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顾盛杉:【为师之道】(随笔)
为师之道
文/顾盛杉
当你的同事是副职时,人家以正职相称,你立马指出:“他是副的。”
当人家给了你们同事俩100元润笔费时,你拿90元,给了同事10元。同事问你怎么回事,你却说:“老师还给你10元呢。”言下之意,不给你也可以。
当人家送给你和同事俩特产时,你没有想到人家也有你同事的一份,而在某个场合告诉同事:“老师替你享用了。”
如此为师者,实不敢尊崇。
只要是个懂事的人,不但要尊重人,而且要对不尊重人的人置之一笑,即使放在心里,但绝不显露脸上,让人难堪。
能力有大有小,只要一起共事,不要争名夺利。有了好处就要平分,二一添作五,千万不要你拿大头,给人家小头,更不能独自享用了。
唐代韩愈《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曾为师的我总觉得“传道授业解惑者”要认识自己。
哲学家泰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七贤”之一。据说有一次人们用海网打捞到一只三角鼎,大家准备把它献给当时希腊最有智慧的人,结果一致决定献给泰勒斯。
当泰勒斯很贫困时,受到了别人的嘲讽。泰勒斯为了证明智慧的效用,根据其天文气象知识预测来年的橄榄要丰收,便以一点钱租下了该地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翌年高价出租,赚了大钱。
聪明的泰勒斯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当有人问他,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时,他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有何难战!难道人自己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
办公室的小辈对我说: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你呀,党员、主任、作家,还有高级职称,我们什么都不是,连个初级职称都没有评,哎!真是惭愧啊!
我笑了笑说:错了错了!等你什么都是的时候,你就老了,知道吗?什么也不是意味着年轻,你年轻,你拥有最美好的东西。小辈眨眨眼睛想了想说:也是,你说得有道理。
我说得有道理吗?至少自我感觉是一种道理。人到了中年,应该是不惑之年了。不惑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明白事理吗?真的明白事理了吗?在我当教师之时,是多么踌躇满志啊!那个时候我教语文、教政治、教英语、教物理,做班主任、政教组长、团委副书记,学生们围得团团转,都对我尊重和理解,给我的是十足的信心和自以为是,我的话就是道理,就是正确的代名词。但现在想一想,就对我曾经有过的幼稚而感可笑。那个时候自己认为对的,现在却错了;而认为谬误的东西,现在是正确的。等我老了的时候,现在认为是对的东西还会是对的吗?现在认为不惑的事情,可能恰恰还是一种迷惑。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的道路是艰难而漫长的,苏格拉底曾把哲学的使命归纳为“认识你自己”。但智慧的苏格拉底对自己的认识乃是:“我自认我无知。”世俗的人们无知而不知其无知,他们需要一种盲目的自信和自以为是,除非厄运临头,他们总是满足而安逸地生存着,忙碌地和上司、同辈,和朋友、亲人,和冤家、仇人,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各类人物亲亲热热、勾勾斗斗、绞尽脑汁、气急败坏、欣喜若狂、伤心落泪、大打出手、抚爱有加……也真是!
