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的酸甜苦辣

母亲的酸甜苦辣

陈红姐||福建

按照家乡风俗,每年农历七月的中元节左右,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先人送供品和纸钱。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再次走进娘家古厅堂和父母“见面”时,看到摆放在灵桌上母亲慈祥的遗像,随着眼睛的湿润,母亲酸甜苦辣的生活情景逐渐浮上脑海……

外婆和奶奶是一个村庄的,小时候听奶奶说,外公第一个老婆生了二个孩子后就饿死了,后来外婆嫁给他又生了三男四女。母亲是姐弟中的老五,外公和外婆家里穷,但不影响他们多子女,他们是生一个送一个,最后身边只留下一个儿子(五舅)续香火。

有一天,爷爷夜里外出解手时,不知奶奶有孕在身,就突然离家出走了,两年多没回来也不知死活,外婆把刚出生几个月的母亲送给奶奶当童养媳,母亲就这样成了奶奶未来的儿媳妇,奶奶疼爱母亲胜过父亲,即便家里的米缸时有断粮,但奶奶从没让母亲挨饿一天。

女大十八变,听说母亲结婚前非常漂亮,不敢和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比,但白里透红的瓜子脸,嘴角边长了一颗美人痣是有口福的象征,又高又丰满的S型身材,把路过家门口的色男魂都勾走了。就是正人君子被母亲的大眼睛“电”到,也是晕头转向的。曾祖母眼看孙女长大不中留,就作主让十八岁的母亲和大二岁的父亲早日成亲,可母亲死活不肯,她不喜欢和从小体弱多病的父亲结婚。母亲只想和同龄人一样,到村外学堂上扫盲班。可奶奶家缺少劳动力,母亲每天除了要下地干活,割草养牛也是必做之事,她去上扫盲班,阿莲姑姑(也是奶奶抱养的)也要去,家里更没人干农活了。

对于貌美如花的母亲来说,没上扫盲班可以,但和父亲同居她是坚决不同意的。后来,母亲在曾祖母的施压和威协中还是和父亲结婚了。婚后五年中,母亲一直和奶奶睡在一起。直到母亲22岁了,曾祖母再次威协母亲说:“你们不同屋睡就让阿莲续弦……”父亲不肯,他讨厌言听计从又爱传话的阿莲姑姑,最终母亲在奶奶的劝说中还是屈服了……

曾祖母还没抱到曾孙就驾鹤西归,外婆和外公也相继去世了。母亲和父亲开始过上同床异梦的日子,第二年母亲生下一个胖小子后还想上学,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背着胖小子去扫盲班听课。在课堂上,白天干活很累的母亲爱打瞌睡……老师看到了就不让她去再上课。失学后,母亲又生了二个儿子。从此就开始过上了养家糊口的日子。

解放后的新中国,农民生活条件已不断好转,搞土改的工作队驻村后,三年自然灾害就开始了。父亲小学还没毕业,就跟随师傅学修鞋,到了长身体时因缺少营养而身体欠佳,奶奶让他住紫宵和尚寺内养身一段时间。父亲不在家,母亲听工作队的人说城里纺织厂又招人了,只要识字就可以去上班。母亲很羡慕村里有人被招工去纺织厂上班,为了能早日进厂,母亲又想去扫盲班学习。阿莲姑姑知道母亲的心思后,先去告诉奶奶,然后又跑到紫宵去告密。奶奶知道母亲想去纺织厂上班,死活不同意。父亲得到消息后也连夜赶回家……

父亲苦口婆心劝母亲说:“现在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我身体不好,你走了这个家怎么办?”“不让我走可以,再生一个女儿。”父亲和母亲后来估计是吵到床上去了……一年后,我和胞弟就出生了,母亲说女孩叫“梅钦”好听,父亲说:“以后人家骂女儿'没轻没重’不好听,女孩是姐姐就叫红姐吧。”

儿女齐全后,母亲再没向家人提出要去纺织厂上班的事,为了抚养五个子女,母亲白天去生产队出工,晚上去自留地种菜,生产队按挣的工分称口粮加上自种瓜果,全家也够吃了。父亲的身体渐渐好转后,奶奶把牛和嫁妆卖了入股供销合作社,父亲也有了正式工作。

