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源流浅谈!

何姓起源

何的名义:何,义为担,挑,就是负荷之意。何原本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何字,都像一个人肩膀上扛戈而行、口中呼喊的样子。由此,引申出负荷、承荷之义。后来荷替代写成何,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成为虚词和疑问代语了。河,也作何,当是以河为原始氏族图腾,以何为氏族名和族徽,何人所居住的地方称何,最终建立了何国,形成了姓氏。

何姓的起源与演变:何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归姓、姬姓。 第一支源出归姓,相传黄帝时代已有何姓,何人是东夷族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并在黄河下游的山东菏泽建立了何国,其中何侯的一支可能随虞舜帝南巡于九嶷山,而留居于今湖南的宁远、道县一带,至今何姓仍为道县的大姓。何人一支融入湘南的瑶族先民中,成为瑶族十二姓之一,同时,一部分瑶民又被同化为汉民。至今在湘南仍多何姓。在商朝的青铜器的铭文上也证实了何姓的存在,何姓氏族是商王朝的异姓亲族。夏朝时,居于黄河下游南岸的何人,称河伯族,后西迁到河南巩洛一带,与洛人相近。商朝中期,河伯族迁到陕西韩城东北龙门附近,分为三国,其中一族为河宗国。西周中叶,河伯族的一支曾沿溯黄河北迁内蒙古呼和浩特以西至河套一带。周穆王西渡黄河西征时,河宗氏跟随西移进入青海乐都,后又南迁贵德县的暖水河。后来汉朝甘肃张掖地区的“昭武九姓”中的何国,可能就是迁到青海乐都的河宗氏的后裔。“昭武九姓”中的何国西迁,经新疆南路的焙羌、且末、和阗到达叶尔羌。东汉末,何人通过乌孜别里山口西迂中亚的卡塔库尔干(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国)建立了何国。唐朝时归顺并设立贵霜州,何国正式列入中国版图。何国人以何为姓,归姓何氏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源系姬姓,分自韩姓。周文王之孙唐叔虞的十一世孙韩万封于韩,今陕西韩城南,战国时成为诸侯,建立了韩国,至韩王安时灭于秦,子孙以韩为氏。韩姓子孙散居于江淮地区,遂依音转韩为何。何姓世居庐江郡,遂成望族。进入西汉时,何比干成为武帝的廷尉,为姬姓何氏第一位名人。当代各地汉族何姓几乎都认为出自韩姓,姬姓何氏的历史有2200多年。

第三支系自外族的改姓。外族血液流入何姓主要发生在两晋以后。河南何氏,源出高车部,北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复姓贺拔氏为何氏。姑臧何氏, 源自唐朝西域何国。太原何氏,源出宋时的回鹘族。五代时吐谷浑人也有何氏。北宋金国女真人阿里侃氏改为何姓。明清时期的云贵川的土著中有何姓。清朝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栋鄂氏、辉和氏、阿礼哈氏、赫舒哩氏、必喇氏、洪克罗氏等氏族大多改姓何氏。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当地的汉族。

历史上何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何姓在山东、河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已有足迹。发源于安徽的姬姓何氏世居庐江郡,子孙繁衍,遂成望族。汉晋时期,何姓已分布于长江南北的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东汉时何姓已经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翻越南岭进入广东。唐朝时二次中原南迁移民,何姓大批进入江西、浙江和福建。明末何姓始入台湾。宋朝时期,何姓大约有6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宋朝第二十二位姓氏。何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何姓总人口的26%。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浙江和河南,这四省何姓大约占全国何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陕西、福建、安徽,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豫皖为中心的三大块何姓聚集地。而华北、两广地区是当时何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明朝时期,何姓大约有10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为明朝第十六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何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一要高得多。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浙江二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3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广东、四川,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34%。宋元明600余年,何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何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 湘两大块何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转向东南部。

当代何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何姓的人口已达到23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何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河南、贵州、广西、安徽、湖北,重庆这七省市又集中了26%。四川为当代何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何姓总人口的1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长江以北少何姓、长江以南多何姓的局面。尤以四川东北和广东东南是何姓两大高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何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迂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何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桂湘、云贵川渝、湖北西南、江西西部和南部、陕甘南端、青海东部、新疆喀什地区,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以上,有的达到3%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4.7%,居住了大约56%的何姓人群。在沪浙闽台、湖北大部、江西北部、江苏南端、安徽南部、河南东南角、陕西 中南部、甘肃大部、宁夏、新疆北部,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1.2%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6%,居住了大约22.4%的何姓人群。

何姓起源考辩:

