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降低管纱退绕脱圈的措施
自动络筒机具有高速、高产、成形好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在纺纱企业得到普遍使用。管纱在自动络筒机的高速退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圈问题,增加了断头和回丝,降低了制成率,更大的危害是会造成筒纱内乱层、夹回丝等问题,导致筒纱在整经和织造过程断头增加。因此有效降低管纱退绕脱圈问题成为纺纱厂的一项攻关课题,下面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从两方面介绍管纱脱圈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细纱成形不良造成
管纱退绕脱圈的原因
1.1成形凸轮不良
成形凸轮的桃底或桃尖磨灭,造成钢领板升降过程中打顿,管纱成形不良,退绕时脱圈。
防治措施:加强检修,更换新凸轮。
1.2 成形转子不良
成形转子磨灭或缺油损坏,回转不灵活或间隙偏大,造成钢领板打顿,管纱成形不良。
防治措施:及时加油检修,更换磨损的成形转子。
1.3 钢丝圈过轻
钢丝圈选配太轻,造成气圈碰撞隔纱板,产生大量毛羽纱,过长的毛羽使管纱退绕时层次不清、互相纠缠形成脱圈。
防治措施:加重钢丝圈重量,观察气圈状态,校正气圈,保证三圈一正。
1.4 升降滑轮压煞
钢领板升降滑轮紧轧,钢领板升降不灵活,运转打顿。
防治措施:进行检查修正或调换。
1.5 管纱成形松软、层次不清
(1)起始段速度太低,低速段时间太长,致使小纱阶段脱圈严重.
防治措施:合理调整起始段的锭速和时长,如果小纱脱圈严重,建议放弃管底成形。
(2)整落纱锭速过低或捻度偏小,管纱成形松软,退绕时脱圈。
防治措施:合理提高细纱锭速,适当增加捻度。
1.6 跳筒管、锭子缠回丝
跳筒管或锭子缠回丝,造成纱线捻度偏小、成形松软、包脚纱,退绕时脱圈。
防治措施:剔除变形损坏的筒管、规范操作,减少锭子回丝,调整落纱位置和包脚纱长度。
1.7 升降动程不合理
钢领板升降速度和级升距不合理,管纱卷绕层次不清,退绕时脱圈。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纱支重新调整升降齿轮和成形棘轮每次撑过的齿数。
1.8 管纱成形过粗
为延长落纱时间,管纱成形太粗而磨钢领,在退绕时磨损处断头或乱层而脱圈;或者管纱纺得太满,导致退绕时管纱上部脱圈。
防治措施:调整管纱直径,最大直径应小于钢领直径2~3mm;调整钢领板满纱位置,保证满纱时纱管顶端露出2个刻槽。
1.9 纱管表面损伤
用钩刀处理小纱脚时将纱管表面割伤,导致管纱退绕时钩挂纱线而产生断头和乱层脱圈纱。
防治措施:避免或杜绝使用钩刀处理小纱脚,对表面损伤、起毛刺的纱管,要用砂纸打磨光滑。
二、络筒机调整不良造成的脱圈
2.1 络纱速度太高
纺纱厂由于低支纱品种增加、络筒设备配置不充足等原因,为提高产能而将络纱速度设置得很高,致使管纱退绕时气圈抖动加大,纱层摩擦纠缠而出现大量脱圈现象。
防治措施:结合纱支与原料特点合理设定络纱速度,一般不要超过1300m/min,对于表面光滑的莱赛尔、莫代尔等纱线品种,络纱速度还要调整得更低一些。
2.2 小纱阶段速度过高
在络纱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管纱成形特点的原因,纱管底部在退绕时更容易出现脱圈问题。
防治措施:在络筒机控制面板上设置变速比例,使小纱阶段的络纱速度为正常速度的80%或更低一些。
2.3 气圈控制器位置不合理
有些企业无论生产什么支数的纱线,气圈控制器与纱管顶部的距离都不做调整,造成管纱退绕底部位置的纱线时,气圈摩擦纱层表面产生脱圈和断头。
防治措施:根据纱线支数的不同,合理调整气圈控制器与纱管顶部的距离,纱线越粗,距离越远,反之亦然。
2.4 防辫杆作用失效
络筒机的防辫杆作用失效,会使纱线退绕时脱圈。
防治措施:对作用不良的防辨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
三、结 语
管纱在退绕时脱圈容易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通过调整细纱卷绕成形,合理设定络筒机的工艺参数,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检修调试,就可以有效降低管纱退绕脱圈问题。
作者:徐学尹 中国纱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