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广宗寺(南寺)邂逅蘑菇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邂逅蘑菇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广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称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境内,贺兰山西麓的一个山谷之中。
广宗寺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由班自尔扎布台吉之子阿旺多尔济遵照师父—六世达赖喇嘛遗愿所建。寺内共有大小庙宇15座,共2000多间。
据说,在这座殿内,除西藏达赖六世遗体而外,还保存着飞天人像化石、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宝剑等珍贵历史文物。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後(一七○六年)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遁去。相传,屏身遁去的仓央嘉措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後,於一七一六年来到阿拉善,被当地人信奉为上师。一七四六年,在南寺尚未建成时,圆寂於此。
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给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
在宁夏银川及内蒙阿拉善左旗,人们都习惯于把广宗寺叫南寺,为远近闻名的景区。景区内的巴彦笋布尔峰为贺兰山第三高峰,顶部有蒙古民族每年定时祭祀的敖包,因而,也是蒙古民族的圣山圣寺。
南寺距离银川及左旗都不远,地处贺兰山背阴面山谷,森林茂密,苔藓碧翠,草木丰盛,每年夏秋,蘑菇众多。躲开人群,走进南寺,在观赏大美风光的同时,邂逅蘑菇,与贺兰山蘑菇来一次亲密的约会,也是人生幸事。
自南寺景区白塔,不论是从冰沟徒步还是坐车到雪岭子
都很快就能看到大片的原始森林
行走山林,与原始森林来个亲密接触,宁静而又惬意
偶尔的玛尼堆和风马旗
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民族气息
不经意间,在森林的苔藓或草地间,就会邂逅蘑菇
鸡腿菇、白蘑菇、紫蘑菇……那都是大山向世界的奉献
蘑菇的生命周期很短,三五天就由毛头小子变成了成熟老人
其实,林中、草地,更多的是一些不认识的蘑菇
它们千姿百态,各自呈彩,却很少能得到人们的青睐
这就是贺兰山大名鼎鼎的紫蘑菇,堪称小人参
由于海拔高度、地域、环境、光照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样和色彩
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在它的伞盖下,有丝状的菌丝膜状物
那是它得以生长的基础和不同于其它蘑菇的典型特征
这一系列的鸡腿菇,从幼菇到成熟态
改变的是大小形样,不变的是色彩和本质
白蘑菇,这也长的太着急了,满身都裂开了
那是它生命的历程和痕迹
这是贺兰山很多蘑菇生长的环境
自然,纯净,湿润,风轻光疏
真正的天然无污染,难怪许多人趋之若鹜
仿佛是大山的孩子,被绿毯包裹着
生也快乐,睡也安然
这是一个家簇吧
同生共死,直面世界
登上山梁,天高云阔,远方很远
巴峰及观景台四周的植被已经变色
预示着贺兰山的秋天就要普遍的来临了
远看山坳的空白处就是景区打卡点之牦牛塘
被四周的原始森林包裹着
那是一片草甸,此刻草已经开始发黄
贺兰山上有很多野生动物
岩羊、马鹿、蓝马鸡、锦鸡等等
蘑菇也是它们喜欢的事物之一
很多蘑菇上都有它们啃食过的痕迹
蘑菇尽管生命周期很短,但其生命历程也很不容易
不仅需要环境、海拔、雨水、阳光适宜
还要经历艰难的跋涉,顶开泥土、杂草或苔藓
最后才有华丽的现身和恣意的成长
紫蘑菇出土时身上都有一层粘性的滑膜
随着阳光的照射,逐步干燥、变红
在生长的过程中,将许多杂草、泥土、苔藓等粘在身上
成为它的一种伪装和防护
猛一看,似乎是一窝鸟蛋藏在林间
这种蘑菇幼时整个身体圆润瓷实,菇肉面沙
长大后里面呈蜂窝状的海绵体,蜂窝间藏着大量的粉状孢子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皮风化破碎,孢子四散飘飞
从而达到生命传播和延续的目的
守在门口,似乎在保护着它的孩子
这样的品相,看着就让人有浓烈的亲近感和食欲
俗称“紫茄子”,贺兰山紫蘑菇中的极品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蘑菇紫到发蓝,也是犹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一般不了解的人见到可能敬而远之了
恨不得将自己深藏大山里不出来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紫蘑菇+鸡腿菇)
太晒啦,到草丛下来躲躲吧
时光流逝,很快去而往返,来到山脚
美景作伴,邂逅并收获蘑菇,心情和美
回到出发地,坐车返程
南寺,因着你的传说,你的丰富,你的慷慨
注定是来了还要再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