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焰 :​啊!流淌在我心海的岁月之歌(3)

 啊!流淌在我心海的岁月之歌(3)

文/明  焰

《渴望春天》

这可是我真正喜欢上的第一首外国歌曲。小学时学唱的外国歌曲,几乎全都是前苏联时期的。1953年夏升入重庆25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因为有了音乐造诣很深的郭绍尤老师,有了他的准确演绎和严格教唱,这首奥地利的童声合唱才真正浸入了我的心灵深处。
几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我都要常常先背诵它的歌词,接着哼起它的调子,然后唱起这首歌来。在内心里渴望着那一年一度的大自然的赐予,那每一次轮回首先降临人间的美好季节。
这一首世界名曲,由奥弗贝克作词,赫赫有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作曲。我经常想,比起我们相对沉寂的民族性格,比起我们相对沉闷的社会氛围,《渴望春天》透出的欧洲各民族的开朗性格和开放气息,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深思。
朋友,在寒冷的冬季,面对冰雪覆盖的大地,你难道不会心生这样的渴望吗:
“来吧,亲爱的五月,给树林穿上绿装。让我们在小河旁,看紫罗兰开放。我们是多么愿意,重见那紫罗兰。啊,来吧,亲爱的五月,让我们去游玩。”
你只要一唱起这首《渴望春天》,你的心里就生出了暖意,你的状态就带有了热情,你的思绪就会涌起激动,你的梦想也就有了渴望。
令你感到意外的是,这首歌明明是写对春天的渴望,第二段却着力去写冬天。这正是歌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实,冬天也是很美的啊,你应该在春天到来之前,去尽情享受这上帝在严寒里也给予我们的恩赐:
“冬天,也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喜。在雪地上在灯下,大家欢聚一起。用纸牌盖起小屋,还做各种游戏。在自由可爱的大地上,乘雪车旅行去。”
你看,在作者笔下,冬天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活泼健康的;不是消极忍耐,而是乐观向上的。冬天,给我们的快乐可多着哩。
冬天,我在给亲友们的通信里引用这段歌词,在给亲友们的电话里轻哼这段曲子,希望以此带给他们快乐。多年来,我心中一直有种渴望:哪年冬天去一次欧洲,看一看那冰雪覆盖的原野,体验一次“乘雪车旅行去”的快乐。
啊,春天来了,春天终于来了!你听听第三段:
“当小鸟唱起歌儿,报告春天来临。在青草地上跳舞,又是一番欢欣。啊来吧,可爱的五月,快带来紫罗兰。也多多带来布谷鸟,和伶俐的夜莺。”
多美的早春啊!春讯争先,万物复苏。春草勃发,春花竞放。春早人更勤,人们欢呼春天的来临。春天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天激发我们去创造去奋斗,人们更呼唤暖意盎然,生气勃勃的春天的脚步再快些。那“渴望”之情,再次跃然于纸上。
《渴望春天》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疾病与贫困交加,去世前的作品。令人惊叹的是,歌中却没有丝毫的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词作语言朴素、简约、明朗,富有表现力。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莫扎特不幸的一生,疾病,穷困,遭嫉,他渴望春天。但他没有等到春天来临,于他生前最后那个冬天就与世长辞了。他无私地把作品留给了我们,让人们替他迎接春天,让人们同他一样也对春天产生渴望,让人们快乐地迎接未来。
《渴望春天》用极富生活气息的朴实词句,优美欢畅的曲调,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素材简洁,凝练,婉转。乐曲充满生机活力,又不失优雅隽秀。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敬,这是人类对自身活力的自信。
2015年6月,我终于去了北欧几个国家旅游。那里的季节刚入初夏,但远望雪峰耸立,脚下青草勃发,仍然是一派明媚的春天景象。扶着峡湾游轮栏杆,站立峡谷飞瀑面前,逗趣在静谧的湖岸,仰躺在绒绒的草坪,翻越到积雪未化的山顶,步行在古老皇宫的花园,我都禁不住哼唱起《渴望春天》来。真的觉得上帝怎么就这么偏爱他们,让大自然配合得如此完美,如此令人心醉!
《渴望春天》里透出的欧洲民族那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与气质,在旅途中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挪威掠影(初夏远山积雪)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找到这首歌的音响版本。打听了不少本地的书店、市场,旅行途中也不忘去当地书店里寻觅。可总是令我失望。
前年,我去北京,停留了两个多月。一次,听外孙儿弹钢琴。也许是“心灵感应”吧,我冒失地问他:“你知道莫扎特的《渴望春天》吗?”想不到他居然神气地回答道:“这是我的练习曲。早就练过了!”
接着,他在书架里找出了一套共两本的光碟:《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