斗转星移,大哥长大去部队当兵了,二哥去东圳水库参加水利建设,三哥上初中,父亲在乡下供销社上班一周回来一次。奶奶专门做家务,我和胞弟也上幼儿园了。母亲在生产队是强劳力,她整天在地里干活有使不完的劲,社员们就给母亲起一个外号叫”兰哥”。

“兰哥,出工了。”有人在家门口喊母亲外号时,奶奶就说:“我家兰儿有名有姓不能乱叫。”“叫兰哥就兰哥,身上又不会少一块肉。”母亲说着就从墙上摘下遮阳的斗笠出工去了。母亲收工回来时,奶奶会把锅里的饭菜端出来给她吃。

大哥当兵五年后,部队要提拔他。由于爷爷当年去向不明,部队寄到大队的档案政审通不过,提干的事自然也泡汤了。大哥文墨飞扬,部队把他留了一年又一年。为了增加家庭劳动力,二哥18岁就结婚了。婚后不久,母亲有一天傍晚去队长家里讨论分口粮的事,临出门时不小心在过石阶时,大腿给摔骨折了。接着二嫂劳动强度明显增加,她受不了独挑家里家外的重担,提出分家,母亲躺在床上含泪同意了。

冬去春来,当运动员的三哥食量不断加大,奶奶把饭菜放锅里被三哥找到了,他就会当夜宵充饥。“你是粗桶病,还是肚子通东海,整天吃不饱。”母亲听到奶奶骂老三,就会劝奶奶说:“我没吃你也不能这样骂小孩,现在他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饭不够吃就多煮一点。”“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奶奶说完就怒气冲冲走进里屋睡觉去了。母亲因为家里这些琐碎的事受了不少委屈,可父亲不在家她也没地方诉说。

一家六口人要吃饭,母亲没有一天不出去挣工分的,即使下雨天,她也要去自留地巡逻一遍瓜菜的长势。母亲习惯了奶奶主内,她主外的生活。有一天这种生活被奶奶嘴里长了一个“麦粒豆”打乱了。母亲每晚干活回来都是月儿高高挂在天上了,所以她回家奶奶会等她吃好饭洗好碗才去睡的,后来母亲发现奶奶总是早早去睡了,她收工回家没有吃饭,奶奶也不那么关心了。

奶奶嘴上的麦粒肿一天天在长大,母亲问奶奶是不是生病了,奶奶也不说。直到父亲知道后带奶奶去医院看时,已经是不治之症。

奶奶走的时候,我刚小学毕业。目睹母亲整天以泪洗面,我也开始懂事了。每天放学回来,洗衣煮饭我边学边做,冬天再冷我也会很早起床喂好猪,再养好鸡鸭后才去上学。可祸不单行,上初中的我还没毕业,父亲又生病了,看到他憔悴的身影我有点害怕。有一天晚,母亲在床上暗自落泪,我猜测父亲的病凶多吉少。果然,父亲去住院,花了家里所有的钱后,还是扔下母亲和三个末成家的儿女走了。

父亲走的第二年,我就考上高中了,为了让我能交得起学费和伙食,胞弟辍学跟三哥学修配手艺。母亲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她开始烧香拜佛,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母亲听迷信的人说,用花生壳在香火上烧成灰用水冲就是仙水,喝了头脑会变聪明,我喝了几次,高考还是名落孙山。

80年代初农村实行分田单干,农活少了,母亲去部队医院打工赚钱,她让我继续复读一年,胞弟同年也去部队当兵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还是没考上,最后只能去城里打工。母亲为了让我按时上下班,特地花了两个月的工资,托人买了一块上海产的“春兰”手表给我带。母亲说上班一定要守时间不能迟到。

到了我谈婚论嫁时,母亲支持我找军人。结婚后,公婆在乡下,母亲刚好退休就帮我带了4年小孩。后来我随军20多年很少回娘家。母亲80高龄时,我们春节回家给她做寿,她开心得像小孩一样搂着我看不够。回到部队后,有一次给母亲打电话,她居然问我是谁?我说阿娘你没听出来我的声音?“你哥要打我。”母亲断断续续对我说。我气坏了,赶紧找哥证实一下。“妈妈去年就得老年痴呆症了,你回家给她做寿时,她说让你再陪她两天……后来母亲经常拿着你的相片自言自语。”

