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与风温

昨天咱们讲了太阳伤寒和传经,太阳伤寒证主要有恶寒怕冷,浑身酸痛,寸脉和尺脉浮紧。如果脉象不变,证明病比较轻,没有传经。

如果脉变得比较急,就证明这个病已经传到少阳或者阳明。如果是忽冷忽热,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证明已经是少阳证,如果是烦躁,情绪不稳定,燥热的,证明已经是阳明证。

今天再来看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开篇的时候我就讲过,太阳病的三大症状是脉浮、恶寒、头项强痛。现在不恶寒应该不属于太阳病了对吧。

现在一派人说是太阳病,一派人说不是太阳病,咱们先不下结论,先摆证据嘛。

咱们就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内经》有这么一条: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寒气是冬天的正气对吧,本来冬天就应该是天寒地冻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注意保暖,而且受寒比较重的话,当时就会发病,这就是伤寒。

如果受寒程度比较轻,当时身体不立即发病,外邪潜伏在人体里,阻碍气机的气化和升降流通,气机不通之后,会气郁化热,导致内热越积越重。再加上春天阳气开始生发,体内的郁热也爆发出来,才成为温病。

用这个解释来看【发热而渴,不恶寒】,就解释的通了,身体里头有内热了,才发热口渴嘛。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这种情况主要是生活方式导致的,天天喝酒、熬夜、纵欲导致的肾精亏虚,也就是阴虚,身体糟蹋的很严重。

阴虚必然导致脏腑里有虚热,等到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才发作,叫少阴温病。如果肾虚的严重,并且寒邪来的凶猛,在冬令时节发作,就叫少阴伤寒了。

再来看第七条: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本来身体里面就有热了,这个时候如果人再一直流汗,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一直在流失,身体就会发高烧,摸起来烫手,这个病就是风温。过去生活条件差,大家生病了也都不太当回事,生病了抗一抗就过去了,然后还是照常工作,一直出汗,体力透支太大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主要是治疗失当导致的,当成了太阳中风证,误用了发汗法之后,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出现脱水,人发高烧的情况。

那么这种发高烧,身体严重脱水的风温病,具体有哪些症状呢?咱们接着来看第八条: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chizong),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先来看【脉阴阳俱浮】,左右手的脉都是浮脉,浮脉是主表,也主热,这里就是主热,风温咱们讲了,明显是里热,所以这里是主热,不主表。

自汗出好理解,身体里热重,热量往外散发,把皮肤肌表的水分带出来了,咱们喝热水和喝汤的时候,也会流汗,道理是一样的。

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那么为什么出汗之后,会感觉身体很重呢?脾主四肢肌肉,主统血,主运化水液。

身重是脾的运化的功能出了问题,加上出汗太多导致血液里的水分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人才会感觉身体很沉,精神状态差,人整个很疲惫,睡觉会打鼾,人没力气讲话。

若发汗者,小便不利。如果这个时候再发汗,身体里的水分本来就不够了,再发汗当然小便会少。跟咱们天热的时候出汗多,然后小便就会少,是一回事。

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辨证不准确,误用了苦寒泻下药之后,把胃、大肠、小肠里的所有东西都清出来了,营养一下子全没了。

那么自然会导致大小便失禁,全部漏出来了,这里的溲不单单是指小便。营养没了之后,肝血就不足了,眼睛能看东西主要是肝在管,肝血不足之后导致眼睛失去濡养,结果眼睛就变得直勾勾的,这种有内热津液损耗大的情况下,误用苦寒泻下药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如果你身体内里热很重了,再睡在电褥子上,或者北方是睡火炕上,用火把汗发出来。这种发出来的汗,只把身体内的水分发出来了,但是病邪还在,用火一烤之后,血液里的水分也减少,看到的就是身体发黄。

如果身体内津液丧失太多的话,大脑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就会发惊痫,这个人变得情绪失控,一阵阵的发狂。肝主筋,没有充分的血液供给之后,就会抽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句话讲的是误用了泻下和火烤发汗之后,时间短还能救回来,如果在给他吃泻下药和用火来烤发汗的话,血里的水就全干了,这个人就完了。

医者要慎之又慎啊。

再回到咱们一开始提的问题。温病是有里热口渴,全是热证。但是从伤寒引起的,寒邪潜伏在人体内,等到春天阳气升发的时候发作。

太阳病呢,不管是中风还是伤寒,是必恶寒,全是表证,没有里证。你可以说温病不属于太阳病对吧,也可以说是广义或者是太阳病的一个延伸,这也没错儿。

不过温病是绝对不能按太阳病的治法儿来治,一治这就坏了,咱们刚才也具体讲了后果有多可怕。所以中医一定要讲辨证。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解密 第6条

    伤寒论解密 第6条

  • 伤寒论.第183条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见<论>.第183条) 作者:蒋远东 病有得之一日者是太阳病,<太阳篇>第四条讲:伤 ...

  • 2.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条辨呢,伤寒论的条辨就是说,我们在太阳篇出现的这个症状就是太阳证,那我不管里面的里面的病是什么,可能是肺癌,可能是肝癌,我不管你,如果病人出现这个现象,你就给他太阳证的药就对了,不用去管里面的病是什么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8)各家论春温、风温之上焦篇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7)各家论春温、风温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6)各家论春温、风温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5)各家论春温、风温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 ...

  • 必背: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一.<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 ...

  • 伤寒不治温病?看看伤寒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温病大家吴鞠通是怎么用半夏的

    中医书友会第8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林大勇,李海波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 导读:吴鞠通用半夏的功用主要在于化痰逐饮.止呕止咳.交通阴阳疗不寐.协调寒热以及宣通郁滞,其炮制方法 ...

  • 中医高手临床经验点滴: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