泱泱华厦姬韩何氏。韩易何姓始祖是谁?此乃当今中华近两千三百万余何裔理应厘清的源流首要问题。对此,众说纷纭,主说有三:一是“允祖说”。二是“庶祖说”。三是“瑊祖说”。另外,还有“儒祖说”,“潜祖说”孰是孰非,且看下文分析。

一、“允祖说”。

说“韩王安嫡子允公乃韩易何姓之受姓始祖”,有历朝历代的《何氏宗谱》为证。宗谱是构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三大支柱之一。纵观全国自汉晋以来的《何氏宗谱》,大到十一省一百五十二股宗人参修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小到落业各县市分支的《何氏家谱》,绝大多数宗人和宗谱都公认韩允(何允)公为韩易何姓之始祖(一世祖),一致达成共识。

首据浙上虞《崧镇何氏宗谱》(1921年版)载:远在一千七百三十多年前的西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尚书侍郎、先安吉县令何文纵,侍中何劭就将编成的《何氏家传》奉《敕》投进了朝廷秘阁。司空司隶校尉崔琳收阅后,分别于太康六、七、八年三次上奏晋武帝。并奉《敕》藩续《何氏家传》,特为《何氏家传》作《序》。其第三次奏曰:“臣谨奉《敕》《旨》俾臣权修《谱》事。臣观在廷群臣所进先世名贤事迹,独《何氏家传》特殊:其先本姬姓,唐叔虞之嫡胤,周武王之裔绪,实王族之贵胄。至九世孙“万”以子爵封韩原,因以韩为姓。卒谥曰“武”,是为韩武子。下至景侯虔受王命为诸侯。十一世孙韩安王为秦所灭;嫡子“允”易姓逃难; 以其初生有纹在手,曰“何”,因以“何”为姓,自后何氏,更历汉魏以来,名公巨卿,代不乏人。……得使高风播万古,美誉于千秋。派胃增辉,源流可考!臣谨诚惶诚恐,稽着顿着,谨序以闻,下情无往激切,屏营之至。太康八年丁未七月,司空司隶校尉崔琳谨序。从上述录之《序》文可见,西晋太康八年(287),朝庭已官修定《何氏家传》,确定韩王安嫡子“允”,易姓逃难,以其初生有纹在手,曰“何”,因以“何”为姓,是韩易何之受姓始祖。且盖定何氏为四海大姓,并著之于“令”,正副两本,藏于秘阁。

隋大业十三年(617),炀帝下诏修定族谱。四海八十五郡合198姓,其中号称“国之柱,国之粱”二十五大姓之一的“庐江何”名列“国之粱”第二大姓。

唐贞观六年(632),太宗李世民《敕》《旨》以郡地修《氏族志》,武周通天元年(696)《敕》修《姓氏录》,都延用西晋朝官定之《何氏宗谱》,允公都尊为何氏始祖。有朝奉大夫行秘书正事汪行忠为《何氏宗谱》进撰《序》为证。《序》曰:“何氏原本姬姓。……至九世孙”万以子爵封韩原,遂以韩为姓。下至景侯虔,受命为韩侯。又十一世为强秦所灭,除其国而置颖川郡。有安王之子“允”乃易姓遁身以避秦难,因改其姓为何氏焉。自时而后,……羁宦东西九州,固磐石之宗;四海衍同源之派,若非纂辑焉。臣行忠等昨准。贞观六年,武周通天元年,汪行忠又进奏曰:“《敕》《旨》俾臣品量何氏大姓,臣等奉《敕》专一翻绎校勘证诸经史,无所差讹。臣等撰集,既定缮写进呈,乞行颁降。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叙以文,下情无往激切,屏营之至。”汪行忠两次奏文均得朝廷认可。

西晋,隋唐官修族谱已成定规,历经黄金时代和总结时代。尤其在西晋修谱,重血缘,正姓氏,别婚姻,明贵贱。何文纵,何劭两远祖所奉《敕》编修并投进秘阁之《何氏家传》,朝廷不可能不校不考便轻易定论!可见,韩允易何是受姓始祖说,源自西晋,历经东晋、南北朝“宋、陈、齐、梁”、隋、唐,翻译校勘无所差讹。

