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七.二)

柒 京剧的舞台天地二

拈花轻嗅的绝色佳人

《贵妃醉酒》图

《贵妃醉酒》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梅先生的杨贵妃,外形雍容华贵,声音妩媚圆润,透着一种端庄和大气。故事很简单,唐明皇本来约好了杨贵妃一起在百花亭饮酒,结果半道跑去梅妃那里,爽约不来了。杨贵妃委屈生气,一个人喝闷酒,喝得晕晕乎乎,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回宫去了。

本来这酒醉的人就不好看,女人喝多了更是有损形象,可是在《贵妃醉酒》中,酒醉的杨贵妃美得光华灿烂,既妩媚又可爱。戏中有很多虚拟的表演,不但要让观众清清楚楚知道动作是什么意思,观雁、看鱼、过桥、饮酒、嗅花……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剧中杨贵妃闻花的那一段非常精彩。此时的贵妃娘娘已经喝高了,正醉眼惺忪,突然发现高力士和裴力士搬过来的几盆花(当然,这花也是虚的)。这时舞台上可是除了一桌两椅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台词,全靠演员动作表情,尤其是眼神来表演。

上面这个经典动作叫“卧鱼”,属于看上去很美、做起来要命一类的。我把步骤简单说一说,不过事先声明,如果你不是瑜伽高手,或者没练过体操什么的,最好不要尝试,不然难免要扭了腰。

卧鱼时两条腿要慢慢下蹲成盘腿的样子,臀部和右腿贴地,然后向右拧转身子直到右背够着地面,一边拧身,一边把左手背后。

贵妃嗅花

做完卧鱼可不能“妈呀”一声仰面朝天趴在地上,还要缓缓起身,像个贵妃的样子,这里杨贵妃嗅花意犹未尽,干脆掐一朵。

看到了吧,虚拟就是这个样子,手眼身法步,“无中生有”。平时我们谁也不可能这样闻花(那不累死了),可是舞台上这样做,谁又会在乎它不够真实呢?

舞台上真摆几盆花不好吗?何苦让演员做虚拟的表演。那我问问看,舞台上摆了几大盆花,我们是看花还是看人?看花不如去植物园。美女闻花的样子谁没见过,要看的是融入了繁难身段、宛如舞蹈一般的表演,看的是技巧,这才是艺术。

京剧表演的虚与实,戏戏不同,没有办法一句话概括。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结合,美得云谲波诡。好似大笔写意中还有工笔描画,五色灵光,变幻莫测,全靠看戏人自己去欣赏、去领悟。如果自己不看,只等着那份顿悟找上门来,恐怕痴心妄想。中国人的艺术,要的是一份感觉,求的是一个知音。纵使坐在了菩提树下,也终要自己参禅不是吗?

礼行天下——整冠

京剧舞台上的很多动作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有些我们现代人看不懂。可那不是京剧的错,那些留在京剧中的程式动作,很多正是百年前最简单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人都要受到礼仪的规范,这一点《朱子家训》说得比我清楚,感兴趣的人可以好好看看。

最简单的动作,比如“整冠”。在古代衣冠不整不仅失礼,若是冲撞了重臣或皇帝,恐怕还要掉脑袋呢!整冠这个动作,反映的正是古代人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个动作在京剧中并没有实际作用,因为每个演员出场时都是衣冠整齐的,做整冠动作时,演员甚至手都不会碰到头冠。可是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这个动作很美,而且与人物性格息息相关,更表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源远流长。

同样的动作,不同行当做出来风格完全不同。

贵妃整冠图                老生整冠图

有的动作虽然也是从生活中的实际动作演化而来,却繁复得很,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做不来。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说过:京剧舞台上,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意思是只要发音就要像唱歌一样悦耳动听,只要有动作就要像舞蹈一样身姿优美。这歌和舞就需要很多技巧,电影电视可以不经过培训就直接去演,京剧可不行,任你再是天降奇才,也要乖乖下苦功夫去学去练。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将军起霸

