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有德|寻阳江头
雷有德|寻阳江头
编者按:寻阳,今湖北黄梅一带,东晋时,寻阳的寻无氵,辖境在江北沿江地域,仅县治南移柴桑地,城名寻阳。唐武德四年浔阳县的浔有氵,辖境属原柴桑县地,与江北无涉。所建的浔阳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一带,与寻阳城不发生关系。
行走在古长江大堤上,看东方日出,水面鳞波闪闪,江花胜火。逝水如斯,勾人似梦入幻。
这里是寻阳地界。长江寻阳江段,曾经是连通彭蠡泽的巨大洼地,被江水冲积成一块一块的沙洲、湖沼。其间江湖纵横,水草迷蒙,九派横流,大些的叫大江、小江,在这冲积平原上曾经两江三片,如同武汉的汉口武昌,统归一署管辖,并有统一的名字———寻阳。
作为曾经的寻阳人,我知道,古寻阳是大江冲来的新区。它的隶属,在大江的冲积下正象浮萍一样变徙不定。曾属楚,又属吴,所以称吴头楚尾。四边的杨洲、江洲、荆洲、豫洲、圻洲,都曾隶属过。是一个三省交界、隶属多变的边区。我很想知道,两千多年里,古寻阳发生了什么?我深怕因为隶属多变和划江而治,两岸或多边史册分修,极可能遗漏寻阳。感觉有责任背起行囊,去拣拾属于寻阳的迹痕,哪怕是几只贝壳。
走进寻阳,必会先寻寻水城。公元前206年,强秦灭楚。英山人英布(因黥面也称黥布),攻下咸阳有功,项羽封其为九江王,筑王都于寻阳,史称英布城。或因寻阳江段而称寻阳城,在今天的黄梅县蔡山。九江王还在太白湖边筑有两个卫星城,叫东黥城、西黥城。《通典》载:“蔡山出大龟”,是贡品,大有一尺好几。古人习惯用龟卜卦,越大越灵验。故有“大蔡神龟”之说。蔡山可是当年海内驰名,载于史书的。想那时,蔡山立于大江之中,叫江心洲,正是产大龟的地方。寻水城后来作过县署、南新蔡郡署,管理“茫茫九派流中国”之地。
走进寻阳,与五柳先生邂逅,方知与杜甫齐名的陶渊明与我毗邻湖边。史载,五柳先生曾祖陶侃,因任职举家迁来寻阳,《名人辞典》记侃为庐江寻阳人,即现黄梅蔡山。侃母湛氏是古代中国四大贤母之一,有“陶母责子”的故事。陶侃做到荆江二洲剌史,有追赠大司马的辉煌。五柳先生常以曾祖自励,一生留连寻阳,归宿寻阳。他的作品,“临长流,望曾城”,“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城、次城、南山,都有寻阳的影子。《桃花源记》,亦有大量寻阳、蔡山和太白湖畔的影子。相传,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与大儒陶渊明曾偕行寻阳江北,慧远卓锡于张湖柘林寺,而相距不远的太白湖上舒城寨、陶公在此临水而居,把自己活成一株菊。两位大师偕行厚交,传为美谈。至今舒城寨仍有纪念五柳先生隐居的陶公祠。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国山水田园诗鼻祖,与我同乡。寻阳,就是世人千百年向往的桃花源;寻阳,就是诗意地栖居之地。
走进寻阳,与鲍照、李白偶遇。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鲍照赴江洲任时,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描绘了庐山、寻阳一带山容水貌,景色奇幻。史上评价与范仲庵“岳阳楼记”齐名。一代文苑巨匠,擅长七言歌行体,最为传诵的名篇是乐府诗《拟行路难》。可惜错任江洲参军,死于乱军之中,存墓于黄梅城南。相比之下,谪仙李太白可谓风流倜傥。他在途经蔡山时,有感于江天一色、江心一洲,写下千古绝唱《夜宿江心寺》,蔡山附近的湖因此改名为太白湖。
寻阳是水冲来的。南是庐山,北依大别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今天的九江、黄梅之间奔突,积成洲,积成平原。大水年份,又是泽国一片。家乡人四处逃荒要饭。讨饭也得要手艺,那就唱黄梅调,不少还配有拉二胡、打连厢。黄梅戏就这样传遍鄂赣皖三省,成为国家五大剧种之一,当然的国家级“非遗”。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每逢节庆,家家贴对联。唱戏和对联,都得会作诗填词呃。也许这便是全国最早诗词之乡、楹联之乡的由来。
寻阳的男人尚武。青壮劳力外出讨生活也讲艺术。往往成团结队,流动拉场子,打拳脚,演武艺。好在岳飞的“武穆遗书”在太白湖畔秘传。岳家拳十八般武艺,有徒手套路,有器械套路,岳飞子孙在这一带传承,习武蔚为乡风。就算不用来讨饭,逢时过节,玩龙舞狮也是用得着的。这便成了武术之乡。而今岳飞拳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武的男人们还喜爱赛龙舟。舟首翘起雕刻的龙头,舟尾安上丈余的木棹,划手八到十五人不等。竞赛时一人掌舵,一人击鼓鸣锣。每人一把桡板,按鼓点节奏使劲划,叫听鼓下桡。赛龙舟热闹非凡,牵动几十里水乡。
寻阳的女人爱挑花。一方普通的粗布,在经纬点上用针线挑出很多X型架子花,构成正反两边一样的花形图案,是寻阳女人的拿手绝活,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挑花的民间艺人以蔡山、新开、孔垄一带为主。用挑花补衣缀窗,方正耐用。以挑花手艺讨饭,不愁换不到吃的。
姑娘挑花做爱情信物或嫁妆,最显个性品位。拿挑花工艺品到巴拿马,获得过万国博览会金奖。将挑花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总理和代表无不夸赞。自然也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走在寻阳,随意就能拣到一叶柳、一瓣菊,收获一行大雁、一篓落霞……
作者雷有德:男、湖北省黄梅县作协常务理事。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