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喝到一泡难喝的茶,如何优雅的给差评?!
在今天文章开始之前,作为岩茶教室的编内人员我得先跟大家爆个料。
作为岩茶教室的高级粉大家肯定知道岩茶有一个bug,就是“好喝”和“难喝”之间隔着一千万个“差不多”,不要看Y老师平时文绉绉的像艺术家一般描述一款茶,在现实里当真的遇到“好喝”和“难喝”的茶的时候,她嘴里蹦哒出来的竟然是同一个词,“哔哔~~”(此处请自行脑补打码)。
就像所有世界语言一般,只有脏话才是大家的终极共鸣。但这对于我这个刚入门的茶小白来说是及其痛苦的,因为我总在揣摩这两个字到底是好喝呢还是难喝中彻底丧失了自我。
也就在揣摩这两个字的过程中,惊艳的好茶我的官方术语暂时战胜不了Y老师,但是几款难喝到窒息的茶倒是可以延伸我脏话语境的水准。
今晚,请允许学习委员当一回人间清醒。
“
难喝的茶究竟是什么味儿
”
对于茶难不难喝这件事,首先还得把标准搬出来说话。像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等都有一套感官品质的标准,通过对茶的外形与内质的综合考量通常将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少数有三级。
以水仙为例,三级的水仙叶底、滋味已经出现了“欠匀少量”、“欠醇”等不及格词汇了,只是其他方面在及格线边缘徘徊,还能补救一下。而那些已经在等级区分中之外,每一项考核整整齐齐的挂科的茶,就基本属于难喝的行列。
▲水仙产品感官指标
然鹅,喝茶像选美,给了你一个五官端正的标准,但是这个端正之上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不同,对端正的定义也就不同,反之亦然。
咝,喷根烟,正题开始。俗话说,脏话虽然可耻,但是好用啊!
▲”碳色“干茶,您好,请问哪位?
要知道人心复杂,并不愿给自己永久冠名没素质,还没文化的标签。这时候,再喝到难喝的茶,我就希望自己立马能进入剧本杀,扮演不同的角色,吐最风流的槽。
“
剧本一:
假如文学家喝到难喝的茶
夏目漱石托举茶杯,迎着海风轻描淡写道:
“如果世人总是喝着这么一泡平淡无奇的茶,想来世人也会很无聊吧”。
骂战无数的鲁迅先生也站不住脚:
一泡茶就算是山场出身再好,但是从一开始就不把它当好茶对待,用不能再差劲的工艺调教出来的成品茶也别想它有多好,而且这种难喝的稀巴烂的茶,居然也有敢拿出来给人喝,我真是佩服。
见场面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钱钟书立马上前补刀:
“对于这样难喝的茶,细品是一种残忍”
杨绛先生果断助阵:
“她的俗是骨子里的,开水都烫不掉。”
莎士比亚喝了一口,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是一句:
“我想啐它,但又怕玷污了我的唾沫。”
已经骂到了这种程度,估计无人敢在消费,而茶也早自惭形秽。这时候,夏目漱石前来CALL BACK:
“那泡茶,就像是19世纪没卖出去,20世纪又砸在手里的赔钱货……”
听君一席骂,胜喝十年茶,劝难喝的茶早日认清本质,别去招惹文学家。当然据说做一个文学奖是Y老师的梦想。。。。。
“
剧本二:
五毛网民力量
相比文学家们的笔若刀锋,我们民间的评论家就带上更多的市井气,用最朴素的语言编织一段段入木三分的差评。
据说现在某音已经成了骂人奥林匹克大赛的总决赛现场,只是具体到了茶圈,感觉骂人的段位一直上不去,总是停留在人身攻击的初级阶段上,吵不过的还特别简单的拉黑了之。比较起来传统的古典电商网友们给差评的段位就高多了。
以下分享几则茶友们的差评文字:
茶友小A:
网上时常流传一张狗子炊事图,尤以外卖软件为甚,起因多数是狗子不忍主人硬吃堪称人间惨剧的外卖,于是主动生火,整了个四菜一汤,喝茶尚能如此。
▲炊事班的故事
茶友小B:
看到网上早有人吐槽这茶难喝,但是作为一个客观公正的茶友,觉得亲测才有效。于是,我错了,泡袋刚一剪开,一股焚烧塑料的烟味扑面而来,第一水出汤不敢喝,到了二水,喝了一口,就像从冰箱里拿出来再放一个星期的腐烂牛奶的酸臭味在我的嘴里挥之不去。喝茶能减肥,这茶更能减肥,喝了它,昨天的食物呼之欲出,明日的食欲有减无增。
果然,差评文学,高手在民间。
当然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分析,有些茶也只可能是平平无奇,还没上升到难喝水平,往往因为茶客的期待视野过高,而导致的差评。
遇到这种情况,就得看商家的公关水平了:
▲话糙理不糙
又或者是这样,竟然还有点小感动
▲竟然还有点小感动
林语堂曾说,东方文明只两份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是管他妈的。
岩茶的好坏有一套严格审评标准,而个人的口感则不能以标准来度量,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坏茶无绝对,喝到飒飒随,当然实在忍不过的话,可适当借鉴我们宝贵的东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