项羽图

京剧舞台上,大将出征前都会有一套非常漂亮、又帅又美的舞蹈动作,名字叫作“起霸”。据说明代传奇剧本《千金记》中有一折戏讲楚霸王伐秦的故事,名为《起霸》。其中项羽有一套整盔束甲的动作,经过几百年不断丰富发展,依然保留在京剧舞台上,名字还叫“起霸”。

起霸有很多种,“全霸”“半霸”“正霸”“反霸”双霸”“蝴蝶霸”“四人霸”“八人霸”等等。起霸难度很高,动作复杂,表演的时候还要扎上大靠,蹬上厚底靴。动作要做得优美、稳健、帅气,有节奏,脚下不颠不晃,脸上要有大将的神采。就连京剧演员也不是个个都能来这一手的。

元帅点卯之前,各路将军披挂铠甲上身。演员合着【四击头】的锣鼓经出场,甩头、拧腰、抖靠旗,提甲亮相。动作干净利落,看样子就是个要出征的大将之才。

脸上表情有的凝重严肃,有的兴奋雀跃,还是那句话,同一程式,人物不同,做出的风貌就不同。

侧踢踢腿,看看两侧甲片是否合身,伸伸胳膊,看看铠甲是否舒服,还有靴子是否合适,不然会影响打仗时技术水平的发挥。眼要随着手走,推掌、翻身、掖步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身子要不颠不倒、不摇不晃才行。

整整头冠,紧一紧战甲,最喜欢这个左右甩靠绸、然后束甲的动作。很夸张,束完甲后人显出一股精神气来,说不出的好看。

都齐备了,跑两圈圆场,亮个顺风旗的造型,再摆个漂亮的pose!精神抖擞地候卯听令,演员这时要么会念几句特别有理想有激情的诗,要么会跟着曲牌子唱上一曲。

没见过古代大将出征时的样子,想来,这套起霸动作虽然是夸张、美化了的舞蹈动作,可是表达的内容与实际应该差不多,透着一股英雄气。想起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每一个出征前的人也都是一样的豪情万千吧!

青萍三尺为君舞——虞姬舞剑

京剧舞台上也有生活中没有的动作,完全是舞蹈,一来通过肢体语言丰富人物性格,二来增加高难度动作,让戏更有看头。

梅派的另一出经典剧目是《霸王别姬》,其中虞姬舞剑一场最让人叹为观止。

虞姬图

楚霸王被困垓下,虞姬耳听得四面楚歌声,知道霸王大势已去,心内忧愁。但是为了让项羽不那么难过,她强颜欢笑,为霸王舞剑助兴。 她一边舞一边唱: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音nuò)。

宽心饮酒宝帐坐,待见军情报如何?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唱毕,堂鼓奏鸣,【夜深沉】曲牌子悠然响起,虞姬的舞剑还在继续,她舞姿翩跹,心底压抑的悲伤让她神情凄婉,却步履从容,刚柔并济,把力与美结合得如此完美。这不是单纯的表现技巧,梅兰芳借一段舞剑将虞姬的形象加以升华,她多情、坚贞、刚烈,所以才会自刎殉情。

正如清朝何溥在《虞美人》诗中所叹:

遗恨江东应未消,

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

不负军恩是楚腰。

闪转腾挪,招式万千——让人大呼过瘾的高难度技巧

《醉拳》成龙图
《醉拳》中风趣可爱、武功高强的苏花子就是著名武丑袁小田先生扮演的。

中国功夫举世闻名,其实要我说,如果仅仅从视觉效果来说,京剧的武技丝毫不逊色于各种武术。蜚声世界影坛的巨星成龙、导演兼武术指导袁和平都是学京剧出身:成龙学了十一年京剧,袁和平更是来自京剧世家,父亲袁小田是著名武丑演员。

从小学习京剧的成龙武功扎实,为如今名扬世界影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京剧“四功”中的“做”和“打”都需要很高的技巧,并不仅仅是在表现两军阵前,或是格斗比武时才用得上。有时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京剧却融进了很多高难度的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以夸张而又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激烈动荡。

