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90秒】《彖传》讲“时”,有几层意思?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424

I《周易》当然是重视“时”的,但此“时”又和我们现在讲的“时间”不同。比如蒙卦《彖传》有时中之说,此时中当然不是“时间之中”。

I再如《周易》六十四卦,有十二卦(豫、随、颐、大过、坎、遁睽、蹇、解、姤、革、旅)的《彖传》,都出现了“大矣哉”之叹辞,而此叹辞之中,又均含一“时”字。

唐代的孔颖达,曾论“叹卦三体”曰:凡言不尽意者,不可烦文其说,且叹之以示情,使后生思其余绪,得意而忘言也。然叹卦有三体:一,直叹'时’,如'大过之时大矣哉’之例是也;二,叹'时'并'用’,如'险之时用大矣哉’之例是也;三,叹'时’并'义’,如'豫之时义大矣哉’之例是也。”(《周易正义》)

III 南宋的项安世,沿袭孔氏之说,进一步分析说:“豫、随、遁、姤、旅,皆若浅事而有深意,故曰'时义大矣哉’,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皆非美事而圣人有时而用之,故曰'时用大矣哉’,欲人之别之也;颐、大过、解、革,皆大事大变也,故曰'时大矣哉’,欲人之谨之也。”(《周易玩辞》)

IV 所以,单从这十二卦中的“时”来看,也和我们平常谈的“时间”,明显不同。对此,郑万耕先生曾指出:这里的“'时’已经不只是天时、时间之义,而具备了'时机’'时势’'时运’'时宜’等含义,并将其提升为一个范畴,从诸多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初步形成了一个关于'时观’的理论体系。”(《<易传>时观溯源》,《周易研究》2008年第5期)这是值得我们反复玩味的。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