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尼姑还俗,嫁给大22岁的富商,不料生下一子成家喻户晓名人
葛竹王氏的先祖在朝廷中做过大官,世为大家族巨,到了王毓庆这一代,王毓庆还被清朝廷诏封为迪功郎,官位虽小,但家中略有些产业,因此也曾富甲一方,王毓庆的长子王有则子承父业,成了浙东的大地主、大商人。
王有则的续弦姚氏生有一女二儿,分别是王采玉、王贤钜和王贤裕,本也可衣食无忧,但王贤钜偏偏沾上了赌,逢赌必输,结果欠下巨债,王有则撒手人寰后,王采玉则靠着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而王贤裕又患有精神病,所以日子过得较为艰难。
姚氏眼看着王采玉年至妙龄,已是出嫁的年纪,不管是出于不耽误女儿终身大事的考虑,还是希望王采玉嫁人后找个人帮衬点娘家,总之,王采玉嫁给了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
婚后一小段日子,王采玉和竺某过得也恩爱,不过竺某很快就原形暴露了,他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闹得大了甚至打骂王采玉,但王采玉头胎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当时,一家人看到是个儿子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后便突发急症,从而夭折了,丧子之痛让王采玉感到心如刀割,偏偏这一年秋天,曹家田一代发生时疫,竺某也命丧于这场瘟疫,丧子丧夫之痛让王采玉深感自己命运坎坷,因此便回了娘家。
但邻居们可不会同情王采玉年纪轻轻就丧子丧夫,他们只认为王采玉是个克子克夫之人,在背地里议论纷纷,有的甚至还当面讽刺起王采玉,这样的遭遇让王采玉万念俱灰,而竺家又没有什么产业,所以毫无寄托的王采玉就想着遁入佛门。
姚氏听闻她的念头后,忙劝王采玉不要做傻事,她还年轻,完全可以再择佳婿,不过王采玉认为自己已不留恋世俗,还是进了葛竹附近的金竹庵,姚氏见王采玉如此坚决,也不好再劝,但提出了唯一的一个条件,那就是王采玉不能剃掉头发,王采玉也依了母亲的这个条件。
事实上姚氏还是很清楚女儿的为人,觉得女儿只是暂时想不开,等王采玉在金竹庵过些平静日子,再去苦口婆心的相劝,王采玉未必就一定会拒绝,因此姚氏还是想着让女儿再嫁。
恰巧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是蒋家玉泰盐铺的老伙计,王贤东做事机灵,深受老板蒋肇聪的信任。王贤东又注意到蒋肇聪丧妻后整日哀叹,心情不佳,对待他的态度也没以前好了,王贤东也觉得苦恼,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堂妹王采玉。
一天路过金竹庵,王贤东就去见了王采玉,向她表示蒋肇聪这人是个可靠人,虽然是一介商人,又比王采玉大22岁,但待人和气,更重要的是蒋肇聪的经济条件非常不错,王采玉嫁过去一定是过享福日子。
王采玉对此并不感兴趣,但堂兄如此替自己着想,王采玉又不忍直接拒绝,便说还得和母亲仔细商量。对此,姚氏是特别赞同,于是在1886年,王采玉还俗嫁给了蒋肇聪做填房。
第二年,王采玉生下了一个儿子,即蒋中正。王采玉与蒋肇聪的感情不错,并且蒋家也有条件去资助王采玉的娘家,王采玉的两个弟弟也因蒋肇聪的缘故,读书成家了。
只是王采玉的好日子才过了八年左右,变故再次发生了,蒋肇聪也因时疫撒手人寰,之后王采玉的幼女、幼子又相继夭折,王采玉又深感生活不易,便将精神寄托到了唯一的儿子和菩萨身上,并且教导儿子一定要出人头地,这样才不会被人看轻。
儿子蒋中正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这倒是王采玉之前未曾想到过的,而在1921年,王采玉因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