世上多有为财富的匮乏弹精竭虑抑或铤而走险者,少有因为智慧的短缺、因为自知无知而终日惶惶者。现代人对利益的重视也许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证明一个人生存的价值,不是智慧而是财富。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大款说:“我有很多钱故我在。”这些年,文学在文化市场上日益边缘化,弄文学已经不吃香了。许多大家纷纷改弦更张,另谋高就。看到一家国家级大刊物上的文章,讲文学创作已经没落,“作家”已经成为一种没落的象征,我这才渐渐觉得可以自称“作家”了。
相传古希腊奥蒂亚境内的底比斯城,来了一只狮身人面的怪兽,称之为斯芬克斯。它站在山顶上,用缪斯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这则谜语,就要被它吃掉;谁猜中了,它就自杀。这则谜语是这样的:今有一物,同时只发一种声音,但早晨是四条腿,中午只有两条腿,而到晚上只有三条腿,这是何物?许多人因猜不中谜语,被怪兽吃掉了。后来,城外来了一个名叫奥狄浦斯的青年,终于猜中迷底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呀呀学语,匍匐爬行,似用四只脚走路;慢慢长大,少年英俊,青年潇洒,中年如日中天,只用两只脚走路;而到年迈体衰,老态龙钟,需拄杖而行,似有“三脚”。奥狄浦斯猜中了此谜,斯芬克斯随即自杀。
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谜语,而且谜底就是“人”,为何许多人都猜不中,被迫葬身于狮身人面怪兽腹中?可见人认识自己之难。
“认识你自己。”这句训词被镌刻在古希腊的神庙门头上。每当游人来到这里,都要驻足凝思,玩味着其中的深刻涵意,无不感叹人最难以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
当教师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的学生,就成了老教师,是一种学养,是一种尊严,是一种资历,是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洋洋得意。比如常有学生见了我说:来看一看老师。于是我每每暗暗得意!等静下心来之后发现,我真是有一些发酸呀!做官不要有霸道气,做生意不要有铜臭气,做文人不要有酸腐气,曾经是我对人生的看法,但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不容易,一句让人舒服的话就把我的人生观点打得溃不成军了。不少学生如今也当教师,要比我有城府得多呢!但又一想,也是的,岁数是说明不了问题的,不能以岁数来当衡量和区别教师和学生的标尺。像释迦牟尼,从事了四十九年的教育,而他的学生,大多数比他的年龄还要大,但他的弟子毕竟是他的弟子。而由此看来,教师的年龄在师生们中间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那什么是重要的?或许是学养?释迦牟尼和孔子都是有超人学养的人物,所以他们才是佛祖和圣人。这使得我想起了一位教育界前辈说的话:三十岁以前靠学养,三十岁以后靠人格的魅力。这肯定是一句有相对真理的话,但我又观察了一下教师职业之外的世界,人们的尊重,人们的热情,人们的前呼后拥,也并非是冲着教师,并非是冲着年轻教师或者老教师、造诣深的教师或者造诣浅的教师。冲着谁?当然是官员!这看一看过年过节谁家冷清谁家贵客盈门高朋满座就明白了。但这也并非说当教师在人们的眼睛里一钱不值,一千年甚至是几千年仍然受人景仰的,还要属于做过教师的人,像苏格拉底,像孔子,像释迦牟尼,这些都曾经做教育工作的人,真是非凡无比!但他们征服人们的不仅仅是年龄和学养,那让人倾心的究竟是什么?
大概,应该是他们的做人态度。没有哗众取宠,没有自不量力,没有妄自尊大,不想成名而成了名,不想荣誉而誉满天下。何以为例?不像如今有点影响就非要出书不可的人们,苏格拉底不著书,孔子不著书,佛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亲著也不得而知,只知道释迦牟尼的名字,前面的“释迦”是“能仁”,后面的“牟尼”是“寂寞”的意思。就是这个“寂寞”,就是能忍得住寂寞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成为天之爵者,像孟子所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如此看来,无论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无论是用才气撬起地球的哲人,也无论是争强斗富的大款,都不过为人之爵者而不是天之爵者。
回过头来再揣摩我和办公室小辈的对话,我向往年轻美丽,他们向往职务职称一类的东西,这大概都是不甘寂寞吧。
作为曾经的教师,我越来越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不可否认,教师中有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大教师”,有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有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有将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不是事业的“以教谋生者”,还有以“小人气”去熏染学生、浊化教育的“因教误人者”。倘若因为一时一事授人某种知识就以“教师”或“老师”自称且心安理得地短下别人应有的名与利,则不仅与为人师表的“教师”不沾边,更是对“教师”称号的玷污、对人格魅力的亵渎。
作者简介:顾盛杉:走过大跃进的幼年和大动乱的少年步入罡杨教坛,转战县城新闻领域,且追求杂家目标,崇尚心灵自由,体验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市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个人寓言专辑《啄木鸟成名》、诗歌专辑《走向太阳》,与他人合著多种作品集,获国际华人少年作文比赛指导奖、全国散文随笔奖、“中华赞”诗词歌赋奖、金江寓言文学奖、市首届“八尾猫杯”儿童文学奖、姜堰外宣特等奖以及上经区广播电视十佳记者编辑、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若干奖励。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本期责任编辑:刘军英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