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满语地名文化特征
原创 牛汝辰
“抚顺”一名源于抚顺城,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女真)”之意,反映了明朝对元残余势力纳哈出“抚顺持重”的政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抚顺县,1973年抚顺县部分地区设抚顺市。抚顺是满族聚居的地方,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特别是1438年以后,一些女真人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陆续迁至新宾,使这一带女真人的人口剧增。后来女真人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今天抚顺地区满语地名约有400条,内容极其丰富,其主要特点是反映地形地貌和动植物的地名较多,反映游牧生活和满族风情的地名较多。
(一)以地形地貌命名
“呼兰哈达”,意为“烟筒山”,以位于新宾县永陵陵宫南山顶端有一数丈高的石柱,似烟筒得名;“佛阿拉”,意为“旧平岗”,据传清朝奠基人努尔哈赤于1559年出生此地;“赫图阿拉”,意为“横岗”;“汤图伙洛”,意为“犁托头沟,以沟呈犁托头状得名”;“聂尔库”,意为“碾子”;“穆喜”,意为“牛鞅子”,以苏子河流经此处呈牛鞅子弯状得名;“得力俄哈”,意为“磐石”;“邓尔”,意为“方状”;“马尔墩”,也作玛尔吞,意为“阻隔”,形容山高难行等。
(二)以植被命名
抚顺市区浑河北岸著名的“高尔山”,意为“槐树山”,以此地槐树满山遍野得名;“扎克丹”,意为“松树”;“海浪”,意为“榆树”;“富尔哈”,意为“杨树”;“阿布达里岗”,意为“柞树岗”,亦称波罗棵子,此山今仍柞树遍布山冈;“梳妆背”,意为“柳树”;“萨尔浒”,意为“木橱”“壁橱”或“橱峰”,是后金与明著名的战场;“洛台”,意为“树木稠密”;“郎士”意为“茂盛”的地方;“西厢岭”,意为“榛子岭”,是野猪常常出没之地,为抚顺县和新宾县的界岭;“英额门”,清柳条边边门之一,“英额(茂)”,意为“稠李子”,俗称臭李子,是早期满族人食品之一;“莫(礳)地沟”,意为“野大麦沟”,是山羊、鹿云集的场所;“嘎叭赛”,意为“黑茶叶枝”;“馒首排子”,意为“小根菜坡”。
(三)以动物命名
永陵陵宫后山原名为“乔山”,“乔”,意为“狍子”,以狍子经常出没得名;“雅尔哈”,清三道关之一,意为“豹”;“勒夫沟”,意为“黑瞎子沟”;“赵尔”,意为“母鹿”;“来得户”,也作来路户、来屠户、来大后,意为“打谷鸟”;“草盆”,意为“猫头鹰”;“苍什伙洛”,意为“鹊雀沟”;“英守”,意为“青雕”;“丘皮伙洛”,意为“鹞鹰沟”;“代岷关”,清三道关之一,“代岷”,意为“雕”;“苏克素护毕拉”,意为“鱼鹰河”,以此河鱼多、鱼鹰(俗称打鱼郎)亦多得名;“哈塘”,意为“船钉子鱼”;“善道”,意为“蛇渡河处”,等等。
(四)以满族的民俗命名
满族信奉多神,有路神、山神、河神等。“妈妈伙洛”,意为“神沟”,或老太太沟,妈妈即是神、是老太太,祭祖时堆起临时土堆,做神坛;“温德亨”,意为“祭神用的木板子”;“罗圈沟”的“罗圈”,意为猎人“支锅或吊锅”的地方;“郎士冲”的“冲”,意为“马架子”,俗称窝棚,是采集、狩猎或赶集的临时住处,当今农村人们看青时还在沿用。“抚西河”的“抚西”,意为“便宜”“贱货”。抚顺地区满语地名同汉语地名有相似之处,部分满语地名也是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的,最常见的通名有牛录、伙洛、哈达、毕拉、冲、阿拉和霍通等。
“牛录”,意为“官职名称”,带有牛录通名的地名有傲什牛录堡子、阿及牛录堡子、偃牛录庄子等。“伙洛”,意为山沟的“沟”,带有伙洛通名的地名有阿哈伙洛、汤图伙洛、多木伙洛、束伙洛等。“哈达”,意为“峰”或“山”,带有哈达通名的地名有呼兰哈达、樻石哈达、上哈达、下哈达等。“毕拉”,意为“河”,带有毕拉通名的有苏克素护毕拉,巴彦毕拉等。
“冲”,意为“马架子”,俗称窝棚,是猎人临时住地,一般均在水源充沛之地,带有冲通名的地名有郎士冲、五味子冲、上头冲、下头冲等。“阿拉”,意为“岗”,带有阿拉通名的有佛阿拉、赫图阿拉等。“霍吞”,意为城,带有霍吞通名的有古勒霍吞、赫图阿拉霍吞等。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抚顺地区的原始满语地名尽管保存下来的数量比其他地区多,但大量的满语地名也是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转化为汉语地名。有的字音发生了变异,有的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音译汉字,大多数变成了略称,变成了满、汉结合语,有的则彻底以汉语地名取而代之。这样,导致许多满语地名失去了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