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祠堂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折射出浓郁的吴地文化特色、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是研究和发掘吴文化的宝库,也是研究传统建筑文化最好的实体依据。
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惠山五里街西侧桃红柳绿,夹路乔木古藤、飞楼连阁。明代无锡书蜮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记录了惠山街当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祠堂、庙宇林立的繁荣盛况。
祠堂是过去人们祭祀祖宗或有功德于国民的先贤们的庙堂。凡祀帝王先师的称为庙,如泰山之岱庙、曲阜之孔庙;而祀公候、先贤的则称为祠,山西之晋柯则为祀周武王次子叔虞的王候之祠。这些庙堂、祠堂都属于官祠(公祠),一般都规模宏大、年代久远。祭祀享用官府编银。还有一类祠堂。则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大量祠堂。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在他们聚族而居的聚落或村落内所建,用来祭祖功宗德、祀祖报本之用的祠堂建筑,通常又称宗祠,它产生于农耕自然经济时代。散布于村舍、乡镇之中,它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它的规模、形制大小不等,视宗族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而定。
无锡惠山古镇,占地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排列着80个姓氏的118座祠堂,以其数量最多,密集度最高,姓氏最多,类型最丰富、形态最多样,保存最完好,构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独特的“祠堂群”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