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李华林:【红薯,那些远去的旧时光】(散文)

红薯,那些远去的旧时光

文/李华林

午饭后,独自行走在秋风凛冽的安塞小城街头,烤红薯的香味迎面扑来,几个打扮时尚的少男少女,一边吃着烤红薯一边有说有笑地走着,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我心深处,那些和红薯有关的旧时光也汹涌而来。

年少时,家住陕北农村的我,并不懂生活的艰辛,红薯带给我们很多口腹之外的乐趣。秋天,收获红薯的时候,大人们忙碌着,孩子则忙着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红薯,有的大得出奇,一棵只长了一个“独红薯”,却大如脸盘,惹得孩子们一阵惊叫,抱着到处炫耀。还有的红薯因为碰到石头或者其他的硬物,因势象形,长得奇形怪状。

那个年代,生活在陕北农村的孩子大都是吃着红薯长大的。那时候,捡柴草是孩子的重要工作,在山坡陡洼里捡柴草的时候,年龄大些的孩子就提议:“我们烧红薯吃吧!”于是,他们开始在半山洼上挖洞,吩咐小些的娃娃,有的放风,有的去偷挖红薯,有的负责捡柴草。然后,把红薯放在挖好的洞里,从下面点火烧,怕不熟,也在洞上面放些柴草。一顿浓烟,一阵“漫长”的等待后,当头儿的大娃娃开始分红薯了,我曾分到过一个半生不熟的红薯,却吃得分外香甜。多年后,在语文课上学到“野炊”这个词的时候,那次在山洼里吃烧红薯的情景涌上脑海。

红薯还曾带给我解不开的神秘,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红薯窖的。红薯窖就是很深的地窖,垂直下去,再向两边挖两个洞,红薯就放在洞子里。冬天,家里的红薯吃完了,就再去红薯窖里拿。拿红薯的活儿是神秘的,经常有娃娃被大人用筐子掉到窖子里去拿红薯,上来后就到处炫耀,红薯窖里多么黑,多么暖和。有一段时间,到红薯窖里拿红薯甚至成了我的一个大愿望,可能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娃娃,加之身体又太瘦的缘故吧,我一直没被委以这样的重任。

红薯当然也和文化有关,比如在我小小的心里就知道了一个清官,知道了红薯的卑微。“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关于红薯的。那时候看了电影《七品芝麻官》,那个画着白鼻子的县官说了这句话后,一时成为孩子们的流行语,而且我也在新华字典上查知红薯还可以叫地瓜。红薯其实是卑微的象征,比如说某人家生活不好,就戏谑地说他们“穷的没粮,全靠红薯扛帐”。冬天的时候,偶尔会有几个人组成的小剧团来村里演戏,背后人们称之为“红薯班”,意思是极简陋的。

而今,红薯很堂皇地摆上了超市里的蔬菜专柜,象征着卑微艰辛的岁月已经淡远,谁还在它的香甜里记起那些旧时光呢?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作 者 简 介

李华林,笔名周涛,网名警营雅士,二级警督,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政工室民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曾先后在《人民公安报》《政治思想工作》《陕西日报》《安徽文学》《延安文学》《黄河文学》《中国散文网》《中国警察网》《新浪网》等各类媒体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共获各类奖项三十余次。有十余篇文学作品被选入各类文集中。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本期编辑:徐萱波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