这部由徐沛东主编的《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少儿考级及学习的唯一指定教材》里,就有《渴望春天》的钢琴弹奏和童声演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以后的情形就不用多说了。我白天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欣赏唱片,晚饭前全家一起听小朋友弹钢琴,有时也禁不住跟着童声哼唱几句。在放学途中也与外孙儿讨论这首歌的含义和感情。《渴望春天》成了我们祖孙两代进一步沟通的桥梁,我们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我离开北京那天,出发前,外孙郑重地双手捧出一个盒子:“外公,送给你!
我打开一看,嗬!就是那套《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
我激动了好一阵。我谢谢他的理解,他懂得了我对这首歌的情有独钟。
我毫不客气地接过了外孙的礼物。因为他也喜欢这首歌,而且他已经弹会了这首歌。
《那就是我》
美不美,嘉陵水。亲不亲,重庆人。在外地工作几十年,故土情深,乡音无改。故园别梦,情怀依旧。如果说一首《异乡寒夜曲》让自己融入乡愁的悲凉,那么这首《那就是我》则能把个人放在乡思的深情中融化。
可以这样说,一开始就真正能以艺术魅力打动我的,留给我最深第一印象的歌曲,就是这首《那就是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次听到这首歌,是女高音歌唱家朱蓬博演唱的。那令人陶醉的歌声,至今还萦绕在耳边。满怀对故乡的倾述,饱含对亲人的思念,女性那特有的柔声细语的述说,令听者动容。据说,朱蓬蓬第一次听到作曲家谷建芬为她弹奏这首歌曲时曾经泪流满面。朱蓬博与乐队排练这首歌时,一曲终了,乐手们竟感动得热泪盈眶。一首歌能征服那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艺术家们,它的艺术魅力还用得着多说吗?
我觉得这首歌一般歌者是唱不好的,它的节奏和旋律,是不太容易普及的,它也许只适合专业歌手去演唱,而且最好是在音乐会上演唱。后来听了戴玉强演唱这首歌,更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戴玉强,这位“中国歌剧界的骄傲”者演唱这首歌,完全展现出他宽广、厚重的男高音独特风格。他与朱蓬博演唱这同一首歌曲,那真正是同曲同工,相比益彰啊。我每次听这首歌时,是必定要先后听完二位歌唱家的演唱才罢休的。那才叫投入,那才叫过瘾,那才叫心灵震撼,那才叫艺术享受。
现在不少演唱会,常有应时的抒情歌曲,可惜一些歌曲的歌词免不了标语口号般的苍白。无论是歌颂崇高、雄伟,或者是表现豪迈、不朽,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的歌曲,匆匆地走了,正如它匆匆地来,就是因为它的歌词不能给我们带来美感,没有给人们留下一点儿有审美价值的流连。
《那就是我》可不是这样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你先听听这首歌的头两段: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炊烟,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噢!妈妈,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故乡门前的小河,老屋灶堂的炊烟,吱吱唱歌的水磨,小路赶集的牛车,微笑的浪花,吹响的竹笛,如流淌的小溪,向你娓娓地宣叙。
你再听第三段: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
噢!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这段一开始,就是一个八度大跳,似突然迸发的瀑布,湍急而奔放。故乡的明月,青山的倒影,飘来的山歌。带你向新的情感境界升华。
你再听最后一段: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噢!妈妈,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故乡的渔火,沙滩的海螺,驶来的风帆,虽然是前两段旋律的反复,但经过第三段曲调起伏跌宕的感情蓄积,它不再是娓娓倾述的小溪,它已经是烟波浩渺雄奇壮美的大川了。
作者在嘉陵江边 老屋门前(1991年天命年拍于重庆千厮门洪崖洞原合川码头)
《那就是我》的歌词,质朴自然却显高雅,于生活气息中透出人性的亲切。歌词将故乡的景色拟人化,意境恬淡却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那份如梦如幻、超然于喧嚣尘世的纯真和宁静,是来自童年的憧憬,如陈年甘醇,让人们尽可以在回味中去咀嚼。
《那就是我》的曲子感情真挚,内涵充沛,给了歌唱家极其宽阔的发挥余地。歌唱家们说,这首歌不是口在唱,而是心在倾述。如果是那种干瘪瘪的空泛之作,你能拿什么去倾述?
这首歌,读起来感人,唱起来动情。能让读者、歌者、听者产生情感共鸣。我甚至要学生模仿它的句式造句,让爱好诗歌的学生学习它的格律写诗。学生一般都能形象地写出自己想写的文字,效果还不错。
一转眼,离别家乡五十多年了,我拿什么去寄托我对她的思念?
亲人们分隔了半个世纪,老一辈们都去了天堂那片神圣的静土,我拿什么倾述我对他们的深情?
我只有常常静听这首歌,我只有常常哼唱这首歌……
八十自嘲
重庆老崽儿,
成都教咕咕。
有感即打油,
无聊才读书。
谈笑多文友,
往来少愚夫。
渝州又唱晚,
只缘人糊涂。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明焰,1941年生于重庆,老千厮门洪崖洞崽儿。重庆五中(广益中学)读完高中后入南充师院,毕业服从分配到成都任中学语文、历史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