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札记5:唐朝的天地 漳州石码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在石码的月夜天空下,昨晚的星辰牵引我,梦见漳州石码。梦中穿越到七十年代西方与东方的人文慧星碰撞,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华友好人士)先生,与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话“华夏文明”,池先生问汤因比“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生活在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因比略作思索后,回答说“要是有这可能的话,我会选择唐代。”池先生接着问,“那么,你首选的居住之地,必定是长安了。”有关资料到此有止。我想,汤因比也许会说“漳州”,只要他来过!
因为,石码从唐朝至今,说的同一种唐朝国语——闽南话。唐朝的厦门还是一片荒芜,直到明朝朱元璋登基后不久,才下旨敕建厦门岛上的卫城,从此才有人烟帆影!
而比厦门开发早700多年以前,唐朝武则天已经下旨敕令设立漳州府治,开漳圣王陈元光剌史的儿子陈晌后任,在这儿创办全国最早的书院一一松州书院,陈响去世时受唐朝谥号“文英”一一文化精英,陈响的儿子叫啥名忘了,但我亦记住他的谥号封光“忠宪”一一忠拥宪政。唐朝漳州府治,总是被朝延厚爱评全国英模,这儿可以略见一斑!古代中国文化重名节而轻物利,司马相如在《喻巴蜀檄》中说“身死无名,谥为至愚”,换译唐朝漳州国语叫“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作为历史学家汤因比,他会选择漳州,就是死在这里,讨个正式的官方盖棺定论“谥”号,留名千古亦比较快!
其实,唐朝的漳州有云霄怀恩、漳浦绥安、龙溪古县、芗城桂林里旧址延绵至今,那时候的江东叫柳营江,史载这里就是海边了。当时,往东眺望可能有退潮后的滩涂,还没有石码月港。但是这个529年前抛了十三处石码头的地方,其时江边田畔已经开基十三社半社里,其中有芗城区文明办周秀玉主任的老家坂头周,正是这个坂头周先祖居住双双第或林前,出世了一对才子兄弟先后中了唐朝进士,大哥周匡物载于《漳州府志》云“唐自嗣圣开漳百二十年,登进士自匡物始。”周匡物自幼家境贫寒,但奋发读书,常能出口成章,他在高中进士前,诗作已在全国享有名气。当年,周匡物上长安赴考时,长安已经在传颂他几年前写的诗《古镜歌》“轩辕铸镜谁将去,鸾凤空踏莓台舞。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这首诗比喻巧妙,委婉达意,颇得当时的主考王播的赞赏。周匡物因而初选入围,继而进入殿试,当朝皇帝亲拟试题要求考生作《学殖赋》,周匡物才思敏捷,以一首《莺出谷》而得列榜上,成了当年丙申科33名进士中的一员。嘿嘿,汤因比教如果降生漳州,他一定会选择投胎后来开发的石码十三社半之一的坂头周,作为拓圃开基地,迷恋这里的好风水,更姓周因比,这才有缘和周匡物吟诗赋意。作为历史学家汤因比,他很清楚唐太宗李世民的“以史以铜以人为镜”的雄才大略,也一定会喜欢周匡物做的《古镜歌》诗情意境!
孔子公早就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漳郡进士第一名出自石码前身地之一坂头周先祖,现代福建高考状元却自石码的名校龙海一中辈出不穷。啥原因呢?还是“地理出人才”,石码作为福建三大古名镇之一,又是漳州的鱼米花果墟埠集市,自然不缺鱼虾蚵蟹蛤蛎补钙,也不少杨梅荔枝芦柑润色,饱暖思淫欲,营养出梦想,江海育睿智,九龙江边的芗城包括石码,环境既视感又山水很美,周匡物退休后,再游小时读书胜地的九湖林前岩,又名天城山、太湖山、乌石岩时,写下了《自题读书堂》“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藏龙卧虎的漳州首府芗城,龙海小市府就在石码。漳州石码真的那么美妙吗?周匡物进士老了的时侯,写了一首《隐居歌》,似乎坦露了对故土的赞美,诗云“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白玉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掀髯向北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人。雨打疏篷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太妙了,石码这所在,西有北溪头、严溪头、沈溪头、园仔头,南有紫云岩、黎明村、北过溪锦江'、渡浆中港去浒茂洲际,有桃源、草红、关武刀、金鳌头、新洋港等现社里地名,究竟是先有诗歌,还是后命新名,值得商榷一番,如何汤因比生活在唐朝漳州石码一带,一定有其历史学家的评判!
然而,诗意中的唐朝的天地——漳州,早在周匡物高中进士的唐元和十年(816年),当时的泉州割地龙溪县(含芗城龙海龙文南靖华安)就来了一位北方才子,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随折总府将军曾溥来镇守龙溪,据角美丁厝社《白石丁氏古谱》记载,他后来官至军咨祭酒、别驾(副刺史),辅助陈政陈元光父子两代文攻武治漳州,他退休时,写了一首《归闲十二韵》唐诗,描述了开漳之后的升平景象,诗云“漳北遥开郡,泉南欠罢屯。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好鸟鸣擔竹,树黎爱暮暖,花发四时春。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芭蕉金剖润,龙眼生玉珍。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醉宜薯蔗沥,睡稳木棉茵。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雪霜偏僻地,风景独推闽。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顿。相访朝与夕,浑忘越与秦。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闲身。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陷沦。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丁儒先贤,编年史记载的漳郡唐朝诗人第一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的河南光州固始县,字学道,又字维贤,虽少年举进士不第,但是被后来的岳父曾溥将军赏识,来到南蛮七闽之极闽南,辅助陈政陈元光父子将军开漳建功,使得福建“七闽”变“八闽”,诗情惬意闽南这块锦水沃土天成,誓言“长是此方人”,后生梧闽不禁感慨万千,惦记着长留这儿——漳州或石码的宗功祖德。我想,就是当年暂居长安的遣唐使池田大作,或者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读了丁儒先贤的《归闲十二韵》,也一定会迫不及待,驾乘祥云,穿越下凡于闽南这块锦绣山河——五湖四海花样漳州,鱼米花果醉美石码!
这也是唐朝的天地!
2018年1月4日
作者风采
清朝顺治九年,石码大埕郑思美先贤迁居云洞岩——梧桥拓圃定基,传下二十一世裔孙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龙海市作家协会主席,《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