南宋绍兴十年(1140),吏部侍郎何垕向朝延献上《何氏续谱》。同年二月,宋高宗《敕》赞何氏云。“钦奖忠能,民夷信服。日食万钱,青阳孝子。袍笏传家,义门何氏。万里扬威,名题殿柱。”鄂梅何氏胜山户1943年版《何氏宗谱》载:宋淳熙五年戊戌(1178),知南康军朱熹为《何氏宗谱》作《序》曰:“何姓出自韩安不待余述矣”。宋祥兴戊寅(1278)年十二月,浙富春横槎《何氏宗谱》,礼部侍郎李元馨所撰《序》载:“迨安王子允遭虎狼之秦,因力不竞,易韩为何,遁身颖川;于是子孙散处江淮,遂为何氏。”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首修,2011年辛卯续修富春《何氏宗谱》载:崔司空进奏谱序曰:“允公为避秦灭韩之难,遁身颖川,以其初生有纹在手,曰“何”,因以“何”为姓”。

至元九年岁次壬申(1272)年正月,前宋监察御史何梦桂为《何氏宗谱》作《序》曰:“何氏祖于韩,韩晋出也;唐叔虞之嫡胤,周武王之裔绪也。周本后稷,稷本姬轩辕黄帝公孙氏,由来远矣!十一世韩王安不幸遭秦灭,因力不竞,安王子允易姓遁身,实为千万世子孙与亡绝续之会,千钧一缕亦危矣。夷考厥后,在西汉则何并守颖川。哀帝朝在东都,何敞守汝南。章和间,曹魏则宴侯关内。文帝朝则江左充录尚书。成帝时,曾瑶父子继仕;西晋或晋爵太宰,或庇职司徒。瑶,让父子,武帝时为大司马长史。济美刘宋,或位列台辅。宋文帝时为司空,或抗志,自高让之孙何胤也。虽人品高下不可一概律,然其簪绂蝉联,冠盖相望,汗青册篇,代不乏人。自汉末迨晋齐,椒房之贵,照映三朝,原系其谱,虽不皆出于一派,然史所录大抵出于庐江、扶风、陈留、南阳;皆安王子允公之子孙,散处四海而绵绪历代者也。”

明崇祯十年(1637)首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2)二修,《潜山何氏宗谱》何家法撰《序》载:“盖自韩王安国灭于秦,张良乘范增劝项梁立楚时,乃劝梁立安王长子“成”为韩王,又被项羽灭之。次子允惧韩不血食,窜迹江淮,以其初生手有“何”字纹,遂易韩为何,天下后世之“何”“皆自此始”。

直至近代、现代,全国各地,尤其是“皖、浙、赣、鄂、川、豫、陕”,少则数十多达数百部何氏支谱,都有关于允公易何为受姓始祖之记载。尤其是1921年版《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中,中华民国前国务总理外交总长孙宝琦,湖北省长建始县裔孙何佩瑢,晚清二品衔民国参议霍山县裔孙何国褆,三品衔永平知府民国众议怀宁县裔孙何毓琪,等民国名人儒士众口皆碑,尊奉韩允(何允)为始祖。在近百万何氏宗人参序的空前的大同谱中,他们难道不勘不考草率定祖?绝对不会!《大同谱载》:“庐江郡何氏受姓始祖世纪”:通鉴云:“韩王安有二子,长曰成,次曰允。秦灭六国后,张良趁范增劝项梁立楚时,乃劝梁立韩王子横阳君“成”为韩王。至汉元年(206),项羽灭成。允公虑祸及,隐匿民间,因手有“何”字纹,悟音近韩乃易姓为何。后世居庐江,故以为郡。我何氏先人发祥于庐江,遂成郡望。”该谱载允祖早期世系云。“允—隆—骘—信—修—成—果—比干—欣、寿、逸、尚、元、绍、统、武—欣生嘉、寿生显、武生况、显生鄢—敞—豹—休—昌—桢(十七世、潜邑始祖)”。世系清楚,客观可考。

