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一)
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那场争夺茶市的战争,史称“西炉之役”
“西炉之役”与打箭炉锅庄
(上)
夏日,是高原的雨季。“四五六,淋得哭”,雨多得烦人;又逢群峰冰雪消融,山溪齐发,争相东去,这时的折多河陡然白浪翻卷,象条雪莲编就的花带,在土司官寨前飘舞。
那官寨里住的就是威震一方的“甲拉甲布”。
藏语“甲拉”(也有译写为“嘉拉”的),土司后人嘉拉降泽先生向笔者解释,就是汉语“肠子”的意思。“甲布”是藏语对国王、皇帝、酋长的称呼。
1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从折多河到大雪山,是望不到头的大森林,各种野物无数,最多的是鹿子。
有天,一个最早最早来这里做大茶生意的大“冲本”(商人)出帐篷打猎,一箭射穿了一头鹿子的肚子。那鹿子拖着肠子跑呀跑呀,从老远老远的大雪山跑到折多河边,肠子全拖了出来,灵兽最终倒下了。
那“冲本”顺着鹿肠子追呀追呀,追到了倒在折多河边的猎物。就在这灵物“指点”的地方他修起了一座寨楼,后来成了官寨。于是百姓们就叫住在这肠子拖来的官寨里的土司为“甲拉甲布”,也就是住在鹿肠子上的王,就是汉文史书上说的“长河西土官”。后来朝廷封他为“鱼通、宁远、长河西宣慰使”,通称“明正土司”,这在官书中多有记载。
与土司官寨相望的“娜姆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跑马山。从跑马山上往下看,那藏在参天古树中的土司官寨,背靠子耳坡,面向折多河,依势而筑,高低三进。正厅厢房、公务起居、进退有序,酷似内陆官衙。一道绕山的围墙,把它围得严严实实; 一堵巨大的照壁掩着那镶着兽头铜环的两扇又厚又宽的朝门;两边立着身披兽皮、腰配宝刀,手握长矛金刚怒目的土兵,好不森严。在前院的坝子正中,垒有大灶一座,灶上支一口巨大的铜锅,终年烟火不灭,熬茶不断,可见藏民一日也离不开茶。城中百姓对这熬茶的大灶奉若神明,凡婚丧嫁聚,修房造屋,都要特地来取些灶灰回去,以讨个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