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是顺天应人

公元前206年,秦亡,项羽尊怀王为义帝,分封诸侯: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於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刘邦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三个郡,建都南郑(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这基本上是占据了秦始皇初即位时秦国的南半部。 章邯虽然靠着实力最雄厚,得了三个王,占据了秦始皇初即位时的秦国北半部。但是三王分立后,每人的霸地都不如刘邦。章邯自己为雍王,地霸咸阳以西的半个内史,外加一个陇西郡,一个北地郡,建都废丘(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司马欣为塞王,地霸咸阳以东半个内史,建都栎阳(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都尉董翳为翟王,地霸咸阳内史以北的上郡,建都高奴(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其余造反军一家一王,地域都很小,都只有秦始皇建制的一个郡,甚至只几个县。有的还要回去跟自家的旧王主子去夺去打。
    赵相张耳的马仔申阳,因为率先渡河占领河南城,掩护章邯、项羽大军渡河有功,被封为河南王,占有三川郡,建都洛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 赵将司马卬因为早在巨鹿之战时,就在河内郡霸地一块,故而被封殷王,占有河内郡,建都朝歌(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赵相张耳为常山王,占有邯郸郡,建都襄国(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襄国就是信都,一年前赵王歇、张耳、陈余在这里被王离打垮逃往巨鹿(信都更名襄国)。张耳原来是赵王歇的相国,现在却要回去跟赵王歇掐,得把赵王歇赶走,这才能上任称赵王。 原赵王歇被赶往代郡,贬为代王(赵王歇为代王)。
    项羽的部将黥布为九江王,割楚地九江郡,建都六城(布为九江王,都六)。 吴芮因为在南部百越地区很有影响力,为了不使百越南蛮北上闹事,封吴芮为衡山王,占有衡山郡,建都邾城(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 共敖为临江王,占有南郡,建都江陵(敖为临江王,都江陵)。 贬魏豹为西魏王,迁往河东郡,建都平阳(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 韩成为韩王,占有颍川郡,建都阳翟(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 臧荼为燕王,赶走自家的燕王,占有广阳郡,建都蓟(荼为燕王,都蓟)。 贬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占有辽东郡(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齐将田都为齐王,占有临淄郡,建都临淄(都为齐王,都临菑)。 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占有济北郡,建都博阳(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这都要跟原来的齐王田巿去抢,你要有本事把齐王田巿杀掉或赶走,才能上任。 贬原齐王田巿为胶东王,占有胶东郡,建都即墨(徙齐王田市更王胶东,治即墨)。 巨鹿之战陈余写信瓦解秦将有功,可是又在王离投降后与干爹张耳起纷争,掷印而去,不知所终。项羽也没忘了他,听说他在南皮,便以附近的三个县封他为侯,治所在南皮(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却没能霸有已经占领的整个楚国。楚国被一分为四国,分别被吴芮、共敖、黥布割去一块(分楚为四。西楚、衡山、临江、九江也)。项羽占有东、薛、砀、陈、南阳、泗水、东海、鄣、会稽共九个郡,建都彭城(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项羽也没敢自称霸王,或楚霸王,而只是西楚霸王。就这样,也还得回去从老领导楚怀王手中去夺抢。 汇总一下,大封诸侯一共封了十五个王,一个侯。贬迁了四个旧王,虚尊了一个义帝。
    从这个分赃的结果来看,应该还是比较公平的。秦国一分为四,楚国也一分为四,不偏不倚。章邯、司马欣等,你们原就是秦国人,还回老家耀祖光宗。刘邦亡秦有功,霸地面积仅次于项羽,得到三个郡。而且这三个郡有两个曾经是诸侯国,巴国蜀国。不像其他造反军,把战国七雄切成好几份几人分。这个时候,李冰早已修了都江堰,巴蜀已成天府之国。刘邦从一个小亭长,仅仅经过四年的奋斗,一跃为汉王,获利最为丰厚,应该可以满意了。 章邯比其他人多拿点也有道理,亡秦之前章邯就已经是雍王,高众人一等。多得的部分一是北地郡荒凉,多是沙漠草原。二是秦将之间取长补短,与项羽平级的上将军司马欣只得半个内史。再加上如若不是章邯纵容王离投降亡匿,对项羽等造反军手下留情,尔等早不知死哪儿去了。 项羽地霸九个郡虽然面积最大,但却是割肉亏损。楚国原本就是项家的。战国时期的楚国,在灭亡之前,是项燕辅佐一个儿王负芻,实际就是无冕之王。楚亡之后,又是项燕的儿子项梁扶起个儿王楚怀王,从秦二世手中打下了整个楚国。项羽现在霸有的九个郡,楚亡之前是项家故地,秦亡之前已经被项家完全占领,现在大封诸侯,项羽还拿出三个郡分给他人,够仗义了,够大公无私的了,天下人还能说什么? 说因为项羽大封诸侯不公,这才引发了后来的战乱和楚汉战争,当时人如是说,如陈余、田荣者,那是别有用心,为自己捣乱谋利找借口。后世专家学者如是说,那是没脑子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纵使有一些局部的争斗,那也是六国余孽自己狗咬狗,也是回家在自己的地盘里自己人窝里斗,无碍天下太平,绝不会再次引发天下大乱。
