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开文:道学宗主周敦颐的为人做官之道
道学宗主周敦颐的为人做官之道
2019-11-05
曾建开
宋代大儒周敦颐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字茂叔,号濂溪。他是中国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是中国理学鼻祖和湖湘文化的先驱。北宋庆历元年至庆历四年(1041-1044)周敦颐从江西永修县主簿任上转任萍乡芦溪镇市征局监税,此期间,他利用公余之暇,在市征局公斋与众多袁州进士一同讲学,从而开启了他兴办教育的生涯。
周敦颐一生官位不显,著述也不多,仅有《太极图说》、《通书》、《拙赋》、《爱莲说》、《养心亭说》、《彭推官诗序》、少量书札及诗词三十余首,留给后世的作品只有6000字左右,但他“上承孔孟,下启程朱”,为中国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杰出贡献。王夫之曾拟一长联称赞他“自尧舜禹汤文周孔之传,汉董唐韩,总未窥先生项背;读诗书易礼乐春秋之旨,张铭邵数,无非参太极根源。”周敦颐主张重德治、立人极、倡正气、主廉洁、讲官德,其丰富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廉政思想内涵,对当今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廉修身
周敦颐的思想包括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养心亭说》及《爱莲说》等著作当中。
周敦颐认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应该有贪欲之心。《通书》中有《颜子第二十三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爱可求而异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耳。”这是周敦颐论颜回一生“安贫乐道”的言论。颜回的行为,为周敦颐树立了道德标杆。后来程顥、程颐兄弟二人在周敦颐处求学时,周子经常让二程兄弟思考孔子与颜子所乐何事。
宋嘉祐元年,周敦颐署合州判官。合州士人张宗范宅中建有一亭,张求他题亭名并求说。于是,周敦颐为其亭题名“养心”,并为其撰《养心亭说》。在此文中,他提出了“无欲”说。文中,他先是引用孟子的“寡欲”说,接着在此基础上立论:“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即通过养心来达到无欲的境界,才能“诚立、明通”。因此“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致之。”他认为仅仅是做到“寡欲”还不够,还应该达到更高的境界--无欲,这样才能够彻底杜绝贪欲之心。
宋嘉祐八年五月,时任虔州通判的周敦颐作《爱莲说》,此文的流传则更为广泛,更加深入人心。其文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以莲的品格自励,认为人生在世当洁身自爱、守洁重节,这样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立于不败之地。他的洁身处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染不妖”的自尊意识。二是“不蔓不枝” 的自立精神。三是“不可亵玩”的自爱品格。
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是周敦颐一生为人的品格,他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从下面两件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宋至和元年(1054),周敦颐从郴州桂阳令改大理寺丞作,任洪州南昌县知事,这一年他已38岁。一日,他忽然得了暴疾昏死过去,过了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当时家人找来一位中医,医生见他已无呼吸,以为他已经去世,于是同僚、朋友们都来到他家为他料理后事。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大家发现他的那只破箱子里只有几件旧衣服和几册旧书:“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宋]潘兴嗣:《周敦颐墓志铭》)。周敦颐为官数十年,他也确实做到了廉洁奉公。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敛财,也从不乱花钱,不讲排场、摆阔气,族人中有生活困难的,周敦颐总是用自己不多的俸禄给予对方帮助。他的朋友潘兴嗣说他“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周敦颐因上年以通判之职代理虔州政事时城内失火事,被朝廷平调到湖南家乡永州,仍任通判之职。次年他抵达永州上任之后,老家道县周家本族乡亲们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以为这回可以沾点周敦颐做官的光了,准备等他回乡的时候好好地招待他一番,于是派人去见他,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他回信给亲族人等,告诉他们他明年会回到道县祭祖,顺便看望亲友。同时他附上一首诗答复他们,他是不会满足他们沾光的要求的。这首诗写道:“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筯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任所寄乡关故旧》)舂陵故城,位于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北30公里的柏家坪与柏家之间。诗中以舂陵代指永州。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就是周敦颐表明了自己的一个态度:不希望家乡人热情欢迎自己,也不希望受到家乡人的盛情款待,理由很简单,就是既不想给家乡人添麻烦,更不想接受家乡人的请托,从而利用官员的身份和权力为家乡人办私事。说白了,也就是要坚持公正廉明的原则,无意徇私情而枉公法。周敦颐这一义正词严的态度,惹得他的亲友们很不高兴,认为他真是一点都不会做官,简直就是不通人情世故!
