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嘉:尚小云在《昭君出塞》中的表演艺术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的重要事件,对此,有关的诗歌、书画、戏曲都有相关记载。京剧《昭君出塞》是《汉明妃》中最为精彩的一折,也是尚派艺术的代表剧目之一。尽管只有短短30分钟,但尚先生几乎把京剧旦角所有的步法,都合情合理地运用到了这部戏中,并结合剧情和人物背景,大胆地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动作,使王昭君在马上的舞蹈动作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艺术效果。

一、唱腔刚劲委婉、飒爽威严

尚小云天赋极佳。他的嗓音宽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实为可贵之处。由于其声高劲圆亮,以刚为主,很适宜传统青衣的唱法,以“二祭”——《祭江》、《祭塔》等唱工剧青衣戏享名于时,所以有“铁嗓钢喉”之称。

《昭君出塞》这出戏以昆曲为主要唱段,唱腔古朴悠扬,唱词雅致精美、动人心弦。充分展示了尚派高亢激昂、浑厚而富有弹性的演唱艺术风格。例如在别宫门时的唱腔(梧桐雨):“别离泪涟,怎忍舍汗宫帝院,无端歹贼弄朝权,汉刘王忒煞弱软,文官济济全无用,就是那武将森森也枉然……”这段唱腔表现了王昭君对朝中文官武将不能理朝、不能征战的愤懑和即将离宫院、远离故土的悲痛心情。上轿后接唱(山坡羊):“王昭君一似海枯石烂,手挽金镶玉嵌琵琶儿……哎呀雁儿呀,你与我把书传,再与我去多多拜上刘王天子,道昭君要见无有见……”这一段的唱腔表现了昭君远走他乡,骨肉分离的沉重心情,字字悲、声声泪。苍凉的音乐和幽咽的唱腔,为整个戏奠定了压抑忧郁的基调。

二、舞蹈刚健婀娜、英姿勃发

在表演上,尚小云不仅在唱腔上独具特色,在舞蹈表现上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文场还是武场,他都能把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往往将武生表演特点糅合于旦角的表演之中。比如,“塌身跑圆场”、“单腿颠步”都是从武生表演中吸收过来的。尚小云曾将表演归纳为:媚、柔、美、脆,并提出“柔是关键,美是要求”。尚派的表演特别突出节奏感,舞蹈性强, 婀娜矫健,更多的表现在戏份中的武场。

1.文场中的轻盈水袖的表演恰如其分

水袖在舞蹈中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它在戏曲中对行当表现特定人物的特征和性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为整个戏曲的风格和故事情节的表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昭君出塞》这折戏中,其舞蹈形式除了以各种趟马为主流的武场之外,舞蹈服饰也颇佳丽之风姿,尚小云身着修长衣襟的长袖舞衣,充分利用所穿服饰中的“袖”,以轻盈、柔软和流动性较强的步伐,把王昭君舍身为国、但又不失烈女正气的形象,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大跳中的向后飞速抛袖、碎步中将长袖不停地曲卷翻飞,以及原地快速地串翻身等,突出了昭君内心眷恋故土,却又不得不出使西域的强烈感情冲突。轻柔地甩袖、急切地抓袖和快速地抛袖之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

2.武场中的跑圆场表现形式多样化

尚小云先生对《昭君出塞》传统的表演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采用了“文戏武场”的表演手段,声情并茂,把京剧旦行所以的步法几乎都运用到了进去,并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动作。在此戏中,他非常注重脚步及圆场的巧妙运用。例如王昭君在离开宫门上场的时候,用的是“压步”,这时的步法既要体现雍容庄重的娘娘身份,又要体现离别家乡时的沉重和无奈的复杂心情。突出了人物的美和柔的表演风格,同时又表现出离别汉宫时的幽怨情怀。

3.尚小云在《昭君出塞》中加工旧剧、编创新戏

尚小云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开展了对传统剧目的加工与新编剧目的创作。对于传统戏,尚小云或增头加尾,或删繁剔冗,以使主题突出,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踢腿”是戏曲演员必练的基本功,京剧旦行表演中很少有人在舞台上踢腿的,尚小云大胆地突破了行当界限,为昭君设计了“上马”、“大踢腿”和“大滑步”的舞蹈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马失前蹄”的惊险景象。这段舞蹈的设计,既给观众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又深刻地表现了王昭君不畏艰险与烈马周旋的生动场面。

为了塑造昭君在马上的形象,尚小云在戏中设计了“编辫子”、“塌腰圆场”等技巧,姿态犹如雄鹰展翅,俯冲而下,疾如旋风。然后身体突然一跃,动作戛然而止。达到了“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的境界。整段表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展示了尚小云的深厚功力。

《昭君出塞》充分体现了尚小云在唱腔和武戏方面的艺术风格。尚小云先生精湛的技艺以及动人的情感,把王昭君这个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把一个丰满秀丽、娇媚多姿的烈女形象展示在人们眼前,并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目。真正做到了“以情设技,以技传情,技为情用”的协调统一,因此也就造就了这折戏的成功。

尚派艺术博大精深,是尚小云先生对艺术执着追求、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伟大硕果。尚派艺术广为流传,我们更要不断地探寻其中之精华,不断创新,为京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