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 || 雷钟哲:薄姬,刘邦的好女人

薄姬:刘邦的好女人

文/雷钟哲

薄姬绝对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人。但也许因为她的老公——沛县刘邦和老公的原配吕雉,都是名声显赫的人物,才让她黯然失色,常常被人忽略,或尘封在历史的箱底。

固然她的聪明,是她的特殊经历历练的结果,可如果没有悟性,或者亦如赵王如意的母亲那样争宠图荣、贪得无厌,她就难逃如意母亲——戚姬的命运。

她一生的遭际,诠释了得失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生动范例。所以,她才不愧为“以人为镜”的那面“镜子”。

且让我们回望几个历史片段,还原她的价值所在。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第一个以布衣之身夺取天下的皇帝。他的一生,曾有曹氏、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等几个女人陪侍左右。除了曹氏为非婚娶而留有长子刘肥以外,其余皆为刘邦生过儿子。在母以子贵的封建时代,薄姬即便不能像吕后做过人质,对刘家功绩卓著那样,但争宠献媚的机会,应当不是没有。正因为她不像戚姬那样为儿子计谋深远,总想废掉太子刘盈,结果开罪吕雉,在刘邦死后成了吕雉党同伐异的对象,也就免了铸就“人彘”(砍去四肢,剜掉眼舌,灌聋双耳)的悲惨结局。而她的一生,似乎是在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中得过且过的。起初,她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她被虏入汉宫,身居织室、枯灯相伴。其时,她曾经的闺中密友管姬、赵姬,早已讨得刘邦欢心,而当年,她们三人曾经盟誓,将来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友情。没想到大富大贵的闺密,如今不但不去践约,还将盟约当成笑料,诉与刘邦。而刘邦,听后出于怜悯,随即召幸薄姬。也偏偏由于这次召幸,孕育了后来创造文景之治的刘恒。

有人说,薄姬不招刘邦待见,是因为姿色平平,是否真实值得存疑。因为她的第一任老公魏豹,也曾经贵为魏王,不缺姬妾,怎会将毫无姿色之人纳入宫中呢?再者,魏豹听信算命先生说薄氏日后必生天子的话,相信自己就是天子之父,于是背弃与汉王刘邦共同灭楚的盟约,转而在楚汉之间中立起来,以收渔翁之利。这就惹得刘邦气恼,反而放下项羽,先灭魏国,而魏豹,自然不是刘邦对手。刘邦后来偶然想到魏宫的姬妾宫人,于是便到织室去看。这一看,便被一批美色婵娟勾心摄魄,于是召入后宫。薄姬,就在这批女人之中,足见薄姬不算美若天仙,也算姿色出众。

岂止是姿色出众,薄姬的母亲魏媪也是魏国宗室之女,想必出身贵族。以她后来对于刘恒的教育培养来看,应当是才貌俱佳的女人。因此薄姬不去争荣邀宠,不是资源不够,而是有意为之。

这从几个方面可以佐证。

其一,刘恒8岁封为代王。刘邦死后,薄姬所以得允前往儿子封地,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她不是刘邦的宠妃,一直受到冷落,与吕后有某些相似的命运,这就博得了吕后的同情,得以在吕后专权时远离矛盾的漩涡。而她以代太后之名辅佐年龄尚幼的代王,姑且不说仁政卓绝,单凭培养出一位懂得孝敬父母的儿子,就不是平庸之人。在中国广为人知的24孝里,就有“母常病,三年,帝目不变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的记载,说的就是薄姬病了,且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不仅天天煎药,每次煎完,还要先亲口尝尝,看看汤药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端给母亲服用。——贵为一国之君的人能却如此孝敬自己的母亲,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直接有关。当然,这也反证了施教者的聪明与智慧。

其二,绛侯周勃是三朝元老,他在吕后逝世后拨乱反正,居功至伟。可在晚年退居封地时,以身披铠甲,被地方官员怀疑谋反。谋反,大约是家天下皇帝的软肋,文帝听说后,自然轻信谗言,将其捕至京城准备治罪。薄太后闻听后颇为恼怒,因为以她的判断,周勃断断不会谋反。故而在文帝向她请安时,把头巾取下来掷向儿子,发火道:“降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周勃在掌管皇帝大印又统领大军手握重兵时不去造反,现在居于封地,怎么会造反呢?文帝听后猛然醒悟,立即赦免绛侯,送周勃回到封地。——薄太后政治上的清醒与精明,由此足以证之。

其三,刘恒24岁继承帝位,46岁驾崩,在位20余年。以其减轻地税赋役,与民生息,使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粮满仓,钱无计其数,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的政绩,恐怕是德高望重。薄太后但凡有半点野心,在她权倾天下之时,安排人建造陵墓,以文帝生母之尊,死后归葬长陵陪伴高祖,应当不是难题;何况吕雉和审食其的绯闻朝野皆知,借口也不难找到。可她偏偏遗言,要将她葬于白鹿原上,左望长陵(丈夫刘邦),右望霸陵(儿子刘恒),充满敬夫爱子之情。其内心深处,依然守着姬妾的本分,认为只有吕雉作为“妻子”,才配葬在高祖之侧。——这,大约也不是贪婪愚蠢的人所能做得到的。

那么,薄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智慧,并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呢?

首先是命运的多舛。在她年轻的时候,嫁给魏豹,贵为“皇亲国戚”,可好景不长,丈夫就因贪心太大,成了刀下之鬼,她也随之成为织女,地位与宫女不相上下;这种巨大的变故,让她懂得了世事无常,得即所失、失即所得的道理。所以即便后来偶遇刘邦垂幸,又为刘邦生养一子,她也明白自己是“羡慕嫉妒恨”的对象;而那些正在受到刘邦宠爱的人,就是他们母子平安的大敌。因此她恪守妇道,低调做人,既不争宠,更不算计。不争的态度,却让她争得了安定的生存环境,并为日后儿子的登基,奠定了舆论基础。

其次是现实的教训。吕雉和戚姬明争暗斗,吕后遭刘邦冷落,儿子地位不保,这都为吕雉种下了深深的仇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不仅戚姬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给中国历史留下最不人道的一幕,就是刘邦的几个儿子——如意、刘友、刘恢、刘建等,也没有逃脱掉头的厄运。这些发生在帝王之家的血腥地争夺,就成了现实的教训。薄太后和其子远离帝都,安于偏远,就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由是可见,薄太后是一位聪颖智慧的女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秀外慧中,冰清玉洁。她对财富,对地位,对权力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才让她一生平安,虽则是失意的嫔妃,却成了幸福的母亲。而儿子和孙子,又连续打造了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其实,人生就是有得有失的过程,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就在于谁能洞悉得失之间的辩证关系,懂得该舍则舍,该得则得,天下没有只得不舍的道理。常常,你得到了弄权的快感,却失去赞赏的民意;你得到了小三的温存,却失去了妻子的真爱;你得到了不义的钱财,却失去了做人的操守……因此,那些贪得无厌,终日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却落得身败名裂财产没收满盘皆输的贪官们,是不是应当好好想想呢?

------- --------

作者自介:雷钟哲,工程师,陕西省作协会员,专栏作,特约撰稿人,特约评论员,已在全国各地报刊、网媒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 

注:本刊对稿件有可能做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注明。

继续阅读更多文章

专栏 || 朱文杰:灵山秀水楼观台

小小说 || 杨锡龙:天下无敌

高改荣:非“私密”扶贫日记二则

百味人生 || 詹华:有吃货,也就有睡货

何丹萌:咒男人

书讯:陈嘉瑞小品散文集《终南漫志》近日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