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 ——《生命之书》│ 书海遨游 No.21029

书海遨游 No.21029

推荐指数:☆☆☆☆☆

   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   

——《生命之书

原书阅读:1,139分钟

本文字数:2,519

本文阅读:10分钟

依稀记得上一次看克爷爷的书应该是在8年前,一口气看了好几本,到这本《生命之书》的时候莫名的就停下了,直到今年终于打开了。

克里希那穆提(昵称“克爷爷”)这位被肯·威尔伯称之为“无法被定位的至上解放者”,可以说是我的宗教观启蒙,或者说是因为我认同而喜欢进一步接纳。经过这8年自我内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再一次打开克爷爷的书感慨会更加深刻。

我非常喜欢的一点诚如克爷爷自己说的,“我只关切一件事,那就是帮助人类得到无条件的终极解脱”,用我的理解是撕开宗教的外衣,回归信仰的本质,

《生命之书》作为一本语录集收集了365则,巧妙的以每日一则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还隐含着一些潜在的脉络。看过克爷爷那么多书,这本还算最相对有逻辑性了。看完以后也能理解书名一部分含义,可以看一辈子的书。每天看一则,可以回味半天。然后过了一年再重头开始看,又会有新的感觉。

这也许是要间隔那么多年再看克爷爷书的原因,他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所有著作中没有变,但观者变了,收获也就不一样了。

作为最后的读后感及总结,实在无法逐条的去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也许只能归纳三个主要的感想做一个小结:

一、关于学习

这本书让我感概最深的是“学习”的话题,相比宗教、信仰、世界等等更形而上的话题,也许学习才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时时刻刻其实都在学习,或者是以为在学习。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基础观点在于,“真正的学习却是从已知进入未知。”“如果只是在已知的记忆中添加一些新的东西,那就不是真的在学习了。”

非常喜欢12月20日那则“我不知道”,“一个永远在学习的心并不会说’我知道了’”。“一个能够说出’我不知道’的心智,其实是有能力探索一切事物的,而一个会说出’我知道’的人,却可能是个充满着知识障的百科全书型人物。”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在于我们学习很容易落入“概念”的假象中。就像克爷爷强调的“不要把名相、象征及文字与事实混淆了”。同时非常受用的一句话是,“概念和事实之间的界分便是精力耗损的主因”

“心智非常急于建立起一种存在的模式,并且紧抓着这个模式不放!”这就是概念给我们带来的诱惑,这也就是人。

二、关于信仰

必须说解散世界明星社是我觉得克爷爷最牛掰的举动。这也是我对于宗教乃至信仰的看法。当然克爷爷会更直接的表达出他的反对意见。

“我们所有的宗教经典、精神上师或政治体系都在安抚人心,让心安歇下来,然后耽溺于某种令自己满足的生活形式里。若想发现什么是终极实相,你必须让不满足的感觉延续下去。”其实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基本矛盾。

从克爷爷的角度出发,他也把组织和教义区分对待,“宗教组织本身并不是真理。因此组织化的宗教是虚假的,它只会造成人与人的界分。”当然也会有一些让很多信徒不开心的话,“祈祷所带来的答案只是我们自己的投射罢了”。

克爷爷就是这么有个性,当然他说的观点并不会有太多严谨的哲学论证过程,所有的认同和相信也许只是来自于喜欢。

信仰也许是一条路,但我能肯定的是这一定不会是唯一的路,这也是这个世界上为何有那么多种信仰,乃至在形成这些信仰之前也会有人觉醒的原因。按照克爷爷的说法就是,“了解心中的困惑无明并不需要透过信仰,因为信仰只会造成我们与烦恼之间的隔阂。”

“在觉醒的状态里,信仰是不必要的。”

三、关于实相

其实无论宗教或信仰是什么,最终都是为了去探究“实相”,或者说是一种解脱。“我们最大的困难:如何看见内心与外境里的真相”。

虽然很难,但在另一方面,“任何人都可能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发现每个当下的实相。”这有些本自具足的感觉。很认同克爷爷的一句话,“活着本是一种不断在揭露自我的过程”。

有时真的蛮喜欢克爷爷说的一些绝对的话,会看得很过瘾,就比如,“所有的已知都不是实相,而只是一些概念和象征。已知的一切绝非那真实的东西。”当然在此如果咬文嚼字的去辩论逻辑也许意义并不大,所有的文字也只是一种感觉的传递,产生一种共鸣而已。克爷爷自己也说了,“复述别人的话并不是实相本身,而是一种谎言。”

在这个话题中有两个非常有共鸣的地方,一方面是能很清楚的看到很多在这条道上的朋友会很容易进入另一个状态。就像克爷爷说的,“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的真相,于是便开始修正这面镜子所映照出来的状态”。进而会有些绝对,但的确也是很惨白的事实,“一个刻意在追求美德的人是永远无法发现实相的”。

另一个就是关于如何去接近实相的共鸣。比如“不带思想或情绪的观察就是一种高能量的觉知”,这和我现在选择的“专注而不产生反应”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以此很喜欢克爷爷的一句话,“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跟放弃世俗或苦行励志都无关,但是跟看见当下的真相有关。”也会以此时刻提醒自己。

在最后再总结下的话,也许以上这些文字都是在表达一些感觉。这本书的价值也许是要,“体验它,而不是去研究它”和所有实相一样。这也是过去八年走过的路,同时此时此刻看完这本书和最近的收获和成长,对于体验本身也会升华一步,“任何一份想要解放它的努力,也都是一种制约”。

如果我只是一味的努力去体验,也会落入“渴望去经验,会制造出一个经验者,然后这个经验者又把经验累积起来,并且记住它们”。无非是井底之蛙从这个井跳入另一个井而已,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所以还需要不停的觉知,精进。

“智慧就是永不中断的觉知。”

2021-7-8


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