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泡药酒成毒酒?这些药酒喝了不但没好处还伤身体
你还记得鸿茅药酒的事件吗?曾经鼓吹能“包治百病”的酒,在一位医生的打假下,轰然走下神坛。与它类似的,还有前段事件被严打的万源普众药酒。
现在在民间,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吹以“活血祛风,补中益气”功效的活蛇酒、吹以“腰酸背痛、补肾壮阳”的活蜂酒、以及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能够“降血压降血脂”的杨梅酒。
“药酒”的由来
《汉书·食货志》有言,“酒,百药之长”。《五十二病方》当中也有以酒入药的记载,基本上都是用于炮制、浸渍和外用。
在东汉时期开始逐步使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有:
“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隋唐时期,是属于药酒使用最广泛的时候,孙思邈的《千金方》内,就有很多药酒的方剂。
但其中基本很少有鲜果,活物入酒,大都是一些经过洗净晾干后的处理好的中药材。
而活物泡酒最早的出现,来源于宋末元初。这是由于彼时酒蒸馏技术的精进,酒开始应用在“防腐”上。
加上当时文人入医,很多文人仗着自己饱读诗书的资本,开始对原有古籍研究,一部分人照本宣科地采用了“酒乃百药之长”的理论,抛弃了很多药物炮制的程序,将各类瓜果蔬菜、蛇虫鸟鱼等都置于酒中,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水果、活物泡酒的历史并没有这么悠长。
药物泡酒真的能获得药效吗?
答案是肯定的。药材泡酒确实可以让酒获得药效。中药材里大部分起到药效的都是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这些物质,其中有一些难溶于水却易溶于乙醇,比如挥发油,黄酮类,甾体类。
而酒精作为非常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一些药材泡酒能更好地将这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中医的角度也认为,酒有“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
而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其中也有很多关于搭配后相容性增加而导致毒性增大的提醒。
这些药酒都是“反智”的酒,喝了没办法治病
一、各类水果酒。水果泡酒最多就是增加一下风味,其中的有效物质基本都是水溶性的,根本达不到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如果采用鲜果泡酒还有可能增加酒变质的风险。
二、活蛇酒。活蛇泡酒,基本上“治疗风湿骨痛”这种效果都是鼓吹出来的。蛋白质并不能很好地溶于酒精。
三、活蜂酒、活蝎酒。很多人认为活蜂蝎毒泡酒有治疗风湿骨病的功效,但其中蜂毒、蝎毒成分是多肽,不说在酒精里变性,喝进胃里,也会被胃消化成氨基酸。
真正有作用的,是那些用正儿八经炮制过的,含有脂溶性有机物的药材,如黄芪、党参、枸杞等等,而不是所谓的活物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