《打金砖》刘秀图

京剧老生有一出戏叫《打金砖》,故事的前半部分以唱为主,说的是东汉皇帝刘秀贪杯,听信妃子谗言,乱杀朝中有功之臣。后半部分加进了各种繁难无比的技巧,刘秀悔恨无比,跑到太庙祭奠亡魂,结果眼见屈死的冤魂向他索命,精神失常,由太庙跳下身亡。故事听上去挺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根本没有这回事。可是,这出戏久演不衰,除了大段大段非常好听的唱腔外,各种高难度技巧的演绎精彩无比,非常好看。

后半部分《太庙惊魂》一开场,刘秀先唱一句“汉刘秀在后宫心痛难忍”,接着在锣鼓经【急急风】的伴奏下,双手端着褶子的前襟跑出来,先翻一个“吊毛”,再来一个“抢背”,摔完了单膝跪地,接甩发。难吧!这表现的是刘秀在赶往太庙路途中踉跄奔跑、心惊胆战的样子。

吊毛,是京剧毯子功中软筋斗的一种,就是平地翻跟斗、然后以后背着地的动作。一般表现人物绊跤摔倒、恐惧挣扎的样子。这个吊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万万不可模仿,搞不好就要落下终身残疾。谭派传人谭元寿先生七十多岁还能翻吊毛,功力之深实在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抢背也是软筋斗的一种,就是平地起跳,身体腾空后,侧身下落,用肩背着地。表现的也是人物跌跌撞撞摔倒的样子。

演员头上戴的假辫子叫作“甩发”,只有身处困境的人才会戴甩发,表明衣冠不整。甩的时候用头颈带动甩发从左到右先甩“8”字,或抡圆圈,要甩得既圆又快,还不能散乱,要是甩了一脸头发,可难看死了。刘秀此时心情烦乱,精神崩溃,甩发正合适。

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刘秀还得接着唱,没有半点休息的工夫。声音要满宫满调,好像在棚里录音那样,不能喘,否则会让人笑话的。

刘秀一次次用各种高难度的技巧把自己摔晕过去,再一次次站起来接着演唱:

寒风儿一阵阵好不惊人。

孤心中只把那谗妃来恨,

斩忠臣良将俱丧残生。

悲切切我且把太庙来进,

阴风惨惨怕煞人。

唱道“孤酒醉错斩了皇兄子匡”,刘秀耳旁听到冤魂索命声音,吓得心胆俱裂,沿舞台的对角线翻“吊毛”接“硬僵尸”,彻底晕过去了。

“僵尸”是京剧术语,也叫“僵身儿”,就是身体僵硬、直挺挺倒下去的动作。一般表现人物突然昏厥、猝死等情况会摔僵尸。摔僵尸可要小心,摔坏了头就成真僵身儿了。

僵尸摔完,起来还要唱,直唱道最后“耳旁听得来索命,口口叫孤一路行,众位皇兄等一等”跑了一个圆场后,刘秀上了桌子(这时候桌子就是太庙的房顶),一个倒扎虎翻下来摔死了。

不懂京剧的人可能会很困惑,一个精神失常的皇帝把自己摔死了的故事有什么可看呢?若是影视剧,画面恐怕惨不忍赌,这个皇帝必然是摔得满身血污、蓬头垢面,一点美感都没有。可是京剧舞台上,刘秀不用血迹斑斑,演员以幅度大、难度高的动作表现人物惊恐万状、肝胆欲裂的心情,和一次次摔倒的痛苦。我们当然不是要看一个精神分裂的皇帝如何死去,而是看演员们有如以人体做笔书写疾风狂草的高难度动作,欣赏那种顿挫激昂与流畅酣畅兼而有之的美感。

怎么样?这才只是文戏武唱,还没有真正开打呢。京剧的表演程式非常繁复而讲究,各种技巧不胜枚举,举个例来说,单单翻筋斗一项,收录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词典》中的种类就有173种。这个技巧不是要把对方打趴下,而是怎样才能更美。枪怎么使,刀怎么耍,剑怎么舞……十八般兵器怎样才能使得自如,耍得漂亮,舞得美观?甚至于腿怎么踢,步怎么迈,拳怎么出……一代代的京剧大师通过无数次演出,把各种能够展现肢体美的动作都总结了出来。