据何仁稀、何金柱、何毓阳等编修的赣鄂奖偕公支系(九井堂)2010年《何氏宗谱》载:“始祖、允公、字子信,约生于前270年前后,初封陈留侯。世居颖川。妣张氏,生子二,长隆,次冉(早殁)。二世,隆公字子孟,约生于前251年,妣田氏,生子一骘。三世,骘公:字雍阳,约生于前235年,妣李氏,生子一:信。四世:信公,字亚仲,约生于前219年,妣王氏(王陵族女),生子三,长修、次昙、三儒。五世:修公(又名庶,字自修),约生于前203年,妣张氏,生子三,长成,次宗,三国。(说何修又名何庶,据贵州遵义原始何氏家谱载:“汉高祖元年,亚仲公何信复迁庐江郡定居,复韩姓不到十年。时逢淮阴侯韩信被吕后所害,有仇家借此由欲陷何信;公长子“瑊”,次子“庶”为避父仇,又遁及庐江郡西部山区。汉高祖十年(前196),尊“允”公为受姓始祖,“瑊、庶”正式改名“何瑊、何庶”。此何庶疑是何修也)。六世:成公,字伯爰。生于前181年,妣张氏,生子三:长果、次明、三富。七世:果公,字长孟,生于前134年,妣张氏,生子一:比干。八世:比干公,生于前147年,妣张氏、黄氏,生子九(略)”。上述何氏一至八世远祖的出生年庚记述大致明确具体,且顺理成章传宗接代,因在古汉朝,官家贵族子女十六、十七岁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乃常事。有人说:“绝无年轻何信娶王陵老族女之事”。此言差矣!据上述《九井堂》《何氏宗谱》载:“何信公(字亚仲),约生于前219年,于汉惠帝四年(前191)28岁(推算)举孝廉,诛诸吕有功,为丞相王陵所爱,以族女妻之。”这门婚姻正常得很,何怪之有?王陵(前256—181)如在30岁左右生一女,其女年龄不正好与何信年龄匹配吗?哪有娶老族女之事?!何况《谱》载信公所娶是王陵族女,并非王陵之女!所谓族女,即王陵家族比王陵低一辈之女。认定允公是韩易何姓之始祖,不仅有《谱》为证,而且有史为鉴。据重庆何柏成《韩易何姓祖源辨论记》载:根据汉、晋、隋、唐史料记载,西汉何氏已有谱牒,名为《何氏家传》和《历代迁居世纪》载:“肇何姓始祖赞词:强秦肆毒,海宇吞鲸。韩王世胄,改姓移名。肇何之姓,方派已分,兴亡绝续,一缕千钧;猗欤休哉,终古是欤。”又记曰:“故韩国王安太子讳允,子孙五代均居颖川,与子隆公列茔,在陕西扶风城北五里之南,石桥之右,座甲山庚向。”并刻墓志铭曰:“赫赫宗周,振振尔孙。传芳玉叶,分派泉源。时为否哉,秦虎是吞,天未覆坠;椒房载蕃,奕叶流芳,垂佑后昆。”允公系列,《史》《谱》均载;两汉两晋“陈、宋、齐、梁”,公侯将相,权倾朝堂;名公巨卿,享誉八方,名垂青史。《东观汉纪》载:“何修生成,为汉胶东王相;成生果,为太中大夫;果生比干,为丹阳都尉;比干生寿,蜀郡太守;寿生显,京辅都尉;显生鄢,光禄大夫;鄢生宠,济南都尉;宠生敞,新都侯”。《大同谱》与《东观汉纪》对上述何修之后的八世远祖的记述完全相同,可勘可考!有史可鉴!以史料关于韩王安及其长子“成”之死,印鉴了安王嫡子易何的主要原因。据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编年纪中载:“十七年(前230)攻韩,廾年(前227)七月甲寅,妪终。韩王居□山。廾一年(226)韩王死。昌平君居此处,有死□属。”《史记》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颖川。”“二十一年,新郑反”。关于横阳君成的死,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载”: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6),项梁立韩成为韩王,项羽因怨“成”迁张良助刘邦,故托词“无军功”,带“成”至彭城,七月将“成”杀害。韩允易何是在其父兄分别于前226年和前206年被秦、楚杀殁后,自知力不竞敌,虑祸及身,迫不得已,才易姓遁身民间的。有人疑说:“兄韩成被立韩王,弟韩允却易姓遁身?有悖常理!”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也!虽为胞兄弟,但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何况韩允易何的具体时间应在公元前206年7月,其兄“成”被立韩王而受杀之后。韩允易何之事发生在古代战国后期,即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之后。因年代久远,史事变迁,加之允公是为避杀身之祸,且手有纹如“何”,故易何埋名遁迹民间。世居颖川,殁葬扶风(今陕西兴平县)。《史记》对允公本人当然无记。但对允祖早期世系如何武等远祖先贤,在《东观汉纪》等正史中不乏记述。其中,仅庐江郡望盛发隆兴的十代间就有48位公卿名列正史,彪炳千秋。《九井堂》《何氏宗谱》对允祖至第八世远祖的生殁年庚记载,难以全面准确,有的只能前后推算而概约论之。在考溯何氏源流,辨认何氏始祖时,应以实事为据,以《史》《志》《谱》为鉴证,唯物辩证析理论述人事。切忌凭空臆造,坚持以理服人。

