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陪娃,最好的状态从来不是“盯着”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来源: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文| Bing

“事业和陪娃哪个重要?”相信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孩子从入学到建立好端正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段时间里,爸妈稳抓是有必要的。但是怎么陪,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地主型。
你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孩子埋头写作业。三不五时的抬头看两眼娃,吼两嗓子,敲打一番。你看这场景,像不像地主老财和长工?先不说学习氛围咋样,光是孩子的心态就不可能好。

第二类:劳改监工型。

孩子写作业,家长就站在身后一笔一划的盯着。稍有不合心意,一顿狮吼功+拍桌子。这场景就像监工劳改犯。这种模式下,孩子痛苦、压力大,家长也受气。最大的问题,孩子会变得写作业习惯性受到外力驱使,自己不愿意思考。

第三类:伴读型

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学习、工作、忙自己的事。大家虽然坐在一起,但是各忙各的,谁也不影响谁。这种才是“陪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因为在心理学上,人类都是趋于陪伴模式的。大部分人单独暴露在大环境里时,是很难专注的。如果有了陪伴,心理上也更从容,更踏实,比较容易专注。放在学习上也是一样。
所以写作业也不需要盯着,只要在旁边陪着,跟孩子干着一样的事情,他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也更高。
现在的“陪”,是为了以后“不陪”
不盯,不代表就不过问,不操心。所以这种“陪”的前提,是要注意提升娃的写作业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项目规划能力、专注力、自控力、理解力和书写能力。
首先就是时间管理能力。
对家长来说,最痛苦的事儿之一莫过于孩子磨叽。但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对时间不敏感。
其实让孩子感受时间,从幼儿期就可以开始了。
1、让他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什么是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到了五六岁就可以开始精确到几点,几分,看钟看表)。
2、一分钟感受练习:看着表,跟娃一起体验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一分钟跳绳能跳几下;能走几步路/几米;能跳几下;能读几首古诗?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可以进化成一分钟能做多少口算题?一分钟能写几个汉字、字母?
增强娃对时间的具体感受,有助于提升对时间的把握能力。
3、给娃报时,统计使用的时间。
比如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用了多少分钟做完。
4、给娃时间期限的概念。
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5、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
让他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统计用时,对比效率比上次有没有进步。
6、给孩子编时间银行的故事。
对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如果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掌控感、独立自主的感觉,并随之产生成就感和责任感。
其次,项目的规划能力。
有的孩子写作业没规划和条理,这种情况下,可以帮助娃先做个“To do list”。
评估一下:今天要做哪些事?哪些是必做,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的删、该推迟的推迟。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和规划。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
这些事情可能开始会麻烦,但是坚持一段以后孩子会逐渐培养起分配时间的意识,到高年级时,他们就会具备自己的效率意识、想问题周全的习惯,和计划执行能力。
第三就是专注力。
所谓专注力,就是一种大脑处于长时间持续高度运作的状态。
培养专注力,从2岁就可以开始了。当孩子专注一件事的时候,除非会产生不可承受的危险,或者恶劣地影响别人,否则不要去干扰打断。其次可以在家里预备一个不被打扰的“工作环境”,比如私人读书角。
第三步就是游戏和训练。
推荐拼搭组建类玩具,可以让孩子持续精力集中而不容易厌烦。
如果你的孩子是交替专注力缺失,一般可以运用多种颜色的串珠组游戏。比如让孩子排列红黄蓝、红黄蓝的颜色规律,再逐步增加颜色/形状组合。串珠作为数学启蒙主推活动,还训练眼手协调和建立数列的概念哦!
第四是书写能力。
孩子需要从读书开始,就有必要把字写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采用“电子阅卷”,字写不好,写的慢、写的模糊、擦来补去,光卷面分就能扣到你怀疑人生。
如何有技巧地“陪”
和“监工”不一样的是,这个“陪”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养好习惯。
尽量不要站在孩子身后指手画脚。就算他说“我不会”,也不要直接上手,而是让他读一遍题,再抄一遍题,划出重点的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题义,训练他们自己思考的能力。
说简单点,就是用引导,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让他爱上看书。
一般情况下,通过思路引导,孩子基本没有不会做的。
假如孩子确实不会做,家长可以把跟题型有关的内容拎出来,然后让孩子多读几次加深概念,然后再让他自己对照题目发现问题。再让他自己讲解这个题目答案怎么演变来的,把过程再跟我说下看看是否是真的弄懂。
家长“陪”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解决可能发生的事情。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习惯正确和思路正确,大于内容正确。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知道学、愿意学、喜欢学习并且知道该如何去学的人。
祝愿各位家长早日迎来“不陪”的那天!

来源:英华兰DrBing(HiDrBing)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和成人生命轨迹的思考,告诉你早期养育和孩子一生命运的逻辑关系。原文标题《今天的陪写作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不陪!》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周序

校对:杨易霖

审核:李志宏

总编:陆艾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