同年十月,母亲去世的那一天,胞弟在电话中说:“母亲冠心病复发早上九点走了。”当天下午我从部队乘大巴赶回去,一路上想着母亲的音容笑貌,泪流不止。第二天早上九点,在亲人的陪护下,我走到母亲灵床前看见她身上盖着白床单,我要掀开……阿莲姑姑说:“掀开不吉利。”我顾不了那么多,掀开床单后,我摸着母亲冰冷的脸,看到母亲走得很安祥,就问嫂子母亲走的时候有没怪我?“没有,她是看着你的相片闭上双眼的……”

2021.08.21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陈红姐,网名迷恋军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军去浙江舟山,现在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文学,曾在《人民海军》《舟山日报》《湄洲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随笔。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员。小小说《军嫂》等九篇作品入选《唐卡》一书。《哑巴的遗言》入选《华文月刊》杂志。两篇散文入选新书《渔樵歌笙》中,《满年》和《没能送给爷爷的照片》被厦门日报推送到福建“强国学习”平台。部份作品被散文精选和散文诗网转载。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散文】许久香《 两个蟠桃》

    [作者简介]许久香,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望月散文><大众文苑><华夏论<中国草根><山东文学>等. (本文由作者 ...

  • 张振杰 || 怀念母亲文

    怀念母亲文 张振杰 寒来暑往,似水流年,转眼之间临近冬月了. 三年前的冬月二十日,是慈母仙逝的日子.三年来,我一直都在思念中度过.慈母一生辛苦忙碌,任劳任怨,勤劳朴实,贤良慈善,表率后辈,堪为楷模.其 ...

  • 【林欣晟】我懂得了孝

    我懂得了孝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八班 林欣晟 指导老师:郑英 我见过电视中婆媳关系水火不容,真令人无法想象:也见过现实中的婆媳关系,是那么水乳相融,真令人羡慕不已啊! 周五的早餐时,奶奶无意中透露了他们 ...

  • 传承良好的家风孝道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如一朵飘散着文明气息的花儿:家风如一杯醇香的茶:家风如一幅赋有书香之气.价值连城的画.一个好家风就是一位好老师,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们家 ...

  • 武 斌丨一直不曾远去的曾祖母

    多少年过去了,失去的事事物物也已经很多了,总有一个慈祥的面庞萦绕在我的脑海,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细细分辨起来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曾祖母,让我多次潸然泪下. 我出生的时候祖母已经七十多岁了,大约在我五岁的时 ...

  • 火葬场

    二月八日,大姨公八十六岁大寿.我和父母亲驱车前往大姨公和大姨婆居住的位于西朗地铁站附近的住宅区内.这个所属于某个船厂的生活小区里,充满了我童年的珍贵记忆,虽然现在这些记忆对于我来说已经十分模糊了,但是 ...

  • 张岚:老嫂比母

    母亲近照 老 嫂 比 母 文/张岚 老叔与生活在深山里的母亲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曾祖母是与老叔相依为命的人.老叔是五爷爷的遗腹子,是曾祖母的亲孙子.五爷爷牺牲在莱芜战役,作为烈士的遗孤,老叔在曾祖母温 ...

  • 【02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陈朝晖作品

    我的父亲母亲 陈朝晖(湖北)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党和国家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并为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颁发了纪念章.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的我的父亲 ...

  • 我满脸沧桑,没有什么故事

    在访谈中,话题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许多人往往就会说起母亲.祖母等女性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很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以弱小的肩膀撑起一个家的感人故事. 刘女士说,我父亲过世早,撇下我们四个孩子和一个穷 ...

  • 散文《抄家之痛》

    那年遭遇抄家,我刚刚九岁.­ 记得那天夜里四处好黑.月亮不见升起,只有几颗星星眨巴着,困涩难熬的眼睛.因为我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所以很晚很晚才回家休息. 就在我刚刚入梦之时,一阵咚!咚!咚!的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