二、“庶”祖说。

韩庶(何庶)易何为受姓始祖论主据有两:其一、西汉著名经史学家刘向,早在汉阳朔戊戌(前23年),为何武编修《庐江何氏家乘》作《序》载:“韩王安削弱,其次子非,为李斯忌才,客死于秦。非次子庶,弃南阳窜庐江居焉,改韩为何。不然与若父若祖同煨烬矣!何氏自庐江始,祖庙设,家乘作,亦自庐江始。韩虽灭,有何则祖庙家乘兴。……向与其裔汜阳侯何武同官列舍,稔知其乘之颠末。”其二,说司马迁为何庶题词写像赞曰:“更名改姓,因避强秦,宁去侯统,甘为庶民;承先启后,继旧开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以上两位历史大家的两个“作品”都为常州晋陵《何氏家乘》所载。乍一看来,似出自司马迁和刘向之手,又“早”又“真”!但仔细析辨似是若非!质疑至少有九点:疑一:谁见过何武公编修的《庐江何氏家乘》?没有。疑二:吾赞同文史专员何金柱“关于刘向撰写的《庐江何氏家乘序》之质疑”一文的观点及见解。宋朝前的《何氏宗谱》皆称《何氏家传》,宋后才有《何氏家乘》之称谓。难道刘向无此常识?疑三:“祖庙设”令人生疑。据司马光作《文潞公祖庙碑》载:“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居室为后。及秦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于墓所。”可见,秦后只有皇家才能设宗庙。身为史学家的刘向岂会不懂?疑点四:刘向《序》中曰:“向与其裔氾阳侯何武同官列舍。”这令人不解!汉成帝绥和元年(前八年),何武被封“汜乡侯”,并非“氾阳侯”!而刘向是何武同僚,竟在汉阳朔戊戌(前23年)作《序》中,超前十五年就妄称何武为“汜阳侯”,那不是欺君罔上,罪该斩首吗?疑五:刘向《序》曰:“韩非是安王次子”,庶是“非”之次子。万不可能!请看司公在《史记》之《申不害与韩非子》一文中曰:“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信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诸公子也。”试问:司马迁在文中为何不称韩非韩王子呢?因韩非本是韩国贵族诸公子之一,而不是韩王安之子。疑六:刘向所作《序》曰:“庶是韩非次子。”绝不可信!据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一文中,以韩非与李斯同学于荀卿的史实,假定韩非与李斯年龄相当,推定韩非生于公元前281年,殁于秦王赢政十四年(前233),享年48岁。据何德宝先生主编的《何氏名人录》2001年版第335页载:“何庶(字自修),生于前203年。”此时,韩非已去世三十年了,怎么生庶?又据2010年版“九井堂”《何氏宗谱》载:“何庶,又名何修,字自修,约生于203年。”韩非亦不可能生庶!疑七:司马迁在《史记》之《韩世家》中提及韩王安及长子“成”等韩氏人物有一串之多,但对韩庶却只字未提,他怎会为庶公写像赞呢?从文体看,所载像赞为宋代后盛行的四言文,并非司公擅长的汉赋或文言文。疑八:何庶生长在汉文帝“文景之治”的兴盛之世,其父何信因诛诸吕有功,封侯拜将,父贵子荣,其本身姓何,绝无易姓之理义。疑九:韩庶如确是韩易何姓始祖,绝大多《何氏宗谱》,特别是《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为什么都无始祖是韩庶的记述?

以上九点疑非雄辨证明:常州《晋陵何氏家乘》所载的刘向所作《庐江何氏家乘序》,值得考证。所谓司马迁为何庶写的《像赞》(题词)也待考证。以司马迁、刘向的盛名和作品误导何族相信韩庶是韩易何姓之始祖,何庶公疑是韩易何姓之第五世祖之一的何修公,但不是始祖。

三、“瑊祖说”

说韩瑊易何为受姓始祖的主要依据有六个疑点:其一、中华古今正史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东观汉记》等,对韩瑊及其早期世系先公均无见文字记载。其二、明朝永乐六年(1408)前历朝历代的《何氏宗谱》对韩瑊其人亦无半点记载。韩公易何之事至此时已越1600余年之久,历代何氏先贤为何对自家“始祖韩瑊”不予记载?

