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争鸣:盲目自信举屠刀 名将陨落大厦倾

前情

第55集 新常胜将军李牧:名将之殇

再谈李牧之死

在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涌现出了众多能征惯战的骁勇战将。在这诸多的名将之中能够被封神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杀神”白起,一个是“战阵之神”李牧。由于白起的“杀神”过于血腥,人们对于他的去世,并不感到任何的惋惜。而李牧之死却引发了后世的扼腕叹息。

作为一员战将,李牧绝对是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的,可惜的是他死在了自己的主子之手。

难道赵王不知道自己面对强秦的进攻,危如累卵,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吗?他还真的不知道,他认为自己的赵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具备了和强秦的虎狼之师抗衡的实力。是谁给了他这份自信呢?正是被他亲手杀害的李牧。

李牧在镇守雁门郡,抵御匈奴时,首先采取坚壁清野、坚固堡垒、修筑烽火台的措施,以静制动,抵御了匈奴的侵犯。进而,抓住有利战机,设计诱敌深入,一战将匈奴主力全歼,随后乘胜追击,彻底地消除了匈奴隐患。

在其后的宜安对秦作战中,他面对势如破竹,战无不胜,从赵国后方杀来的强敌,采取以逸待劳,消耗敌方锐气的策略。当远征的秦军因消耗不起,意欲引诱其出兵时,他审时度势,将计就计,一举击溃了十万秦军,粉碎了秦军的进攻。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牧又和其他赵将一起击退了秦国的几次进犯。秦国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表面的平静,不代表没有暗潮涌动。秦王清楚地知道,之所以在进攻赵国时受阻,是因为李牧的存在,要想实现吞并赵国的目的,必须先除掉李牧。于是想到了实施离间计,派人买通了赵国的权臣郭开,让他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

这一招果然奏效,原本就对李牧心存忌惮的赵王相信了谣言,派人除掉了李牧。

悲剧呀!可惜一代名将并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自己主子的手上。

当李牧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备战时,他的主子却担心他力量强大,威胁自己的地位;当李牧流血抗战时,他的主子却在物色替代人选;当李牧成为防御外敌的一道屏障时,他的主子却归因于自己国力的强盛;当李牧为赵国争取到短暂的和平时,他的主子却认为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际。

呜呼,李牧。他没有从第一次在雁门郡被替换中,吸取教训,还保有着特立独行的行为模式;他没有从廉颇被逼走中看到危机,依旧不知道去适应一下险恶的官场环境。他天真地以为,作为一个打工人,只要自己足够卖力,就一定会得到主子赏识。殊不知,他的主子只会享受他呈现的硕果,哪里会关心育果的艰辛。殊不知,他的主子只会相信阿谀奉承,哪里会看到危机四伏。

无独有偶,千年以后又一位名将步其后尘,因不揣度主子意图不幸被害。这个人就是岳飞,作为抗金名将,他的主子不会不知道他战功卓著,可是他的信仰让他的主子惴惴不安,他提出的“迎取二帝还朝”,犯了主子的大忌。如果他真的打败了金兵,收复失地的确可喜可贺,可是他的主子又如何自处呢?他的主子需要的只是金兵不威胁他的位子,岳飞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换主子”。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聪明人,曾国藩就是其一。曾国藩有功不求赏,功成而身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绝不能有违上意,时时战战兢兢地表现自己的无能,一直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常常提醒自己要适可而止,韬光养晦。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大将李牧退出了历史舞台,赵王很高兴,“攘外必先安内”,消除了隐患,强大的赵国可以安心地抵御外来侵略了。

“李牧死,赵国亡”,清除了李牧这个障碍后,秦国整顿军队扑向了赵国边境,“强大”的赵军一击即溃。

在李牧被害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赵都邯郸即被攻破。做着强国梦的赵王,和曾经强大的赵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刊发于2021.9.2《劳动时报》

(0)

相关推荐