的清雅与凡音,才能言之有物,久而久之,就会多了一份对于人情世故的从容,多了一份对万千美好的领悟。那么,作文可以教吗?作文是可教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带领学生去分解剖析好文章的构思、结构及其立意,也可以帮助学生去摹写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件。好的作文,一定是经过对生活的千百次感悟、提炼才写出来的。因此,作文的教学是慢功夫,正如春天的花,蓄势良久,香远益清。
文稿:邵 丽
审稿:邓 鑫
编辑:廖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