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学生的新变化

新课程在全国实验以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层次的可喜变化——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一、学习只有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学生才能不受压抑、逼迫而处于一种主动、自由的状态,学生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的学习状态带来变化

1.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

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知识由此而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学生从中发现了生活的真话和学习的价值。新课程教材的另一大特点是充满了“童趣”、“童味”,呈现的是一幅儿童生活世界的真实画卷,更是一种儿童生存、生活的文化。教材呈现的角度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设置,让儿童用他们特有的感官去发现,用儿童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用儿童独特的心灵去感悟,用儿童独特的方式去学习……

2.学习方式更注重个牲化和多样化

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学习方式的独到之处就是:不强求统一,但要求合理,特别尊重个性的舒展和张扬。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教育的本质不是要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相同的学生,而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习方式的单一只会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乏味、枯燥的事情。新课程主张: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优势学习方式去学习,有的同学善于运用观察,有的同学善于运用听觉,有的同学喜欢运动……新课程更提倡在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有效合作,同伴之间互相启发、帮助,思维交锋撞击,产生灵感与智慧的火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新课程特别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独特功思考与个件的表达。例如:词语替换,同一种问题允许有不同的思考和观点;同一个实验,允许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同一份调查,可以有若干种内容和表达方式。新课程不强求答案的一致,但却要求答案的合理与自圆其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考与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成。

3.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赏识、激励和促进发展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通过深入调查“厌学”的学生,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在老师眼里“我”总是“差生”。学习差,其他方面的优秀也被“掩没”了。

转变“差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信,胜于学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学生才会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会了”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最大的激励。

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点滴的进步,用激励的话语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前进过程中的失误。学生变得充满自信,课堂变得充满了活力,学生兴高采烈、激情飞扬、天性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真让人感到舒畅。

二、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素质比分数更重要。社会需要的不是应试的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学生识字量和阅读量明显增加

识字是小学生必过的第一关,识字量多少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各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识字,更在生活中识字,只要有字的地方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景,学生识字兴趣更加浓厚,主动识字的习惯逐步养成,不会就问,不会就查字典,不会就……渠道很多,也很丰富。

2.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

知识经济时代,搜集和占有信息就是一种优势,分析和处理利用信息更是一种能力。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逐步学会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学资源,从书本中,从网络中,从文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超越了文本最初的构想,把视野拓展延伸到课外。新教材的作业设置也独具一格,促使学生去寻找更多的信息,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学生逐步学会合作与表达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与同伴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的前提是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先确立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解流畅地表达出来,同时学会倾听同伴的观点,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实验区的学生已从合作学习中尝到“甜头”,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意识。

4.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再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而是质疑教材和权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已成为结论的材料,并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去验证、去发现、批判地吸收、不断创新,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也经常被学生“离奇”的想法所“感动”,引导学生按学生自己的想法去生成,课堂因“意外”而精彩,因多元而丰厚。

只有新课程进入到“课堂”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始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实验从点到面的推进显示出了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课堂面貌发生着深层次的可喜变化。

一、发展性教学的核心——三维目标正在确立

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的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发展。这个目标的确立超越了传统教学员标只关心知识学习,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人整体发展的局限。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知识性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经验。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且标,是从课程的高度突显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观察、思考、阅读、操作、探索、想象、质疑、创新等认识活动去获得结果,将过程与结论有机融合在一起,知识与能力情感全面和谐发展,超越了“告诉式”教学和机械背诵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情感体验。实验区的教师们在观念转变之后,正在在努力转变着教学行为。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让学生的天性不受压抑,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们的新追求。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时时事事去教育学生,从挖掘教材内涵中的教育因素到利用学习生活、社会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们已经在有意识地寻找和追求。虽然有时三维目标整合的还有点生硬,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方向的正确即使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

二、课堂充满了生命成长的气息——课堂活起来了

1.教材内容拓宽了

新课程超越传统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材观的转变,过去教材被神化了,教材就是知识,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认为教材学会了知识就掌握了,严重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把教学引入僵化。

新课程允许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延伸教材、补充教材、拓宽教材、超越教材,注重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教材生活化、具体化。首先必须立足教材、立足文本,这种超越是一种立足性的超越,而不是在对文本知之皮毛的肤浅超越。新课堂上不时会出现:“老师,我认为应该……”“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老师,我这样认为”“老师,我觉得……”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教师的引导得法了,师生互动“争执”的局面更激烈了。

2.对学生的一切束缚解放了

新课程课堂上一切束缚学生的“枷锁”被打碎了。不用再去考虑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吗?我的表达符合教材吗?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利,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教师、质疑教材不迷信结论,课堂上老师与我一样平等地进行交流,他只是一位提意见的长者,我不怕说错而受惩罚了,因为老师很欣赏我的与众不同……

3.教学过程发生重大改变——从预设走向生成

当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预设的教案会随着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适应新变化,备课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和弹性备课。教师必须考虑和灵活处置课堂上的种种“意外”,鼓励即时新的生成,让课堂固“意外”而精彩,因“不同声音”而丰厚。

这时会出现一个新问题,关注“意外”就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要看“意外”的价值如何,更要树立新的教学任务观。是把一节课的任务当作“任务”还是把学生的发展当作“任务。只要灵活处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4.教学时空扬宽——超越教室走向开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课堂就是教室”的局限,开放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的时空有了很大的拓展。自然界社会到处都成了新的课堂,学生回归到他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童年的梦想。

课堂上的“活”源于深层的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升华,鲜活的生命展现出了新鲜的活力,师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舒展和张扬。只有“活的课堂”才能带来学生思维的活,才能有新的灵感,新的创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