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百灵鸟
本文作者:赵福智
百灵鸟是人们最喜欢的家养鸟之一。华北地区的百灵鸟多分布于内蒙、河北等地,内蒙古的百灵鸟多栖于大青山以北,主要以锡盟草原和四子王旗草原为主。
在顺义郊区养百灵鸟的人挺多,其中有两个爱鸟老人常开着电动三轮车到郊外风景优美的地方溜鸟。他们在三轮车上设计好铁制的鸟笼架,摆上三层十几个鸟笼,上午八点多开着三轮车走到路旁树多景美的凉爽地方,把鸟笼挂在树上,坐上马扎,玩着手机,静听那百灵鸟悦耳动听的欢叫,十分悠闲自在。
他们向我打听去四子王草原收买雏百灵的途径,我们在一块也常谈论观察驯养百灵鸟的常识。我小时候冬季套住过百灵鸟,平时多有观鸟经历,相互攀谈十分投机。
百灵鸟的种类很多,广义的百灵鸟为歌百灵属、凤头百灵属、沙百灵属、角百灵属和百灵属各种的通称,有时也包括云雀属。狭义的百灵鸟专指百灵属各种。百灵鸟身长约为17至19厘米,头与背部呈褐黄色,间杂有黑红斑点,颈部为淡黄色,颈下有明显的黑红色带。下体为白灰色,喙、足为淡黄色。百灵鸟主要以草籽、嫩草芽、昆虫、粮食种子等为食,有时也吃小型鼠类。百灵鸟每窝产蛋4枚左右,一般是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孵化,孵化时间约15天,育雏方法较特殊。为防意外,雏鸟第八天后就出窝散养。窝多建于草原、沙滩、低丘处,有时也建于青苗时的农田里。百灵鸟是十分精灵的小型鸣禽。
一般来说,百灵鸟建窝和繁殖,根据它的生活习惯和食物水源的获取条件有一定的领地意识,往往是倒窝不倒坡。当第一窝雏鸟被人掏走或遭受自然灾害后,母百灵鸟就暂时不想产蛋,隔段时间建窝产蛋多数还是在原来的活动区域。所以,只要抓住这个规律细心观察,第二窝、第三窝雏鸟还有可能在附近找到,这样就加大了寻找百灵鸟窝的机率。
公百灵鸟远望白色羽翅多,一般有6到12枚白色飞羽,叫声十分婉转响亮。近看头大有后脑勺,嘴粗腿粗眼有神,眉清长且眼位靠上,颈部黑色带状明显。
母百灵鸟远望白色羽翅少,一般在6枚以内。叫声低沉,毛色偏淡。近看头小嘴短,嘴似锥型。腿细后爪长,嘴眼位置较平。颈部黑色带状不明显。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百灵鸟,并不是为了捕捉成鸟和掏取鸟蛋,重点在于掌握合适的时机掏取雏鸟驯养。百灵鸟十分精明,它的养雏分两个阶段,小百灵出壳后一般在第六天睁眼,第八天就离窝散养,所以,第七天是掏取雏百灵的最好时机。掏得早了不好成活,掏得晚了小百灵已有野性,难以驯成能歌善舞的好百灵,甚至在小百灵褪毛时会死亡。因此,准确判断雏百灵的出壳天数至关重要。
当你观察到大百灵鸟慢速低飞,不安地转圈时,这表明雏百灵刚出壳,这时不易掏取;当你观察到大百灵边叫边飞绕圈转,头向下斜视,有时落到小山包、大石头等高处不停地鸣叫,叫声急促,声音杂乱,这表明窝中的雏百灵快要出窝,应该是掏取雏百灵的最好时机;当你看到大百灵含食物回来,见到人时翘着尾巴飞叫,时而下落,时而起飞,情绪不定,准是在躲人,这表明雏百灵鸟已经出窝,分散在鸟窝附近喂养,习惯上也称“爬窝鸟”。这时,即使捕住小百灵鸟也不好驯养了。因此,人们总结出“七掏八不掏”的基本规律。
观察大百灵鸟嘴里的叼食多少和式样,基本能判定雏百灵鸟的出壳天数。有经验的爱鸟人士总结出这样的口诀:“一提溜、三口杈、五嘟噜、七鼓八嘴杈”。
一提溜:雏百灵刚出壳一两天,肚大头大肢体小,需要一点点软食就行。此时,大百灵含食归来喂小百灵时,嘴尖只含一个小黑点式的食物,故称“一提溜”。
三口杈:小百灵出壳三四天,食量稍有增加,大百灵捕食归来,食物含在嘴尖两侧有小杈露出,故称“三口杈”。