其三、试以所谓的《浈阳水木记》形成的经过,透视韩瑊易何为始祖的真假。众所周知,韩瑊始祖来源于《浈阳水木记》载:“秦时,有韩厘王之子,恒惠王之弟、安王之叔韩瑊者,与韩非同秉国政。安王被秦虏后,瑊遁迹于庐江,寓于津要,买舟送济,取资以给。后始皇出游博浪沙,为人所击,疑为六国遗族所使。遂遣胥密诘;而公撑舟,诘公“何姓”?祖尚未知为吏。适天寒泊河,因戏指水喻韩也!吏不悟,复问:“若姓河耶?”祖答:姓改从人,岂从水耶,岂非无所启耶!遂以“何”为姓。盖何自得姓于此。”但迄今为止,谁都未见过《浈阳水木记》。只有在明永乐六年,何礼节(字用行)作《何氏姓源宗系统序》中曰:“自东汉麻阳少尹何颙始修《浈阳水木记》。”此乃何氏宗谱文中首现《浈阳水木记》字样。清嘉庆二年(1797)何厚航纂修《番禺何氏族谱》,泊川和如澄二翁作名为《何氏水源木本记》序,照抄了《浈阳水木记》中前述内容外,并明载了“迁居番禺沙湾乡的始祖叫何人鉴(字德明),是南雄何氏始祖何昶的十五世孙。”嘉庆十三年(1808),广州庐江书院组织珠江三角洲的徙自全国各地的198房何氏宗人序全谱,出版的《羊城庐江书院全谱》又转载了《浈阳水木记》关于韩瑊(何瑊)为始祖的世系图和始祖墓在庐江的记载。嗣后《羊城庐江书院全谱》在南方广为流传,直到南洋海外华裔宗人,都受蒙蔽误认何瑊是韩易何之始祖,继流入云贵川渝有的新修谱,又借用了此源流,可想影响之深,难以辨识!

2006年8月版《南雄何氏宗谱》又转载了《浈阳水木记》原刊的部分内容:“韩瑊夫妇殁葬庐江望淮岗,世称何坟岗南宋诗人李光过岗时作诗一首:何坟岗上草幽青……”。李光和岳飞同为南宋时名人。

从上述《浈阳水木记》形成的主要过程,剖析推理可知:大约在南宋绍熙元年(1190)至明永乐6年(1408)间,由假冒东汉人何颙之名的编撰者捏造出《浈阳水木记》那些弥族之大谎。

其四,就时间而言,据何庆兰推算“瑊”指河为姓时至少是年已77岁的老翁,又怎能操舟渡人呢?其五、就地点而言,庐江是河流名,据《水经注》载:“庐江在赣北出三天子都经澎泽县流入长江。前218年,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刺,而庐江却是前122年才设置,庐江县是公元518年才建立;秦时韩瑊怎么会在庐江摆渡并改姓呢?当时没有庐江郡庐江县此地点;“瑊公夫妇殁葬庐江望淮岗”之记载又从何说起?其六、东汉人何颙所作《浈阳水木记》中竟载了南宋诗人李光写的过览诗!东汉时,李光远未出世,岂有过望淮岗作过览诗之理?如果李光作过览诗真有其事,反而证实了《浈阳水木记》绝非东汉人何颙所作。综合上述六点,韩瑊易何为受姓始祖说值得怀疑。按《大同谱》载:允系第39世孙“何瑊”,乃宏业公长子,字廷瑞,唐中书舍人,生子三:“演、祥、栋”。按鄂梅何氏胜山户1943年《何氏宗谱》载:“允公第44世孙何瑊,乃廷桂公后裔,瑊后失纪。”按上述四地家谱所载:何瑊只是韩何一支脉之祖。

四、“儒祖说”。

关于韩易何姓始祖说,除之前所述三个主要说法外,还有淮阴侯韩信幼子韩儒易何为受姓始祖说,何武为第三世孙。

为弄清此题,良师益友何存兴在长达二十一年中,先后到十六省市的五十一县市考查,翻阅数百部家谱及大量的文史资料编撰出版了《淮阴侯韩信世系考》,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考》:淮阴侯韩信是韩流的后裔。韩流生韩伦,韩伦生韩臣颜,臣颜生韩信、韩柳;韩信生韩滢(即韦滢)。

韩信,淮阴人。幼丧父,少丧母,妻名玉兰,乃萧何养女。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统帅三军平定天下的开国大将军,屡建大功;初封齐王,改封楚王,再贬淮阴侯。高祖十一年(前196)正月,吕后诬韩信谋反,与萧何设计将韩信骗入长安未央宫长乐钟室杀害,诛其三族。据1995年第三期《历史学习》杂志刊登的舒缓所作《韩信灭族》一文载:“韩信府中幕客王甲得知韩信在宫中被害后,痛惜韩侯死得冤枉!要学古人“程婴救孤”;遂将韩信幼子韩滢偷出,躲到韩信家将蒯彻家中。朝廷当下发现少了一人,即令京城四处搜捕。此时,萧何良心受责,得知此情后,便派心腹把自己写给南粤王赵佗的密信和通关令牌送到蒯彻家中,蒯彻连夜将韩滢密送到赵佗府中。赵王为防不测,将韩字去掉左半,改韩姓韦,名韦滢,才保存淮阴侯韩信遗传一脉。韦滢十九岁便官封海滨(今南海)县令。后来,粤西韦姓渐成望族。1982年3月17日《安徽日报》刊登的“安徽宣城发现《韦氏宗谱》”一文,和1996年8月出版由韦汉超主编的《中国韦氏通书》,都有关于韦滢家世来源及世系的明确记载。

