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呕吐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A、肝气犯胃,升降失调

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C、脾胃亏虚,运化失常

D、饮食不节,食滞不化

2、患者突然呕吐,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治宜选用

A、藿香正气散

B、黄连香薷饮

C、半夏厚朴汤

D、小半夏汤

3、呕吐食物酸腐,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者,治宜

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舌苔滑腻,脉滑者,治宜

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应注意“基本病机”和“间接病机”的区别。呕吐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B对),具体而言,这些原因包括“肝气犯胃,升降失调”(A错)、“脾胃亏虚,运化失常”(C错)、“饮食不节,食滞不化”(D错)等。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患者以“突然呕吐”为主症,故可辨病为“呕吐”;根据其伴有“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可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其由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所致,故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疏邪解表,化浊和中功效的藿香正气散(A对)。黄连香薷饮的功效是清热解暑,利湿止泻(B错)。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行气散结,降气化痰,主治梅核气(C错)。小半夏汤的功效是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D错)。

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酸腐食物,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提示积食内停,中焦壅滞,致胃气上逆而呕,故当治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D对)。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是痰饮内阻呕吐的治法(A错)。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为脾虚痰生致呕吐的治法(B错)。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是肝气犯胃呕吐的治法(C错)。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清水痰涎,脘腹满闷,舌苔滑腻,脉滑,提示痰饮(阴邪)内停,致胃气上逆而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当治以温化痰饮(B错),和胃降逆(A对)。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是肝气犯胃呕吐的治法(C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是饮食停滞呕吐的治法(D错)。

细目三 呕吐

要点一 概述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病后体虚。

(二)病机

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病变脏腑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因外邪、饮食、痰饮、肝气等犯胃,胃失和降而致呕吐者属实;因脾胃虚寒或胃阴不足而润降失职导致呕吐者属虚。虚实可互为转化与兼夹,若实证呕吐剧烈津气耗伤,或呕吐不止,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外感所伤,可呈急性发作,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以呕吐饮食、痰涎、水液等胃内容物为主症。

2.常伴有恶心、纳呆、泛酸嘈杂、胸脘痞闷等症。

3.起病或缓或急,多因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或有服用药物、误食毒物史。

(二)鉴别诊断

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人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

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梗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次辨呕吐特点。

若病程短,来势急,吐出物较多,气味难闻者,多偏于邪实,属实者应进一步辨别外感、食滞、痰饮及气火的不同。反之,若病程较长,来势徐缓,吐出物较少,或伴有倦息乏力等症者,多属于虚证,属虚者则有牌胃气虚、虚寒和胃阴不足之区别。呕吐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详审呕吐物的性状及气味,有助于辨证。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因脾胃虚寒;干呕嘈杂,或伴口干、似饥而不欲食者,为胃阴不足。

(二)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止呕为总的治疗原则。但尚需结合标本虚实进行辨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属虚实兼夹者当以审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和胃降逆药物,尽量选用芳香醒脾之品,以求药食尽人而不拒。

(三)证治分类

1.外邪犯胃证

证候: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加减:伴见脘痞嗳腐,饮食停滞者,可去白术,加鸡内金、神曲以消食导滞;如风寒偏重,症见寒热无汗,头痛身楚,加荆芥、防风、羌活祛风寒,解表邪;夏令感受暑湿,呕吐而并见心烦口渴者,本方去香燥甘温之药,加入黄连、佩兰、荷叶之属以清暑解热,或改用黄连香薷饮加减;如感受秽浊之气,恶心呕吐,可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

2.食滞内停证

证候: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吸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加减:若因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因酒食而吐者,加蔻仁、葛花,重用神曲;因食鱼、蟹而吐者,加苏叶、生姜;因豆制品而吐者,加生萝卜汁;若食物中毒呕吐者,用烧盐方探吐,防止腐败毒物被吸收;脘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等理气消痞;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通腑消胀,或合用积实导滞丸推荡积滞,清热利湿;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或合用枳实消痞丸消除痞满,健脾和胃;若由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宜用竹茹汤以清胃降逆。

3.痰饮中阻证

证候: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桂枝。

加减: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可去白术,加苍术、厚朴以行气除满;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砂仁化浊开胃;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者,可去桂枝,加黄连、陈皮化痰泄热,和胃止呕。

4.肝气犯胃证

证候: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加减:若胸胁胀满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疏肝解郁;如呕吐酸水,心烦口渴,宜清肝和胃,辛开苦降,可酌加左金丸及山栀、黄芩等;呕吐黄色苦水,则为胆液外溢,可加白芍、枳壳、木香、金钱草等疏肝利胆;若兼见胸胁刺痛,或呕吐不止,诸药无效,舌有瘀斑者,可酌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5.脾胃气虚证

证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淡胖,苔薄,脉细。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加减:若呕吐频作,噫气脘痞,可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镇逆止呕;若呕吐清水较多,脘冷肢凉者,可加附子、肉桂、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

6.脾胃阳虚证

证候: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㿠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加减:若呕吐甚者,加砂仁、半夏等理气降逆止呕;若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降逆止呃;若久呕不止,呕吐之物完谷不化,汗出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脉沉细,可加制附子、肉桂等温补脾肾之阳。

7.胃阴不足证

证候: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加减:若呕吐较剧者,可加竹茹、枇杷叶以和降胃气;若口干,舌红,热甚者,加黄连清热止呕;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伴倦怠乏力,纳差舌淡,加太子参、山药益气健脾。

编辑:唐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