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渔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挂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东北吉林的渔民在湖水里打鱼时,经常会遇到挂网的情况,一旦此情况发生,就需要有人下水摘挂子,但摘挂子却是一项危险的活计,一不小心就可能命丧当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吉林长白山地区,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域星罗棋布,湖泊内鱼类物种十分丰富,致使渔业产业十分发达。从清至民国时期,吉林长白山一带一直都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大大小小的江鱼被网出水面,经过天气的速冻之后被运往北方各地,甚至一些上等的鱼类被送至京城宫中,供宫贵族食用。
鲜美的湖鱼自然令人垂涎欲滴,但是在美味的背后,却是渔民们的辛苦付出。渔民们在湖水冰面上捕鱼,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鱼网,它是由植物纤维编制而成的大网,被当地人称作是挂子。凡是在冰面下挂子,都需要于冰上开凿出数个冰窟窿,因为挂子本身的长度超过百米,如果冰窟窿太少,就很有可能导致挂子移动困难。在冰面上下挂子的渔民,需要时刻关注挂子的动向,将冰冷的湖水溅到裤子上是常有之事,故此会导致其棉裤一直结冰。冰冷刺骨的冰坨扣在身上,任谁都无法长时间忍受,故此,渔民们的生活之苦也可想而知。
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在打渔的过程中,最可怕的并不是穿着结冰的棉裤,而是深入水下摘挂子。众所周知,凡是河湖水泊,其表面水体十分平滑,给人一种波澜不惊的感觉,但是水体下方却是暗流涌动,甚至一些水底还崎岖异常,不仅淤积着许多水草,石头,淤泥等,更可能还有沉船的遗骸。渔网被放于湖底,不可能不碰到一些障碍物,所以就存在极大可能性被挂住。
一旦挂子被水下不明物体钩挂,渔把头便会命人找来许多早已捆扎完毕的草捆,将其放置在渔网下,以此来为挂子铺平道路。渔把头发明的这种奇怪方法。被他们称为穿草鞋,是当地渔民常用且高效的好办法。但凡事都有例外,穿草鞋绝对不是万能的办法,它对付水下洼地尚可,但对于钩挂石头或木头却无计可施。钩挂事故如果发生,渔把头该如何应对呢没有办法,渔把头只能在渔民队伍中寻找最精壮的汉子,让他脱得赤条条地钻入水下,在冰水里将钩挂之处全部摘下来,这种方法名为摘挂子。
可想而知,摘挂子根本不能用苦差事来形容,而是一种玩命的活计。冬天的湖水冰冷刺骨,赤身裸体扎入水中,自然令人无法忍受。摘挂子的渔民在水下忍受冰冷与难以呼吸的同时,还要集中精力去解开钩挂之处,不仅耗费极大的体力,更需要顽强的毅力,其难度之高令人不敢想象。正因如此,摘挂之人在上岸之后往往都会被冻得昏迷不醒,甚至一些人因为找不到来时的冰窟窿,导致顶大冰盖后被活活淹死。
即使是成功上岸的伤者,也需要被众人急救,抢救类型是按照冻伤进行处理。对于冻伤之人。绝对不能将其放置在特别温暖的室内,而是要端来一大盆雪。用白雪在其身体四周反复揉搓,还要为其灌下满满一大杯酒,等到其体温逐渐恢复,才能将其置于温暖的屋子里,并用棉被进行包裹。
谈到这里。我们不禁对东北湖上的渔民们肃然起敬。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东北渔业才会日渐趋于成熟。庆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冬季捕鱼技术也在飞速进步,各类先进的渔网及水下探潜器纷纷大显身手,水下玩命摘挂子的年代一去不返,为渔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资料:《冬捕》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