由此可见,淮阴侯韩信不是韩王安的后裔。韩信之子是韩滢,后因避杀身之祸改名韦滢,而韩“儒”不是韩信之子。麻城宋埠《何氏宗谱》所载:“淮阴侯韩信生韩儒,儒易何姓生子五:宗……”。此信公应不是淮阴侯韩信,亦非韩王信。此信公疑是始祖允公之曾孙何信(字亚仲)。儒公应是何信公三子,修公之弟。“宗”疑是儒公长子“先宗”。(据《九井堂》、赣鄂奖偕公支系《何氏宗谱》载:“允——隆——骘——信(字亚仲)——修、昙、儒——先宗、祖先”)。可见,所谓韩儒易何为始祖说,属误传。

五、“多祖说”。

还有说韩王安多子。诸如“韩悦、韩鼎盛、韩作、韩孝章、韩鸿荫”等,都是安王之子。秦灭韩后,安王诸子隐散江淮,分别易韩姓何。易何之事分别在皖望江县、湘平江县、道县、川巴中县等地之《何氏宗谱》中有载,此不赘述。但说上述诸韩公皆是韩易何姓之始祖,难以置信!他们可能是在各地开基落业的何氏支脉之祖。

六、“潜祖”说:在川,渝,黔东北一些家谱记载,始祖为潜祖,潜祖传至比干,后面的世系,大多与允祖系,武公系后裔相同,又与东海何,旦公系,执中公等有瓜葛,历代名人一一在列,犹如一部名人录。记载何潜为某科壮元,祖籍福建延平府甫田县,据查甫田县只有壮元柯潜,没有何潜。据江西南昌府志载,何潜为明朝中期南城人,中进士第,非壮元,即使是此何潜,也非何姓始祖也。

(姬韩)何氏家族姓氏的演变过程如下:

一世:黄帝(姬轩辕)

二世:姬玄嚣

三世:姬硚极

四世:姬夋(窖,窖帝)

五世;姬弃(后稷)

六世:姬不窋

七世:姬鞠

八世:姬公刘

九世:姬庆节

十:姬皇仆

十一世:姬差弗

十二世:姬毁隃

十三世:姬公非

十四世:姬高圉

十五世;姬亚圉

十六世:姬祖类(公叔祖类)

十七世:姬亶父(古公亶父)

十八世:姬历(姬季历)

十九世:姬昌(周文王)

二十世:姬发(周武王)

二十一世:姬叔虞(唐候,晋国始祖)

二十二世:姬燮(晋候)

二十三世:姬宁族(晋武候)

二十四世:姬服人(晋成候)

二十五世:姬福(晋历侯)

二十六世:姬宜臼(晋靖候)

二十七世:姬司徒(晋厘侯)

二十八世:姬籍(晋献候)

二十九世:姬费生(晋穆候)

三十世:姬成师(桓叔)

以下是韩氏:

三十一世:韩万(韩武子)

三十二世:赇伯(胜伯、求伯)

三十三世:简(定伯简)

三十四世:舆

三十五世:韩厥(韩献子)

三十六世:韩起(韩宣子)

三十七世:韩须(韩贞子)

三十八世:韩丕信(韩简子)

三十九世:韩庚(韩庄子)

四十世:韩虎(韩康子)

四十一世:韩启章(韩武子)

四十二世:韩虔(韩景候)

四十三世:韩取(韩列候)

四十四世:韩彪(韩文候)

四十五世:韩哀候

四十六世:韩若山(韩懿候)

四十七世:韩武(韩昭候)

四十八世:韩儒(韩宣惠王)

四十九世韩仓(韩襄王)

五十世:韩咎(韩厘王)

五十一世:韩宪(韩桓惠王)

五十二世;韩安(韩王安)

