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闲说侘寂
侘寂是一个不曾熟悉的词汇,看了一些资料,方懂侘寂是一方请进家的“佛”,侘寂是一阙空灵幽静的禅。侘寂或许它很易得,侘寂或许它又很奢侈;易得的是,佛一样的心境;奢侈是,有人为佛而侘寂;我不是前者亦不是后者,我属于中间的———一杯茶一本书一个环境一个心灵的“家”。
人在红尘走,何处不惹尘埃?尘埃处处有,惟有时时擦。说到这里可就深了,这是佛法的两个宗派,一个讲的是人天性本善;一个说的是人心性不定,得时时修正。
其实放到人性的纬度来思考:人即使善良的,也是需要不断矫正坐标、不断修行的;因而也就有了佛教的两大宗派的存在。就好比侘寂,本是佛教里的一种境界,这本是人人都具备都能达到的标准,有的人不需要环境和外在东西外化就能达到,有的人就需要一些外部环境的烘托和渲染才能达到。说到底是悟性和本能的高低不同所致。侘寂都是修行,就好比一个在寺庙里修行一个在家里修行一样,寺庙里纯佛教氛围的修行,家里你就得布置得和寺庙一样的环境,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一种境界,真善美又是一种不易达到的修为境界。人人都爱真善美,人人未必知晓真善美的核心是什么?那么真善美的核心是什么呢?真善美———不过为核心。
“不过”就是真善美的核心?你或许惊讶!但这确实如此。不过就是有底线有标准、不偏不倚,能掌握分寸。分寸是一个做人做事的界限,人过了你不愿意,你过了人不愿意。只要你能做到不过,别人也就懂分寸了。
分寸说到底就是一个礼字。周公旦制礼也是为了国家的秩序而制之。懂分寸也就知礼,知礼了自然也就有了秩序。分寸——礼节———秩序,看似毫无联系,实则联系“密切”。家里懂分寸,出门懂礼节,出门懂礼节,做事有章法,也就是有路数。一人懂分寸知礼节,百人千人都懂礼节的话,社会不就有秩序了吗?这些良性的、优质品质是如何锻造养成的呢?这却是一个大课题,但也是我要说明的一些精神养成法则。
富贵的东西只能裹腹和享受,对精神品质的锻造和养成是不利的。哪我们的一些优良品质是从哪里锻炼和养成的呢?答案只有苦难。苦难这个词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但苦难确实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人能记住的往往是自己最苦最难的时候,甜蜜幸福的东西往往是难时的相溶以沫、患难与共;等财富积累起来了人也就“变样”了。
物力维艰,当知一丝一物来之不易。世间所有的物品都是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易得之物。
朴素的东西总是散发着岁月的沧桑,艰难的岁月里,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世上没有脚走不完的路。山一座来水一程,没有人翻不过的山,也没有人趟不过的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希望是人生的太阳,希望是人生的意义!
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种下一颗侘寂的心,把岁月的苦难做成一双鞋子吧,一路走下去,走着走着就走出了阴霾,走着走着就走出了人生的谜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修一颗清净的心,磨一双明澈的眼吧!在嘈杂的喧世折腾去吧!在寂静的夜里养养侘寂之心吧!我们就是这样,白天为生计,夜里为明心。
白天与黑夜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白天做事不欺人,夜晚反省不自欺,这样就很好!在茫茫人海中去做一滴水,一滴明澈纯净的水,把世事洞明了也就做好了人生的这门“学问”。
人生,苦难与欢乐相伴,艰难与困苦随行,我们的目的是走向有质感的人生。不管前头是高山还是低谷,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行走,行走才是我们人生意义的进行时。人生就像是开弓放出的箭———只有去路没有回路。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这仅有一次的人生路呢?
修一颗明澈的心吧。把世事都看透,既知世炎凉又知人性温暖,这一冷一热的人生,我们得有强大的精神能量才能更好的面对。这种能量的培养就是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有了平常心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你战胜不了?
这颗平常心,它不住在温柔的富贵乡里,它在劳动者的号子声里,它在空旷的山野里,挑水者一步一个脚印的步子里……你经历了苦难、挫折、心灰、意冷和冷眼,你的平常心也就有了,侘寂之心也永驻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