英宗治平四年(1067)三月,周敦颐回到故乡道县祭拜祖先和其父周辅成的陵墓,看望乡亲。他还将自己家里的十几亩耕地赠送给了族人周兴,并委托周兴看护好祖先陵墓。
二、以拙从政
周敦颐做过下层行政主官,但其主要经历是担任知县、判官,通判、转运判官、代理知州、提点刑狱以及知军州等职务,而且是长期从事办案一类的工作。他从政的风格,就是一个“拙”字。这个“拙”,也就是指坚持自己的实事求实、公正为官的原则,“不蔓不枝”,绝不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更不肯滥用手中的权力。有几件事,很能证明周敦颐的“拙”。
周敦颐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官员。宋庆历元年初,年方二十四岁的他被任为洪州分宁(今永修)县主簿,职务约略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时分宁有狱,久不决,先生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宋]蒲宗孟:《周敦颐墓碣铭》)
宋庆历四年,周敦颐28岁。这一年他从萍乡卢溪税征局任上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宋南安军,位于今江西大余县附近。司理参军,是一个掌管刑讼审判事务的职务。在这个岗位上,周敦颐因为他的“拙”,从而做出一件让同事们震惊不已的事情:当时南安军狱中有一囚犯,按律不应处以死刑,可是周敦颐的顶头上司转运史王逵性格暴戾,他却认定要将这囚犯处死。转运使虽然只是一个负责转运钱粮的官员,但是宋代的转运使手中还握有弹劾地方官员的权力,这样一来,许多下级官员就非常惧怕他。由于是王逵拿的主意,其他官员明知他这种处理是错误的,然而谁都不敢提出不同处理意见。周敦颐见王逵这样草菅人命,便挺身而出与他这位上司据理力争。王逵见状勃然大怒,坚持一定要将那名囚犯治以死罪。不料,周敦颐的“拙”劲也上来了,他把朝廷给他的任命状往地下一摔,说:“像这样干,这官还是人做的吗!想要我草菅人命来讨好你这上司,我做不到!”(原文为:“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见[宋]蒲宗孟:《周敦颐墓碣铭》)周敦颐的这一摔,还真把王逵给镇住了,他慢慢回过神来后,才感到周敦颐说的在理,这才收回自己的意见。后来,王逵不但没有给周敦颐“穿小鞋”,而且还向朝廷力荐周敦颐。
宋嘉祐元年(1056)周敦颐改任合州判官,十一月抵达合州。他在合州任上工作了四年。由于他的刚直不阿,不肯与人同流合污,其间便有人向转运史赵抃进谗言,说周敦颐这个人品质很坏,沽名钓誉,好贪功于己。当时合州归潼川府路管辖,周敦颐虽然以朝廷命官身份通判合州,但是赵抃是以转运使身份主持全潼川府路的财赋等,包括对官员的督查和审核之类,其职位约略相当于一路安抚使的副手(副省长),他是朝廷派到地方监督并帮管一路之政的,地位显赫,而且赵抃刚好又是周敦颐的顶头上司。
赵抃后来被称为“铁面御史”,其人一向爱惜君子而痛恨小人。赵抃听信了谗言,将周敦颐归入他心中的“小人”之类,所以他对于周敦颐的态度异常严厉,从来没给过好脸色。周敦颐当然感受到了赵抃的态度,但是周敦颐能够泰然面对上司的鄙视,他秉公办事,公务之外,他既不主动讨好赵抃以缓和关系,也不对谗言加以辩解以改变赵抃对他的看法,只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也就是他的“笨拙”之态。
到了嘉祐六年,周敦颐奉旨出任虔州通判。通判的权力相当于副州长,州中的所有事务,守令都必须和通判共同签署,才能向下颁布施行。但是,却偏偏是赵抃正在虔州做知州。这可真是狭路相逢。可是,赵抃通过跟周敦颐的合作之后,完全彻底地改变了对周敦颐的看法,他不无自愧又非常惋惜的对周敦颐说:“几失君矣,今日乃知周茂叔也。”他们二人后来成为交往密切的好朋友。赵抃曾多次向朝廷推荐,请求重用周敦颐,他调走的时候,便推荐周敦颐代理虔州知州一职。
周敦颐回到永州任职之后,听到很多来自家乡道县的传言,说他很愚笨,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利和惠人。他对此类传言当然不高兴,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撰写了一篇短文《拙赋》:
或谓予曰:人谓予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周敦颐以“拙”为荣,以“巧”为耻。在他的眼里,巧者喜欢玩嘴皮子,只是口头上说得动听,而拙者则默默地干实事;巧者忙于投机钻营,对上司溜须拍马,而拙者则静心修养;巧者爱耍小聪明,费尽心机搞小动作,而拙者则以德服人;但到头来,自以为聪明的巧者终会倒霉而自食其果,而拙者却能获得吉祥,安然无恙。周敦颐认为,如果天下皆拙,社会也就拥有了真正的通畅与和谐,使之政风清廉、百弊皆无。
后来任永州知州的胡寅,读了周敦颐这篇短文非常感慨,他说为人要“拙”,为政也要“拙”;并赋诗道:“政拙催科永陵守,实赖贤僚相可否。邦人复嗣海沂歌,仓廪虽空闾里有。”
周敦颐为官31年,长期处于下层政府机构中任职。他并没有如当时有些官员那样想办法找“靠山”、抱“粗腿”,而是依然故我,所以他虽政绩显赫,但仕途坎坷,官位升迁缓慢。周敦颐待人处事秉持公心,从不畏惧权势和强暴。在南安任参军时宁肯辞官也要力阻上司滥杀无辜,在合州任判官身遭不白之冤却处之泰然,都充分反映出他为坚持正义敢于抛弃乌纱帽,为人格独立决不低声下气,坚守个人信念的高尚品格。这与他如莲花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品格是一脉相承的。
(2017-8-31日23:30分撰毕,次日晨二稿,全文计4220字)
对于周敦颐的生平,我已较熟悉了,读了好几种书,有的文章已读过六七遍了。但写起来也并不顺利。写这文是为了完成市纪委交办的任务,我县共分配下来写三篇文章,由不同的人完成。我因泡泡在芦溪要照看她,加上杂事较多,已拖了好长时间,写写停停。因快要交卷了,昨天晚上我突击了一下。本来还有第三部分内容:以诚交友,因要求每篇篇幅只能在三千多字,我已超出四千字了,只有放弃第三部分不写了。(2017-9-1日上午9:18分)
精彩阅读
热门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