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不能缺了“批评”
张建国
在某区组织新教师培训启动仪式暨培训活动中,有两名坐在中间位置的新教师居然多次旁若无人地睡着了。他们醒过来的时候,就忙着摸手机。活动准备结束时,主持人严肃批评了这两名新教师。有些教师认为,该主持人当众点名批评的做法有所不妥,因为即使要批评,也不应当众点名,并且语气应轻柔一点,要注意保护教师的自尊心。
对于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这是因为不少教师只是感受到了主持人批评的严肃认真,也只是关注了两名新教师的内心感受,偏偏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些问题:两名新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太过分、太出格,与教师应有的形象差距太大;如果不能严肃认真地给予批评,不仅这两名新教师可能会继续我行我素,而且可能会让其他新教师“被感染”,有可能导致教师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问题,不少主持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往往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有时候,有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行为实在“不像话”,主持人实在看不下去、忍无可忍了,也只是含蓄地“友情提示”一下,还生怕因此“得罪”了这些教师。所以,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教师培训过程中,几乎听不到任何批评的声音,更不用说有主持人敢于公开点名批评极个别教师了。
正因为如此,渐渐地,一些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散漫、越来越无所顾忌的现象屡见不鲜:接听电话、发送信息、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指手画脚、频繁进出、中途开溜……培训现场几乎成为极少数教师“休闲片刻”的茶吧。无数事实证明,主持人总是考虑要“保护教师的自尊心”,总是指望参加培训的每个教师都能自觉、自律,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其实,主持人在教师培训中的过程管理,相当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师要想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以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必须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尤其要密切关注极少数“开小差”的学生。那些在培训现场不顾自身形象、不能管住自己的教师,就相当于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主持人作为组织管理者,怎能对他们的过分、出格行为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主持人公开点名批评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受到批评的教师以合格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融入参加培训的教师团队中,不至于沦落为教师队伍中的“边缘人”、落伍者,而且对其他参加培训的教师也发挥了重要的警示作用,让大家都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看来,主持人对极少数不够自觉、不能自律的参培教师提出严肃批评,是对培训管理工作的高度负责,是对培训效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参培教师的高度关爱。很显然,这样的主持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好教师”,只有在“好教师”的课堂上,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才容易成为“好学生”。参加培训的教师遇见了这样的“好教师”,应该感到庆幸与自豪。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