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给教师的建议》66-70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66-70

第14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天气终于越来越冷了,估计有许多人早上起床又将成为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不过也很快了,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放寒假了。时间,这个东西真是太神奇了。当你去用它的时候,它反而变得如此之快。想想这一个学期,自己似乎还没有做什么事情,就已经快要结束了。

幸好,看着这一封封共读的书信,自己还有一丝丝安慰,终究还是在时间流里留下些东西。

第六十条建议

劳动和智力发展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劳动的价值,这也是有苏联时代的背景原因。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劳动教育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学校也尝试在劳动教育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可见,我们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我觉得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的经验储备。因为学生终将会把在劳动过程中的经验,转移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他们劳动经验越丰富,在未来生活中就越能够游刃有余。

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一个人想做出一部漂亮的、舒适的、便于操作得到汽车这种意图愈加强烈地鼓舞着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和图纸。这就是劳动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劳动并非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要带有研究的性质。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才是最主要的。最好的形式是在劳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劳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的中草药研究,其实就是非常好的劳动形式,可以通过种植、阅读和表演的形式,进行了劳动创新。当然,距离书中所讲的劳动,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总之,劳动并非只是体力劳动,我们要在劳动中刺激学生的大脑,

激发他们的思考 。

第六十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学中,向老师们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学校里不应当有任何一个毫无个性的学生,即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激动和向往。我们要努力使我们的学生,从进入学校的最初几天,就着迷某一样的东西,就爱上一样东西,使他发展自己的才能,使他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目标,让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要让他们爱上学习、阅读和劳动。他们会在小学六年的生活中,除了老师们教的知识外,还有更多的美好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又必将是影响他成年以后的生活情趣。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爱好。

书中讲述到在年幼儿童的工作角旁边,设置着少先队员和年长同学的工作位置。这样的安排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样能创造条件,对态度冷淡的以及懒惰的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由此,我想到了北京中关村三小的“班组群”的概念,也让我想到了混龄教学班的理念。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改变一下传统的班级设置,达到这种积极的影响。

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怎么办呢?我们在拓展课选班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的课程。但是我们不能让学生什么都不选,应该要强制一些学生先参加某种课程。因为有些学生就是懒惰,不想做任何事情。书中有一个观点特别好,那就是当学生不感兴趣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学生一起劳动。

只有当他们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战胜了困难,才能有成就感。当他们在某一个课程里有一种成就感时,他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一言以蔽之: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兴趣,而是他什么都不会。

第六十

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教育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特殊的属性。用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所提的“浪漫、精确和综合”的三个不同阶段,来定位每一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应该是属于浪漫期,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的是更多的学习经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儿童学习,教给他们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学习,就是掌握以下的能力:阅读、书写、观察、思考和表达。当一个孩子能够有了这些能力,就有了良好的工具,他就能够胜任今后其他方面的学习。

那么,培养他们这些能力,就需要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我们还应该牢记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儿童。他们还应当过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但是,应试教育恰恰是让学生成为装东西的口袋,教师做的事情是把知识装进口袋。应试主义者,认为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需要学生掌握和牢记的知识,必须要好好掌握和牢记。与此同时,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在我看来,我们的课堂作业本上和课后的习题,就是学生应该要求做到掌握和牢记的知识。我们要花时间让学生去掌握这些知识。

这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掌握这些知识并不难。那么,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而不是课堂作业本都会做,再给他们买一本《阳光课堂》。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的精神生活如何得到保障呢?

第六十

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这一点建议,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谈到过,随意识记就是有意识记;不随意识记就是无意识记。如何让一些需要记住的知识能够牢固的记在心里,除了有意识记之外,更需要无意识记。只有通过大量的无意识记,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所谓的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最重要的就是广泛的阅读。

十条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防止差生的学业落后的现象,就必须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的劳动领域里,超越大纲的界限。

其实,这个建议就是我们现在的分层教学。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课堂不同要求的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一种谁也不愿意示弱的氛围。

另外,通过优秀学生的一些作品和演讲,能够给到差生强有力的刺激。所以,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就应该鼓励优秀学生超大纲学习。其实,这个理论跟前面的混龄班的意图是一样的。或者说,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一个榜样耳朵激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身边寻找一些学生的榜样,让大家去学习。

根据这条建议,大家一定要让优秀生从重复简单的、掌握一般知识的,而且他们已经掌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超大纲”学习。

这一次就分享到这,下一次共读任务是七十一条至第七十五条。

祝大家一周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