    汉元年四月,心满意足又急不可待的各路造反军,纷纷离开人间地狱般的咸阳,奔赴封国上任加冕。 齐将田都回去要上任齐王,却不想被自家兄弟田荣给杀了。田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立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想想自己立的齐王田市现在被项羽立为胶东王,早晚是个祸害,干脆也杀了(追击杀齐王市于即墨)。项羽立的齐王建的孙子田安,那是正根,早晚也是个祸害,也杀了干净(还攻杀济北王安)。可怜齐国的这些王子王孙,秦始皇灭齐国时没杀他们,叫他们安居乐业,一个个恩将仇报起而造反,结果都死于自家田氏宗亲手中。这就叫老天有眼,报应! 汉元年七月,张耳翻脸不认人,回赵地赶走自己立的赵王歇,占领邯郸郡上任常山王。张耳的干儿子陈余不服,发兵攻打,差点没把他宰了。张耳慌忙出逃,总算捡了一条命(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陈余从代郡迎回赵王歇。赵王歇投桃报李,让陈余做代王(迎赵王於代,復为赵王。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 汉元年八月,燕将臧荼回到燕地要上任燕王。燕王韩广倒没说不让,赶紧离开蓟都往辽东郡走,臧荼想想,留下是个后患,干脆杀了把辽东郡也据为己有岂不更好。于是追上韩广,在无终把他杀了(臧荼击广无终,灭之)。 果不其然,齐田荣、赵陈余、燕臧荼得手后,都开始享受荣华富贵,再没有向外扩张。 为何会是这样的结果?
    因为在汉元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大封诸侯才是顺人心,得天道。几千年来,都是大封诸侯,小国林立,合纵连横,天下纷争。只有这样将军才能战功封侯,文人墨客才能游说诸侯翻云覆雨,那个时候的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大一统泱泱大国,从来没有品尝过大国的好处,所以,人心思分,理所当然。几千年来,人们所见所处,都是大封诸侯,小国林立,合纵连横,天下纷争。自周武王大封诸侯以来,八百余年,人们从生到死,一代又一代见到的都是诸侯林立的国家形态。所以“分”是习惯,是共识,是天经地义。分,才能使将军战功封侯,文人墨客才能游说诸侯翻云覆雨。那个时候的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大一统泱泱大国,从来没有品尝过大国的好处,人心思分,理所当然。 以当时王侯将相的视角,在那个交通不便,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要那么大的地方有什么用?穷其一生也不能尽达,统治起来费劲拔力。风土人情不同,你爱啃馍他爱嚼米,讲不清道理,你为他好他不领情反倒是好心不得好报。能有个方圆几百里,吃穿不愁,妻妾成群,子孙相袭,这就够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只维持了十一年,统一的好处还没来得及显现,统一造成的死伤,却叫天下人不免生出国破家亡,父兄死难的仇恨。虽然诸侯间的战争伤亡更大,死伤更惨烈,但是一句保家卫国,死伤的悲伤痛苦,便可化成了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叫人化悲痛为荣耀。而统一的死难却因为秦国人的到来,生活习惯的改变,越发的仇人相见,火上浇油。 再放眼全世界,几千年漫长的人类历史,也都是小国林立,你争我夺,五大洲无一例外。后来唯一统一成大国的古罗马帝国,最终也还是分崩离析。说一统江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心所向,其实是毫无根据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人类历史从古到今,始终是小国林立相互厮杀亡国灭种占主导,是绝大多数,是国家形态的主流。像中国这样大国一统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唯一没有断绝的,反倒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所以,想过去,看周围,秦末战乱,已而大封诸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分是共识,是常态,是理所当然。 何况还有秦始皇悲惨的前车之鉴。秦始皇穷其一生三十七年,矢志不移统一大业,殚尽竭虑,克己复礼,最后结果不还是一哄而散,只落得断子绝孙,天下人恨。所以,项羽大封诸侯毫无疑问是顺应人心。造反军各归其国,虽有少许内讧,无碍大局。天下重归太平,似指日可待。《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