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有几口古井呢?史册上有记载的,享有盛名的仅仅十几口,据查有开元寺东井、天庆观井、岩坛井、龙泉井、天宫井、七星古井、双龙眼井、阁老井、井泉井等。而漳州图书馆2003年出版、张胡山所著的《漳州事迹古今谈》第308页认为:'可惜至今只有遗留下古井四口,姑记以留麟爪。',古井是人类文明的印记,拓土开疆,凿井定居……农耕时代的古人定居活动到那儿,凿井增灶就留到那儿,地表的炉灶容易被毁损湮没,而挖向地下的井台却遗留至今,值得好好去再饮一口'水',这是蕴含文化的古迹,而这四口井之一是:
天庆观井,《漳州府志》载:'在郡城元妙观前,味甘美,可辟疠,旧传漳土水热,凡土宦者,必先汲此方不得病。'元妙观为道观,奉祀老子,始建于唐贞元十二年(796),刺史从漳浦移建,距今1223年!为漳州最古老仍保存的古井……
第二年份的古井叫'天宮井',在漳州西厢西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囊中了进士,出任漳州军事判官,曾对西湖咏了一首诗云:'漳滨自有佳山水,迁客因人作胜游。怪得千峰耸晴献,枯槎百尺拥寒流。'《漳州府志》云:'湖滨一古井,名天宫井,因其建天妃院时所建造……',到宋高宗绍兴9年(1139),有僧性德特地为古井建了井栏,栏石上勒刻有'宝庆丁亥重修'六字犹存,距今880年整!
接下来,漳州先贤张胡山又追踪了二口古井,一口是元未明初的'七星古井',在塔口庵边,山顶巷头……'七星古井'四字石刻犹显,屹立在井的西面,史载元未明初漳汀路总兵元将罗良巷战处,时军士多死于此……距今大约680~700年吧!
第四口古井,叫'阁老井',原在开元寺街与镇台街接壤处……此井相传是明代大学士林钎(gang)在此处建了府第时开凿,林阁老是明熹宗天启年间(1616)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至崇祯九年,拜为东阁大学士,顺治3年(1646)夏天去逝。所以这口古井年份最早也是400年左右……
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张胡山先生追踪的是漳州城的古井,如果把城外的古井找一找,明显遗漏了如今地属龙海市的二口古井,一口是众所周知的白礁慈济宫前后殿之间,国母狮嘴下眼前的古井,建于南宋年间,是距今1100年以上古井,另文再考据。还有一口古井,很隐蔽,至今仍属于被'四分五裂'仍倔强成长的龙海市辖区……
1993年5月刊印的《石码史事》第170页,第二十一卷《文物胜迹》记载:泗洲古井,位于榜山乡普边村东南侧的高美亭前面。建于宋代绍定四年(1231),为四方形结构,井璧井栏,皆用板石砌成,宽1米见方,深3.50米。并栏题款:'奉舍井壹口,当保黄翁,绍定4年立。'……至今,终于弄明白了,开疆拓土凿井的先贤前辈,788年前在此定居!距离继续向九龙江下游沿岸,实现石码建埠的时代早了257年以上……所以说,双第农场的历史因为有青安岩,从唐朝算起;而榜山镇的历史,应该从开凿泗洲古井的绍定4年(1231)年的宋代算起,而石码镇历史则于1488年建埠的明朝记录……这就是漳州第四口古井……泗洲古井的文化价值,嘿嘿!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