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匡:看我这名字,生来就是匡扶汉室的
征人去日殷勤嘱,莫负心期。很多时候寿命长也是一种优势,资历老往往意味着话语权重,当然也有无心仕途的,也有辞官隐逸的。本篇来聊聊辅匡,字元弼bì。
辅匡是荆州南郡襄阳人,是季汉阵营众多荆州人中的一员,霍峻、霍弋、董和、董允、阎宇、邓方、冯习等人都是他的南郡同乡。他这个姓名就很有意思,“辅”、“匡”都有辅助帮助的意思,光看这个名字就很适合辅佐君主。
像孙氏就很有想法,比如孙坚的四个儿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策掌兵,孙权出谋,孙翊、孙匡辅弼左右,还可以再搭上一个孙辅,这都是同一辈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辅匡的表字“元弼”,“弼”即辅。
辅匡作为季汉阵营的荆州人,他不是一开始随刘焉入蜀的那批荆州人,而是随着刘备一起入蜀的,想来是刘备在荆州时期就结识了辅匡,不过《襄阳耆旧记》里并没有提及辅匡。从《季汉辅臣赞》的评价“镇南粗强”以及“并豫戎任”来看,辅匡的文化水平可能并不高,他大抵是靠着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不像向朗、马良、庞统等人都在士人中有一定名气。
“镇南粗强,监军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季汉辅臣赞》
刘备拿下益州后辅匡被任用为巴东太守,案《华阳国志》辅匡升任巴东太守是在章武元年(221年),而刘备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劝降刘璋的,这一晃已经过去七八年了,刘备都已经称帝了,借着封赏群臣的机会辅匡也捞了个太守职位。
“章武元年,朐忍徐惠、鱼复蹇机以失巴名,上表自讼。先主听复为巴东,南郡辅匡为太守。”——《华阳国志》
夷陵之战辅匡也参与了,像冯习、张南、辅匡、傅肜这也都不是什么后世知名的人物,但是在当时他们都称得上宿将。辅匡确实活着归来了,在建兴中迁任镇南将军,说起来在《季汉辅臣赞》的排序中,辅臣紧跟在赵云、陈到后面。
而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发起的《废李平表》中并没有辅匡的名字,这里有两种可能。“建兴”这个年号一共十五年,建兴九年也能算在“建兴中”里,可能这会儿辅匡的职位还比不了名单上的诸位,但是“护军”按理说地位不会太低,另一种可能就是辅匡压根没掺和进来。顺便,李严与辅匡年龄相近,但是关系不怎么亲密。
“都护李严性自矜高,护军辅匡等年位与严相次,而严不与亲亵”——《三国志·杨戏传》
建兴十五年(237年),前右将军高翔被任命为杂号大将军,辅匡要么是接任了右将军一职,要么是先前就被高翔替代了右将军职位,此时的官职不明,不管怎么说辅匡的资历也足够老,只是后边没再看到他的身影。
“时南郡辅匡元弼、零陵刘邕南和,官亦至镇南将军,颍川袁綝、南郡高翔至大将军,綝征西将军”——《华阳国志》
“建兴中,徙镇南,为右将军,封中乡侯”——《季汉辅臣赞》
辅臣这个名声,真是适合他哟。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