飞旋子图

比如飞旋子,是演员身体在空中螺旋式旋转的样子,短打武生戏经常会用到,常常一口气飞上几十个,身轻如燕,落地无声,表现人物翻越障碍的情景。

鹞子翻身图

还有鹞子翻身,是演员模仿鹞鹰在天空中翻转的动作,表现人物身法灵活、武艺娴熟。

《洗浮山》图

说来说去,京剧其实是没有办法比拟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与它相同。如果非要打个比方,那么我只能说:

京剧啊,像歌剧那样有动人的唱段,像舞剧一样有漂亮的舞蹈动作,像话剧一样有大段大段的对白,像哑剧一样用肢体语言进行虚拟表演,像杂技表演一样有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像动作片一样有火爆精彩的武打动场面,像喜剧片一样有各种插科打诨,常常让台下笑声连连……

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极致,称之为国粹,理所应当。

完美主义的最高境界

京剧以追求美为最高境界,服装要美,化妆要美,唱腔要美,念白要美,每一个动作都要美得无可挑剔。美到什么程度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美。如果看京剧光盘时,随意按下“暂停”键,就会发现,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姿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种雕塑般的美感。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以爱美为终生目标的女士们好好研究学习一下!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练习揣摩。而且,不同行当要有不一样的美感,九龙口一亮相,人物的精气神就要出来,劲头刚柔、节奏快慢都要符合人物性格。老生成熟稳重,小生玉树临风,武生英姿挺拔,旦角妩媚中透着端庄,丑角活泼里要带幽默……甚至同一个行当中不同的人物也是不同的。

《白蛇传》图
(0)

相关推荐

  • 著名京剧鼓师张二宝先生《起霸》演奏开始了

    著名京剧鼓师张二宝先生《起霸》演奏开始了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二.二)

    京剧的生旦净丑之旦 青衣 ◇青衣,是传统戏中最主要的女性形象,也叫"正旦",是完全按照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塑造出来的标准女性形象. <凤还巢>程雪娥     <武家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二.一)

    贰 京剧的生旦净丑之生 京剧根据舞台上角色的不同划分出各种行当: --是男是女? --多大年纪? --身份地位? --性格气质? --是忠是奸? 最早,京剧有"十行角色":生旦净末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六.二)

    陆 京剧的音韵世界二 南梆子 ◇除了西皮二黄,京剧还吸收了很多其他戏曲的唱腔曲调,比如南梆子. <霸王别姬>虞姬图 南梆子来源于河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适于表现细腻的感情,在京剧的传统剧目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五.二)

    伍 京剧的超级明星 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国人有口皆碑.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活动,梅兰芳.尚小云.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八)(完结篇)

    捌 来看戏吧 京剧的故事情节一般都很简单,恨不得还没开场呢就把结局讲给你听,从来不追求悬疑.刺激的效果,甚至还有意淡化剧情中的惊险性.传奇性.比如<刺王僚>中,专诸扮成渔夫,在鱼中藏剑准备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六.一)

    陆 京剧的音韵世界一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的介绍,对京剧多多少少产生了点兴趣,也想跟着唱上两句.可是真到开口时却发现,真正的京剧不是<北京一夜>里的女声,平时在KTV成绩斐然的你可能连调门都找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五.一)

    伍 京剧的超级明星 一 说起京剧的超级明星,一定要提到"同光十三绝". 下页这幅由晚清画家沈容圃绘制的人物画,长有丈余,现收藏在梅兰芳纪念馆. 画上的十三个人,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三)

    叁 京剧的粉墨梳妆 对于我们这些外行来说,京剧的后台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那些舞台上的*色,无论生.旦.净.丑,个个造型生动漂亮,聚光灯下,仿佛有了魔力一般,让你忍不住一看再看.今天,我们就亲自来到后台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一)

    壹 京剧的前世今生 京剧的英文名字叫作Beijing Opera,或者Peking Opera.这个翻译不知始自何人,实在不够准确.因为京剧既不是北京产的,也和国外的Opera(歌剧)完全不同. 京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