五十三世:何成.何允

韩王安于公元前230年按二十岁一代推算法:允公生于公元前218年,二世祖公元前198年——三世祖公元前178年——四世祖公元前158年——五世祖公元前138年——六世祖公元前118年——七世祖公元前98年——八世祖公元前78年——九世祖公元前58年——十世祖公元前38年——十一世祖公元前18年——十二世祖公元8年——十三世祖公元28年——十四世祖公元48年——十五世祖公元68年——十六世祖公元88年——十七世祖公元108年——十八世祖公元118年——十九世祖公元138年——二十世祖公元158年——二十一世祖公元178年——二十二世祖公元198年——二十三世祖公元218年——二十四世祖公元238年——二十五世祖公元258年——二十六世祖公元278年——二十七世祖公元298年——二十八世祖公元308年——二十九世祖公元328年——三十世祖公元358年——三十一世祖公元378年——三十二世祖公元398年——三十三世祖公元418年——三十四世祖公元438年——三十五世祖公元458年——三十六世祖公元478年——三十七世祖公元498年——三十八世祖公元518年——三十九世祖公元538年——四十世祖公元558年——四十一世祖公元578年——四十二世祖公元598年——四十三世祖公元618年——四十四世祖公元638年——四十五世祖公元658年——四十六世祖公元678年——四十七世祖公元698年——四十八世祖公元718年——四十九世祖公元738年——五十世祖公元758年——五十一世祖公元778年——五十二世祖798年——五十三世祖818年——五十四世祖838年——五十五世祖858年——五十六世祖878年——五十七世祖898年——五十八世祖918年——五十九世祖938年——六十世祖——958年——六十一世祖——978年——六十二世祖——998年——六十三世祖1018年——六十四世祖1038年

(0)

相关推荐

  • 他本是一代王子,被迫改姓何,成了何姓始祖!这段历史让天下何家人心酸……

    很多人虽然姓何,却不知道自己为啥姓何?更不知道姓何的老祖宗是谁? 在距今将近100年前的中华民国十年,在交通及其通讯极不方便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何氏宗亲宗长们,不辞劳苦千里奔波汇聚一堂,共商何氏家族大 ...

  • 范氏无锡北塘支续修宗谱序

    ​范氏无锡北塘支续修宗谱序 敬录 1916 年版<无锡北塘支"范氏家乘">卷首·先祖衡伯公撰 我范氏系出帝高阳后,东周晋武子为受姓.始祖唐宰相履冰公为谱系始祖.唐柱国丽 ...

  • 文化巢湖:读烔炀《许氏宗谱》手记(之三) (转载)

    作者:夏清龙 烔西许姓虽地处僻壤.寂寂无名,可她却来自显赫的家族.拥有"尊贵"的血统:宰相许敬宗的后代,尚书许儒的裔孙.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等文化大咖都曾为其宗谱作序.元末明初, ...

  • 浅谈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了建设数字乡村的道路,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到使用互联网数字化治理的模式,乡村的风貌和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乡村治理模式到底发生了 ...

  • 汽车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浅谈汽车开发流程

    许良  汽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你知道汽车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吗?你的脑海中很可能浮现出来这样一个画面:一个非常有艺术气息的设计师,在草图上帅气的描绘着看起来非常犀利的线条.对,但不全对.对于汽车工程师的我而 ...

  • 浅谈办公室装修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未来办公室装修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这是这个行业未来前景的重要话题.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所有的事物都会以最新颖的方式出发.科技的发展也让每个行业都转遍了方向,同时对行业的要求和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 颧骨浅谈

    ​骨过高 颧骨过于发达的人,单从脸部看上去就给人以高傲的感觉.而他们也得确有这种个性,常固执已见,虚张声势或显得自负是他们的特色.在工作上,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忠告,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一点不利于 ...

  • 浅谈地龙在治疗咳喘中的运用

    浅谈地龙在治疗咳喘中的运用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多年来,在运用地龙治疗痰湿壅肺型.肺络瘀阻型.心肺两虚型.肾不纳气型的咳喘上有了一些心得,现介绍如下.   咳喘是现代医学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 ...

  • [鉴史释疑]曹操是英雄还是汉贼 浅谈曹操的英雄之处

    时间:2021-04-16 08:30:03    来源:本站(吾爱诗经网)整理       作者:魁哥说历史 在不同人眼里,曹操的形象和品格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曹操是汉贼,但也有人说曹操是英雄,其 ...

  • 油车的教学真能开电车? 从驾校角度浅谈电动汽车事故

    可能是因为电动汽车正处汽车变革的"风口"中,所以因为电动汽车造成的事故在今年都能成为热搜榜的常客,刨去产品本身的原因不谈,在驾校的培训体系中有没有需要提升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目前驾 ...

  • ​浅谈中医:心、肝、脾、肺、肾五脏异常会出现这些症状【推荐好文】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在这 ...

  • 瓷器鉴定基础知识(3):浅谈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

    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其上会有历史的烙印.它们犹如文学作品一样,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鉴定一件瓷器就如同鉴赏一本书籍,需要从它的内容去进行解读和分析.瓷器的内容,不以文字形式呈现,而是以它的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