五嘟噜:小百灵长得很快,真是一天一变样。出壳五六天食量大增,大百灵的捕食量也越来越大。每次捕食归来,食物叼在嘴里还要嘟噜在嘴外,故称“五嘟噜”。
七鼓八嘴杈:小百灵长到七八天,食量大增,大百灵除了勤来多往增加捕食次数,捕食量也更大,归窝时嘴里嘴外嘴角两侧鼓鼓囊囊叼着食物,这种情况就是雏鸟出窝的预兆。这时大百灵捕食喂雏的式样称“七鼓八嘴杈”。
观察小百灵在窝里的排列状况也能判断出小百灵的出壳天数。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你找到的鸟窝里是蛋是雏,都不能频繁到鸟窝观察。如果窝里已有四颗蛋,那就快孵化了,这时最好不要用手摸蛋。大百灵十分警觉,动了蛋样或嗅到人的手汗味就有可能弃窝不孵。如果你看到的是雏鸟,从窝边直线走过就好了,千万别围着鸟窝转圈和频繁看窝,以免大百灵会起疑心,不利于适时掏雏。为了安全养雏,这一时期大百灵也常在离窝不远的大石头等参照物旁起飞和落下,再悄悄走到窝里孵化或喂雏,以此来混淆人们对鸟窝的判断。所以,这时候最好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鸟窝情况为宜。通过观察雏百灵在窝里的排列状况,人们归纳出“花三、顺四、五排队、背六、满七、八出窝”的顺口溜,并以此来确认雏鸟的出壳天数。
出壳一两天的雏鸟,身体裸露,肚大肢小,眼睛闭着,不太好动,挤在一块儿。到第三天时,雏鸟比前两天大2倍,在鸟窝里分散着,头上和身上长出柔软的黄毛,头上较多。由于全身各部分黄毛多少、长短、成色都不同,称之为“花三”。
第四天时,雏鸟除腹部长出羽鞘,有的羽鞘破裂露出衣羽。为防羽鞘刺身,这时的雏百灵就一个个摆在一起。称之为“顺四”。
第五天时,雏鸟头部黄毛渐少,衣羽覆盖躯体,身体长大了许多。窝里空少了,它们不得不整齐地排在一起,等候大百灵来喂食。这时的鸟形称之为“排队”。
第六天时,雏鸟更大了。头上的黄毛基本褪掉,衣羽衣片盖满躯体,再排队窝小就放不下了,只能把头伸出来,身体相互挤压露背而卧。称之为“背六”。
第七天时,雏鸟更大了,挤满了鸟窝。称之为“满七”。
第八天,雏鸟已能跑动,虽然长出了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但还没有飞行能力,只能在鸟窝附近散养,也就称之为“八出窝”。
从雏鸟的发育和成长来看,当然是大百灵鸟喂的天数越多雏鸟越壮实。人们为了适时掏取并培养出能歌善舞的优质百灵鸟,不得不改变百灵鸟的育雏方式,这给小百灵鸟的发育、成长和成活带来诸多困难。有关百灵鸟的学问很多。从掏鸟时间上看,民间流传着“头窝叫,二窝哨,三窝没人要”的说法。内行人士普遍认为晚头窝和早二窝的雏百灵最理想。
从百灵鸟的个体上看,内行人士把雏百灵分为三六九等。他们能从雏鸟中鉴定出“一等好公鸟,二等次公鸟,三等混鸟,四等纯母鸟”等若干个不同的等级,当然不同等级的雏百灵有不同的价格。
虽然国家《野生动物园保护法》把百灵鸟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但由于利益可图,总有人敢以身试法。新华社呼和浩特2020年8月9日讯,记者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公安局森林公安获悉,办案民警日前打掉一个非法猎捕、收购百灵鸟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百灵鸟200多只,可见保护百灵鸟的责任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